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孩子隨心所欲,不信守承諾,父母應該怎麼做?

明明答應看一集動畫片的,結果看完一集死活還要再看一集;

答應逛超市不買零食的,結果去了之後還是必須要挑一樣才行;

說好的玩完之後自己收拾,結果玩具還是橫七豎八的躺在各個角落;

答應了飯後吃甜點,結果只匆匆扒了兩口就說吃飽了要吃甜點;

說好了睡完午覺再出去玩,結果他在床上“躺”了一分鐘就嚷嚷著睡完了;

答應了出門一定會聽話,結果出了門狀況百出;

說好了講一個故事就睡覺,結果聽完了還要講……

不管我們如何強調這是之前做好的約定,必須遵守,他們也會胡攪蠻纏一通。哪怕,我們一再強調不遵守會有什麼後果(比如:以後我再也不相信你說的話了),他們也還是會先糾纏著眼前的這個事情不放。

面對孩子隨心所欲,不信守承諾,父母應該怎麼做?

調查發現很多的父母其實根本沒把孩子的願望或者要求當回事。這讓孩子心裡很難受。我們和孩子的關係應該是平等的,教育理念提倡我們要和孩子做朋友,可我們很多父母對孩子最基本的尊重都做不到,何談做朋友呢?那我們來看看本文開頭這位家長如果不滿足答應孩子當初的承諾會對孩子有哪些影響呢?

一、影響父母在孩子心中的地位與威信。我們作為父母都是孩子心中的英雄,孩子們幼小的心靈認為我們做的事都是有道理的。當我們對孩子教導時他們也更願意接受。如果我們給孩子做了承諾卻沒有兌現,經常這樣就會讓孩子覺得一直被欺騙。在孩子的內心深處我們高大英雄的父母形象就會不復存在。以後想再對孩子進行管教和要求,他們也只會表面贊同屈服,內心卻異常排斥。當他們長大後,我們如要給孩子再許諾,他們就會把當初我們沒有遵守承諾的事情說出來,從而再也不信任。

面對孩子隨心所欲,不信守承諾,父母應該怎麼做?

二、父母的言傳身教讓孩子養成不守承諾的習慣。如果每次承諾都兌現不了,時間一長,孩子也會養成一種不守承諾的習慣,孩子與同齡的人的交往中,經常會出現欺騙行為,也許在孩子的年齡階段,我們都會原諒他還是個孩子。但同齡的小朋友慢慢就會排斥他,認為他是一個愛說謊的人從而對其孤立,對孩子性格養成也極為不利。孩子成年後,在自己的工作生活中,通常會帶著虛假的承諾生活在謊言中。因此教育孩子的時候我們一定要注意言傳身教,因為最好的教育方式就是以身作則,做好孩子的榜樣。

面對孩子隨心所欲,不信守承諾,父母應該怎麼做?

三、讓承諾變的毫無價值張口就來。我之前一位同事,各方面都挺好,但需要別人幫助的時候,他都會給別人承諾,經常會說:“忙完買飲料喝、下班請吃飯、帶特產給大家”等等話語。當別人對他的幫助結束後,他的承諾全都沒兌現,經常這樣大家都知道他這個習慣。當他在對別人承諾的時候,大家也是一笑了之。導致的結果就是願意幫助他的人也越來越少。當然他也許只是一時口快、或者從小養成了這樣張口就來的習慣,但是在別人眼裡,他卻是一個不守信的人,從而對他自己的工作開展有很大的影響。

面對孩子隨心所欲,不信守承諾,父母應該怎麼做?

四、不能兌現承諾讓孩子上進心受到阻礙。熱播電視劇《少年派》裡有這樣的情節,林妙妙原本成績一般,媽媽承諾如果能考到年級前五十名,就給她進步獎,林妙妙文理分科後一度考到年級前五十,找媽媽兌現進步獎的時候,媽媽卻言而無信,拒絕兌現全額獎金。這樣也使得林妙妙高三沉迷於網路直播不能自拔,對她的上進心起到了巨大的阻礙,也影響了母女的正常親子關係。

知名兒童教育學家曾說過:“每一位孩子在成長的道路上都有父母的影子,長大後會一直帶著這些影子生活,因此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師。孩子就是父母的縮影,父母就是孩子的方向。”

面對孩子隨心所欲,不信守承諾,父母應該怎麼做?

家長該如何教育孩子遵守承諾?

1、以身作則。家長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也是每天和孩子相處時間最長的人,孩子很喜歡模仿大人的言行,家長在教育孩子的時候,要做到以身作則。家長教育孩子言而有信,就要遵守對孩子的承諾,家長承諾孩子考試考滿分,就會帶孩子去遊樂園,就一定要說到做到。如果家長違背了承諾,不僅在孩子心目中的地位降低,還會在孩子面前失去威信。

2、側面引導。遵守承諾是一種很高尚的美德,家長可以從側面讓孩子知道,言而有信是一件多麼重要的事情。如果一個人可以遵守他的諾言,那麼這個人從某種意義上來說一定是一個好人,也可以獲得大家的尊敬,受到歡迎。家長可以在生活中為孩子講故事,或用他人的行為做實驗,讓孩子親眼目睹沒有遵守承諾,是一件多麼令人失望憤怒的事情。

面對孩子隨心所欲,不信守承諾,父母應該怎麼做?

3、不輕易許下諾言。很多孩子對許下承諾並不在意,認為這是一件很平常的事情,即使沒有兌現諾言也不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家長需要讓孩子知道,沒有兌現諾言有多麼可惡,讓孩子自己知道許下諾言是需要兌現的,這樣孩子在面對別人的時候,就不會再輕易地許下承諾。

4、讓孩子自食其果。孩子對他人許下的承諾,就需要孩子自己來完成,如果孩子沒有兌現諾言,所需要承擔的後果也要孩子自己承受,家長不要過多參與。孩子只有自己意識到不遵守承諾的後果,才會深刻記住言而有信的重要意義。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絡 我們將及時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