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不知道的F22的最強探測手段,可在460公里外發現敵機

側視雷達影象的幾何特徵

儘管不屬於同一代的戰鬥機,但是俄羅斯的蘇35和美國的F22可謂是一對不折不扣的老冤家。早在蘇35還處於三面翼佈局的老版本技術方案摸索時代,同時期的F22也正在研製試飛的過程中,就已經有許多人急不可待地將這兩款分別代表當時東西方最高水平的戰鬥機進行了無數次紙上談兵的PK。民間推演的結果自然是五花八門、各執一詞,不過比較普遍的觀點是:蘇35的超機動效能佔優,擅長刺刀見紅、近身狗鬥,F22的隱身效能、雷達航電裝置佔優,超視距空戰更加犀利。當然,真實情況另說。

很多人不知道的F22的最強探測手段,可在460公里外發現敵機

蘇35還處於三面翼時代就被寄予了對抗F22的厚望

時隔境遷光陰似箭,一晃十幾年過去了,曾經作為“高大上”代名詞的F22在F35、殲20、蘇57等一干後生晚輩的襯托下,難免顯露出一些過氣的老態,只生產了180多架就關閉了生產線。蘇35也是徹底改頭換面,拋棄了三面翼迴歸常規佈局,不僅得到了俄羅斯軍方的大筆訂單,還出口到了中國引發了不少口水戰。不過這兩款戰鬥機依然是“不是冤家不聚頭”,在敘利亞戰場上不期而遇、狹路相逢,展開了一場沒有硝煙的暗中較量,讓外界再次對蘇35VSF22的話題產生了濃厚的興趣。

很多人不知道的F22的最強探測手段,可在460公里外發現敵機

美國媒體聲稱F22存在致命短板

最近有美國媒體聲稱,F22由於設計年代較早,再加上軍費削弱導致後續升級計劃延期縮水,因此在感知系統和電子戰系統等方面均存在許多先天性的缺陷,使得蘇35有較大的機率趁虛而入,利用針對性的特定戰術擊落F22。比如:F22在研製初期原本打算配備EODAS光電分散式孔徑系統,可惜當時相當技術尚處於攻關階段,沒有能夠趕上F22的研發進度,後來F35才用上了這套系統。所以F22無法透過感知敵機的紅外輻射訊號來追蹤其方位,不得不更多的依賴機載雷達。

很多人不知道的F22的最強探測手段,可在460公里外發現敵機

脫胎換骨的新版蘇35有望利用針對性的特定戰術擊落F22

F22機頭安裝的APG77有源相控陣雷達固然是效能強悍,可是也存在著一定的不足,那就是雷達波束掃描角度有限,再加上又不具備全向被動感知能力,難以保證對複雜戰場環境的有效掌控,預計在增量3升級方案中配備的側視雷達也由於經費削減的原因而不了了之。相比之下,蘇35的雪豹E無源相控陣雷達雖然總體技術水平不及APG77,卻透過加裝機械偏轉機構擴大了雷達天線陣面的掃描角度,並且配合兩側機翼上的L波段襟翼有源相控陣雷達,擁有更加良好的探測視野。

很多人不知道的F22的最強探測手段,可在460公里外發現敵機

蘇35的L波段襟翼有源相控陣雷達提供了更好的視野範圍

蘇35還可以攜帶俄羅斯最新研製的L265“希比內M”翼尖電子戰吊艙,能夠被動截獲目標的電磁輻射資訊來精確鎖定其具體座標位置,也可以對目標的火控雷達和通訊裝置實施功率強大的電子干擾。美國媒體由此得出結論,如果不能採取措施克服F22上述這些致命弱點,在實戰中很可能被蘇35打個措手不及。整體來看,美國媒體這篇報道的主要目的,還是透過故意誇大蘇35威脅的手段,來給美軍的F22升級計劃造勢。實際上,F22因為還具有另一種強大探測手段的原因,蘇35依靠主動探測方式先發制人的可能性並不大。

很多人不知道的F22的最強探測手段,可在460公里外發現敵機

ALR94無源電子戰系統才是F22致命殺手鐧

AN/ALR-94無源電子戰系統,被譽為F22身上最複雜、最昂貴的電子裝置,可360度探測遠在460公里外敵機所發射的雷達波,並進行跟蹤、識別,並在220公里處引導AN/APG-77瞬間發射低可探測性的窄波束進行精確定位,並開始攻擊行動。在近距離,其可提供攻擊所需要的全部資料,並直接引導導彈進行攻擊。這種強大的被動探測能力,配合戰機本身的隱身能力、低截獲雷達技術,使F22在實戰中具有強大的殺傷力——這才是4代機真正的威力。

很多人不知道的F22的最強探測手段,可在460公里外發現敵機

由於不具備低截獲機率雷達技術,蘇35如果直接開著機頭雷達和襟翼雷達搜尋F22的蹤跡,就會像在漆黑的夜晚點著手電筒一樣自我暴露,“希比內M”電子戰吊艙也對電磁靜默狀態下的F22也並無什麼辦法,不僅談不上先發制人,還會淪為對手攻擊的物件。對於中國來說,更多的生產殲20才是真正的王道,因為其不僅和F22一樣擁有優秀的低截獲機率雷達、無源電子戰系統,而且還具有F22所不具備的EODAS光電分散式孔徑系統,具有更完善的資訊獲取能力。四代,終究是四代。

作者:利刃/刻雨無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