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莊子》中的養生術(二)——“庖丁解牛”中的處世之道

得養生焉與庖丁解牛有什麼關係

文/遇見國學

《莊子》中的養生術(二)——“庖丁解牛”中的處世之道

1

小時候看“庖丁解牛”故事的時候,僅僅驚詫於庖丁解牛時那高超的技藝,認為這也是一個講“熟能生巧”的小故事,覺得自己也要像庖丁一樣,無論做什麼,只要勤學習,多練習,也會像他一樣有那麼高超的技術。

但是現在再看這個故事,卻是又有了不一樣的體悟。

庖丁在解牛的時候,在他面前的牛和在別人面前的牛大不一樣。

在別人看來,這就是一頭完整的牛等待宰割而已,但是對於庖丁而言,由於他已經將牛的身體構造完全瞭然於心,因此在解牛的時候,就完全是按照牛的紋理構造來解,解牛之刀完全避開那些骨頭,因此用了十幾年還是像新的一樣,沒有絲毫損傷。

莊子講這個故事的初衷,並非僅在於讚歎庖丁高超的技藝而已。就像庖丁所說的,他所追求的,並不僅僅是技巧而已,而是更高的“道”。

為什麼文惠君在聽了庖丁講述自己解牛的感悟之後,感嘆了一句“吾聞庖丁之言,得養生焉。”

解牛與養生有什麼關係呢?

《莊子》中的養生術(二)——“庖丁解牛”中的處世之道

2

我們生活的社會紛繁而複雜,如果非要用什麼來比喻這個社會的話,莊子選擇用牛來比喻。

牛是一個龐然大物,它的紋理交錯,骨節盤旋,對於一個解牛者來說,是難以把握的。

解牛者要完全摸清牛的骨節、紋理,做到目無全牛的地步,然後解牛時才能得心應手。

我們人在社會中生存,就如解牛者用刀解牛一樣,我們只有瞭解這個社會,知道這個社會的執行機制,才能更遊刃有餘地生活在其中。

正像庖丁的刀一樣,如果他不瞭解牛的整體構造,怎麼能在解牛之時遊刃有餘,而不傷刀絲毫呢?

但是問題同樣困擾著我們,我們如何才能瞭解社會的執行機制,然後在其中游刃有餘地生活呢?

《莊子》中的養生術(二)——“庖丁解牛”中的處世之道

3

前面已經講道,庖丁說自己在解牛時,並不只是追求技術,更重要的是追求“道”。

一個人的技術再高超,也還是屬於人為的產物,就總會有其侷限性。如果僅僅以技術作為自己的追求目標的話,就難以達到真正的高度。

相反,如果以追求“道”作為自己的目標的話,就會有不一樣的結果。

庖丁在解牛時,以“神遇”而不以“目視”,是以自己的神來領悟牛的構造,而不單單只是依靠眼睛。

這就需要解牛者心無旁騖,心神合一。

同樣的,我們在瞭解社會的時候,也應該有一顆明亮的心。

旁觀者清,處於這個社會中的我們,想要真正清醒的認識社會的話,也得跳出社會,這就需要有通透的心。

如果內心都被成見所填滿,很難對整個社會有比較清晰的認識,也就難以在社會中游刃有餘地生活。

而這,就要求我們能跳得出這個社會,看清之後,又能回得來。

在我們生存的社會中,我們要了解社會的機制,有的地方必須順應潮流,但是我們並不是只能順從,我們要學會在紛擾的世界中,尋得空隙,在夾縫中求生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