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越作戰時的一種特殊戰術:沒動用太多武力,就讓越南陷入內訌

1975年,南越西貢政權滅亡,越南實現南北統一。統一後的越南,不滿足於既有的地盤,便開始扣劃對周邊鄰國的軍事擴張行動,諸如控制寮國、入侵柬埔寨,等等。彼時,中越邊境的一些地帶,也成為越南當局所覬覦的目標。在此背景下,中國決定對越南進行反擊,由此拉開了對越自衛反擊戰的序幕。

對越作戰時的一種特殊戰術:沒動用太多武力,就讓越南陷入內訌

對越反擊戰開始於1979年,算上此後的兩山輪戰等戰鬥,總共持續了10年,約在80年代後期結束。在這歷時10年的戰鬥中,中國憑藉強大(至少相對而言)的軍事實力,始終壓制著越南一方。當然,戰爭的形式總是多樣的,在對越戰爭中,除了存在以軍事交鋒為主的前線戰場外,還存在著諸多“第二戰場”。“第二戰場”的交鋒,簡而概括之,就是“攻心戰”。

我們都知道,越南此前已經同美國進行多年戰爭,整個國家都已經被打成了爛攤子。實現南北統一後,越南又大搞軍備擴張,侵略周邊國家,這就導致其經濟更加困難。這樣到80年代時,越南已經淪為全球最貧窮的國家之一,不光百姓經常忍飢挨餓,甚至連官兵都時常吃不到飯。因為物資匱乏,個別地區的越南駐軍,都患上了貧血症等病症。

對越作戰時的一種特殊戰術:沒動用太多武力,就讓越南陷入內訌

與之相比,中國的條件就好得多。當時,中國剛剛進行改革開放,物質生活也並不算富足,但是仍然要比越南強了不少。既然擁有比對方良好的物質條件,那自然要對其加以合理利用。只要如此,就能更大程度打擊對方計程車氣,更快地促使對方求和。在這樣一種背景下,中國便使用了一套“攻心戰術”,沒有動用太多武力,就讓越南產生內訌。

針對越南國內物資匱乏這一特點,中國專門在中越邊境設立了諸多對越貿易集市,主要出售毛巾、帳篷、肥皂等日常用品,進行特殊的“戰時貿易活動”。當時,越南百姓窮困潦倒,非常需要上述的那些物品。但越南當局又對中國持敵視態度,禁止百姓到邊境去做生意。這樣一來,越南百姓有所需求,越南當局又態度強橫,兩者之間的矛盾勢必會逐漸激化。

對越作戰時的一種特殊戰術:沒動用太多武力,就讓越南陷入內訌

果不其然,越南百姓為了維持基本的生活需求,便不顧當局的禁令,自發到邊境做購物。越南人用各種土特產、農產品,來換取我們的商品。一開始,只是三、五個人偷偷去換東西,到後來,已經發展為成群結隊、按既定渠道來做買賣。起初,只有少量平民來中國趕集,最後,許多官兵、公安也來中國購物。越南當局的禁令,成了一紙空文。

在此情況下,越南當局急了,開始號召機關、軍隊、公安帶頭抵制這一行為,但普遍反響冷淡。一個越南軍官說“:上面沒有東西發給我們,又不讓我們去做買賣,這讓我們怎麼生活?”此外,因為當局阻撓邊境買賣,越南不少地方還發生了官民衝突。以上種種,均極大削弱了越南方面的內部聚合力,甚至讓越南陷入了一定程度的火拼與內訌之中。

對越作戰時的一種特殊戰術:沒動用太多武力,就讓越南陷入內訌

總的來說,“不戰屈人”為戰略運用的最高境界。對越作戰時的這套“攻心戰術”,儘管沒有完全達到“不戰屈人”的層次,卻也是將智謀運用到戰爭之中的一大典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