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腹瀉危害多,家長千萬別疏忽!要不然對孩子不好

兒童腹瀉是最為常見的兒科腸胃道疾病之一。同時每一個家屬對腹瀉認定不同,包含很多主客觀的因素,舉例來說,有的家長主訴小孩一天解便次數可達五至六次,大便稀軟狀但是仍然能夠成型,這樣的情形算是腹瀉嗎?有的家長主訴小孩解便一天一次,可是大便稀水狀,這樣的情形不是腹瀉嗎?

然而,臨床上對腹瀉的定義又是什麼呢?臨床上說:腹瀉是嬰幼兒每日每公斤體重的糞便量超過二十公克。哎!這樣說實在很難讓人搞懂,具體來說吧,比如小貝比體重10 公斤,今天的排便量超過200公克就叫腹瀉。不過這種標準,臨床十分不切實用,除非住院,否則怎可能每日收集便便來秤重?所以一般不會用這種方法來認定。

一、腹瀉的診斷

因此臨床上採用的判斷,是採用一種觀察比較的判斷。將家長主訴的狀況和貝比之前平日的狀況相比較,是性狀比較稀水、次數不變 ?還是次數變多,但不稀水?這兩種情形往往都屬於正常,有時請主述家長再推前想想:前一日小貝比所吃的食物是什麼?這時就能推知是原來前幾天吃的比較多的青菜,所以這當下排便就比較稀軟了。

但是,如果排便是次數突然變多,性狀也稀稀水水呢?醫師就建議:來看診時,有包尿布的小貝比,就把最近一次的便水尿布帶過來 若是不方便攜帶來,也可用手機、多角度的拍下便水的狀況、顏色,可以提供醫師直接的觀察、與診斷的線索。

這時也有幾個情況:

稀水便的狀況相較於過去,過去就是比較稀水便,現在卻更加稀水狀了?過去成形,現在是稠糊狀?過去次數少,現在多次了若再觀察稀水便裡是否有黏液,或者是否有血絲?稀水便裡,若有黏液或血絲,感染的機會高,或者腹瀉情況變嚴重?

釐清狀況後,醫師進一步要觀察腹瀉是否伴隨其他症狀,例如發燒、嘔吐、肚子痛或是腸胃炎、感冒的症狀?這時才能真正對症治療。

孩子腹瀉危害多,家長千萬別疏忽!要不然對孩子不好

二、腹瀉的原因

嬰幼兒究竟為什麼常常會腹瀉呢,就不妨談談導致腹瀉的原因:

一 飲食習慣的改變:

直接說排便與吃的食物有關,開始腹瀉可以先考量:小貝比的飲食習慣近一兩天是否有所改變?比如曾跟隨家長吃喜酒,或者節日吃個大餐,味道重一點、油一點,小貝比的腸胃比較敏感,都可能有腹瀉狀況。再如新加副食品,新的食物身體尚未適應或對食物過敏,也容易造成腹瀉狀況。

二 病從口入 :

吃東西,與「口」也有關係。病從口入,小朋友是否喜歡亂吃東西、亂咬東西?3、4、5個月大或者會爬之後的嬰幼兒,什麼東西都往嘴巴里塞,就很容易吃到不潔的東西,或者遭受病原體的感染,如細菌、病毒、寄生蟲或黴菌的感染,因而造成嚴重的腹瀉。

三 藥物方面:

小貝比最近是否服用藥物?腸胃的狀況有一大部分跟吃藥有關,也會影響排便。比方說小貝比正患有鼻竇炎、中耳炎,服用的藥物中有抗生素,有些抗生素因為副作用的關係會出現腹瀉的現象。當醫師與家長做確認後, 瞭解只是藥物反應的單純腹瀉,如果這種腹瀉狀況,小貝比的身體還可以承受,就不必換藥,只需要給小朋友一些舒緩的藥就好。

四 身體其他的原因:

身體罹患其他疾病時,也可以出現腸胃不適的狀況,像最常見的感冒發燒,有些人就會伴隨有腹瀉的情形。

五 情緒因素。

三、急性腹瀉與慢性腹瀉

因腹瀉而來看門診,臨床上,醫師都會詢問小貝比腹瀉多久了?這關係到診斷關注的重點和診斷處理方式的不同。臨床上腹瀉可分急性腹瀉與慢性腹瀉,以發生病程時間作為區分,腹瀉時間超過2個星期以上,稱為為慢性腹瀉。當然來門診的多以急性腹瀉為多。兒科的急性腹瀉,臨床上在意的:首要避免脫水,危急生命徵象。小朋友本來體重有十公斤,一旦腹瀉後體重下降到只有九公斤,等於說體重減少了十分之一,這對小朋友來說是很嚴重的。至於慢性腹瀉,超過二個星期還在拉肚子,每天一點點,一點點,不至於會有脫水的危急,這時臨床上在意的則是小貝比的營養狀態。

四、腹瀉原因的探討

臨床上,腹瀉症狀確立了,接下來就要找出原因。

通常腹瀉的原因,大致不外下列數種:

一 感染性腸胃炎:

通常這種腸胃炎又可以分為病毒性的或細菌性的。最喜歡腸胃道的兩種病毒,分別為輪狀病毒,以及諾羅病毒。

(一)輪狀病毒

輪狀病毒在冬天非常流行,據統計,因為腸胃炎腹瀉脫水嚴重到必須住院的病童中,有三分之一甚至或者一半,都是因為輪狀病毒感染所致。輪狀病毒的潛伏期約2-3天,五歲以下,特別是兩歲以下的嬰幼兒感染最嚴重。在臨床上的特徵,就是發病初期出現發燒、嘔吐,之後變成持續腹瀉,大便多為厲害的稀水狀,一天可以拉上十次~二十次,可想像出小朋友遭受的痛苦,以及導致脫水的機率有多麼高。尤其輪狀病毒的毒性甚強,同時病毒也有很多不同型別,10~20 顆病毒就能令一個健康的嬰幼兒罹患嚴重的腸胃炎,而且輪狀病毒非常難以預防,即使手洗得很乾淨,也有可能被傳染到。

(二)諾羅病毒

諾羅病毒腸胃炎(Norovirus )和輪狀病毒腸胃炎齊名。諾羅病毒 ,也是最常引起病毒性腸胃炎的病毒,這種諾羅病毒也很厲害,非常少量的病毒量就可以讓人致病,多發生於人口聚集的地方,例如:學校、旅遊團、遊輪等。輪狀病毒與諾羅病毒臨床上的症狀很相像,都是嚴重水瀉。

由於這兩種病毒若要作病毒培養,費時費工,對治療的時效也會來不及。幸好這兩種病毒可從罹患者的實際情形上來區別推斷。這時醫師會詢問家中是否有大人也有腸胃炎的嚴重腹瀉狀況?大人感染到諾羅病毒情況和兒童差不多,都有嚴重腹瀉。所以諾羅病毒腸胃炎,常常只要家中有一人感染,有可能全家人通通病倒;這時就可以斷定感染到的是諾羅病毒。倘若一家人裡,只有年幼的小朋友得到很厲害的腸胃炎,那麼就可以推測可能是輪狀病毒的感染。此外還有一種腺病毒,引起的腸胃炎,也很常見,也會有水便的症狀。家長都可以一併注意。

二 細菌性腸胃炎

沙門氏菌、志賀氏菌、大腸桿菌、金黃色葡萄球菌感染、偶爾有的霍亂等,都是細菌性的腸胃炎。臨床上細菌性腸胃炎的大便變化比較大,不僅比較稀水,味道比較臭,也比較容易可能有出血、血絲等。所以為什麼臨床上說到腹瀉,就要觀察大便,做大便檢查。最典型常見的細菌性腸胃炎,有沙門氏菌腸胃炎,如果罹患的是沙門氏菌,預防的方法,首先要將食物完全煮熟,尤其是雞蛋、家禽肉類、生鮮海產及魚貝類等。

其他的,如果是感染了大腸桿菌腸胃炎,或者偶爾有一兩個案例的霍亂性腸胃炎,就要確實做好清潔工作,並阻隔蒼蠅等病媒,烹調小貝比的食物前、餐前或便後應確實洗手,小心處理食物。門診裡臨床上會判斷,是病毒性的腸胃炎或是細菌性的腸胃炎,特別值得一提的是,如果說小朋友感染到的是細菌腸胃炎,在臨床上的治療不一定要服用抗生素,大部分醫師都不會使用抗生素,原因是這種細菌性腸胃炎大多自己會好。除非這個小朋友有很厲害的症狀 , 例如發高燒、水便嚴重才會用抗生素。

一般人的觀念:細菌感染就要用抗生素。這裡有一個觀念要和大家溝通的,抗生素不是什麼狀況都可以隨便使用,小朋友太早用抗生素了,或者沒有必要使用抗生素而使用抗生素,小朋友的腹瀉症狀雖然改善了 ,卻也可能成為帶原(菌)者。

三 飲食不適

腹瀉跟飲食有最直接的關係。飲食不適應,吃進去的食物,腸胃不能接受,就會拉肚子。例如前一兩天吃的很油,腸胃道並沒有什麼感染、發炎,這時不必要吃藥,讓他拉完就好 如果是食物不適不消化而引起的腹瀉,只要停掉那個食物,腹瀉也會改善了。

四 生病的關係

腹瀉的原因,不是真正因腸胃道的感染,只是伴隨身體的不適,腸道就會蠕動較快,那麼只要病好腹瀉也就停止了。真正的病灶不在腸胃,所以不必特別用藥。例如嬰幼兒發燒感冒,嬰兒玫瑰疹,感冒好了、燒退了疹子出了,腹瀉便也改善了。家屬不必太憂心,只要細心照護就好。

五 吃藥的關係

臨床上也常見因藥物而腹瀉的案例,尤其是嬰幼兒罹患中耳炎、鼻竇炎所服用的藥物。有些抗生素的確有引起腹瀉的副作用,那麼是否要換藥或停藥呢?若是要換藥,可能會耽誤了原本病況的療程,因此臨床上就需要判斷,權衡輕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