中國的普通話是否等同於陝西的關中話?

關中話是雅言嗎

中國的普通話是否等同於陝西的關中話?

關中話,古稱雅言。

主要指陝西關中一帶既東起潼關,西到甘肅天水,北接延安,南伸秦嶺北麓一代方言。

關中話大致分為東府話與西府話,基本以接近東府的西安方言為標準。(如同我們在電視上聽到的張嘉譯與閆妮所說方言。)

言歸正傳,為什麼說關中話是歷史上最早的普通話。

中國的普通話是否等同於陝西的關中話?

我們還得從大一統雛形的西周說起。西周推翻殷商政權之後,吸取了殷商滅亡的教訓,按周人的理念制定了一系列新的治國方針。如同王國維先生所說:中國歷史政治與文化變革,莫劇於殷周之際。

周人採取了全新的治國理念,其中最重要的一部分就是分封制。史載周初分封的七十多個諸侯中,姬姓宗族佔到五十多家。

隨著這五十餘家諸侯奔赴神州大地,使華夏族成為了神州大地的主體民族,同時也奠定了關中方言作為雅言(普通話)的基礎。

周初為了加強對各地諸侯的統治,頒佈《周禮》並且要求各諸侯必須派專職官員赴鎬京學習雅言,回封地進行普及,以加強各諸侯國對政策法令的理解執行。使關中雅言迅速的在全國得到了普及。

如我們熟悉的孔夫子,其執教必用雅語。也就是說孔老夫子給弟子們上課的時候說的是關中話。

舉個小小的例子,履虎尾,不“咥”人,亨——《周易·履》,其中的“咥”字關中方言至今仍有,為吃的意思。再如:兄弟不知,咥其笑矣。——《詩·衛風——氓之嗤嗤》,也可看出關中雅言對當時河南一帶的普及。

中國的普通話是否等同於陝西的關中話?

隨著歷史進入秦漢之際,漢承秦制,長安作為帝國首都,其方言更是毋庸置疑的成為當時的雅言,著名的漢武大帝小名劉彘(zhi),彘在關中話西府方言中為豬的意思,至今仍音意相同。

揚雄《方言》中把西漢方言分為13類:一,秦晉;二,鄭韓周;三,梁、西楚;四,齊魯;五,趙、魏之西北;六,魏衛宋;七,陳、鄭之東郊,楚之中部;八,東齊與徐;九,吳揚越;十,楚(荊楚);十一,南楚;十二,西秦;十三,燕代。

《方言》大部分是介紹秦晉語,秦晉語是西漢的官方語言。東漢立國,仍奉祖宗之地長安為西京,為了大多數遺老遺少貴族們的支援更是祖宗之法不可變了。

隨著歷史上幾百年動盪的結束,重新大一統的隋王朝都再次定都長安。結束戰亂的隋文帝登基之初便使人編纂《切韻》,再次將長安話定位成雅言(普通話),唐代依舊將其定為官韻。

目前諸多唐詩仍是以關中話較為符合音韻,此例頗多就不詳舉了,有興趣的朋友可以試試。世界語言學的巨擘高本漢先生,在其代表作《中國音韻學研究》明確指出《切韻》以長安方言為標準。

唐末之後隨著政治經濟中心的遷移,長安的輝煌也逐步落幕,同時以長安話為基礎的雅言也逐漸淡出了人們的視線。

但作為歷史上使用近兩千年的雅言對其後語言文學的影響仍然是不容低估與值得研究的。

本文來源:農民新聲 作者: 成泓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