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現卦象、象數、陰陽五行、紀時的統一,周易才能“通神明之德”

1,伏羲當年發明簡易周易模型。其步驟:

第一步,用龜圖透過撿石子的方式排出河圖——太極數式。

河圖——太極數式

實現卦象、象數、陰陽五行、紀時的統一,周易才能“通神明之德”

然後“聖人則之”,排出天盤八卦圖。

龜殼上天盤八卦圖

實現卦象、象數、陰陽五行、紀時的統一,周易才能“通神明之德”

第二步,“天地變化”,排演出地盤八卦圖。

地盤八卦圖

實現卦象、象數、陰陽五行、紀時的統一,周易才能“通神明之德”

第三步,“崇效天,卑法地”。用兩個卦圖當中的一個卦圖置於上位以象天,用另一個卦圖置於下位以象地。

崇效天卑法地圖

實現卦象、象數、陰陽五行、紀時的統一,周易才能“通神明之德”

第四步,“天地設位”。由於上圖的中軸過長,演繹時不易於使天盤之卦與地盤之卦對應起來,故把中軸縮短,使天盤八卦與地盤八卦相重疊。

實現卦象、象數、陰陽五行、紀時的統一,周易才能“通神明之德”

由於古時沒有透明材料,天盤地盤疊合會導致看不到下層的卦圖,這樣便不能演繹了,故把地盤擴大。地盤擴大之後,天盤八卦與地盤八卦呈錯層關係,稱為“八卦相錯”。

實現卦象、象數、陰陽五行、紀時的統一,周易才能“通神明之德”

第五步,“易行乎其中矣”。古人在上圖的中心安裝上軸承把天盤地盤連結起來,得到了簡易周易模型。這樣,推動天盤(易)就能夠旋轉,此所謂“易行乎其中矣”(“夫易,聖人之所以極深而研幾也。惟深也,故能通天下之志;惟幾也,故能成之下之務;惟神也,故不疾而速,不行而至”)。

2,簡易周易模型傳至黃帝時期,史官倉頡利用它發明了最早的漢文字——一至十數和干支書寫符號,史稱“倉頡造字”。

這裡有一個問題要交待。伏羲與黃帝,二者必定是時間相距不遠的古代早期的王者(首領)。道理是,沒有配置象數和干支符號的簡易周易模型,其作用是極其有限的,而古代早期古人面臨著極其嚴峻的生存環境,他們不大可能捂著一個作用不大的模型長期地傳下去。也就是說,伏羲發明了簡易周易模型之後為時不很久,就連同王位一起傳給了黃帝。所以,伏羲與黃帝可能就前後任的關係,甚至還有可能二者根本就是同一個人!——起碼,二人的距離不會很遙遠。

伏羲的伏字,諧父,表天的概念;黃帝的黃字,表土之色,帝字諧地,故黃帝表地的概念。伏羲黃帝者,類天地父母也。

3,可能是傳至堯帝時期,古人為這個模型配置完成了二十八宿和二十四節氣等紀時要素。有人說二十四節氣的應用是在漢代以後,這個說法肯定是錯誤的,因為《周易》就有“天地節而四時成”和“節以制度”的論述。用二十八宿的宿度來劃分二十四節氣,稱為節以制度;古代曆法需要用二十八宿和二十四節氣配合才能劃分四時,此所謂“天地節而四時成”。

實現卦象、象數、陰陽五行、紀時的統一,周易才能“通神明之德”

現在是把堯帝作為傳說人物,但是,《尚書》就載有堯帝的故事。有人說《尚書》是後人(如有人說是西漢孔安國)所偽,此說有待辨析。

《尚書》當中出現許多涉及九數和五數的論述,如“克明俊德,以親九族。九族既睦,平章百姓”,“九功惟敘,九敘惟歌”,“九州攸同,四隩既宅,九山刊旅,九川滌源,九澤既陂”;“汝作士,五刑有服,五服三就。五流有宅,五宅三居”,“汝作士,明於五刑,以弼五教”,“天敘有典,敕我五典五惇哉!天秩有禮,自我五禮有庸哉!同寅協恭和衷哉!天命有德,五服五章哉!天討有罪,五刑五用哉”,等等。其九,源於周易的乾卦之數為九(後來大禹劃天下為九州,鑄九鼎,均源於乾卦之數為九);其五,源於周易抽象概念時以坤卦代替五數。五是鬼之數,故《尚書》之中的典、刑均用五數。周易模型在西漢時期已失傳無疑(不詳論),若《尚書》是漢以後所偽,它肯定造不出這些“九”和“五”(據此又可證明,若伏羲所發明的圖是邵雍的所謂先天八卦圖,其數為1-8,那麼,《尚書》就不可能出現這麼多“九”和“五”)。此其一。其二,《尚書》敘事,凡越古舊之事,用辭越艱澀;越晚近之事,用辭越淺易,符合漢語的早期發展規律。所以,今傳《尚書》的主體必出於先秦,且當系成書於不同時期。當然,《尚書》之中夾雜著後人的抄錄錯誤和新增是有可能的。

《尚書堯典》:“乃命羲和,欽若昊天,曆象日月星辰,敬授民時。”據《堯典》所載,在堯帝時期曆法的應用就已經很成熟。所以,極有可能在堯帝時期就為周易模型配置了二十八宿和二十四節氣等紀時要素。

4,周易模型實現了卦象、象數、陰陽五行、紀時等功能的統一,因此才有可能成為古人用來解釋一切的工具。《周易》指出,周易具備四種應用功能:“以言者尚其辭,以動者尚其變,以制器者尚其象,以卜筮者尚其佔。”除此之外,周易能解釋宇宙萬物的生滅和迴圈往復,能紀時,能詮釋理念,等等。

從原始文明進化到開化文明,文字的發明無疑是最根本的標誌。所以,從文明進化的角度來看,周易的造字功能無疑是它最重要的功能。

古人利用這個模型完成了文字的草創。在倉頡推演完成第一批漢文字之後,經過了漫長的時期,時間跨度覆蓋了夏朝、商朝和西周早期,人們才“近取諸身,遠取諸物”,利用周易模型抽象演繹出繁多的甲骨文字,這樣,漢文字的初創才告完成。後來,又用這個模型進一步規範和改進文字,由此產生金文、古文、篆文等等。直至到了小篆時期,古人依然用周易模型抽象概念,由此又創造了一系列新的文字。

周易模型具備抽象概念和演繹文字的功能,可透過藉助這個模型去演繹解釋64卦的《卦辭》《爻辭》等加以證明之。文後貼圖解析天地否卦六爻《爻辭》以介紹周易的“言乎象者也”功能。

實現卦象、象數、陰陽五行、紀時的統一,周易才能“通神明之德”

實現卦象、象數、陰陽五行、紀時的統一,周易才能“通神明之德”

實現卦象、象數、陰陽五行、紀時的統一,周易才能“通神明之德”

實現卦象、象數、陰陽五行、紀時的統一,周易才能“通神明之德”

實現卦象、象數、陰陽五行、紀時的統一,周易才能“通神明之德”

實現卦象、象數、陰陽五行、紀時的統一,周易才能“通神明之德”

實現卦象、象數、陰陽五行、紀時的統一,周易才能“通神明之德”

實現卦象、象數、陰陽五行、紀時的統一,周易才能“通神明之德”

實現卦象、象數、陰陽五行、紀時的統一,周易才能“通神明之德”

實現卦象、象數、陰陽五行、紀時的統一,周易才能“通神明之德”

實現卦象、象數、陰陽五行、紀時的統一,周易才能“通神明之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