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人,可以精明,但不能“過頭”

做人,可以精明,但不能“過頭”

文:

原創文章,抄襲必究

引言

人行於世,是一場無休止的修行。

無論是做人還是做事,都要講究一個“度”,恰到好處是修行的最高的境界。倘若超出了所能承受的範圍,必然要承擔一定的後果。

常言道:“過猶不及,慧極必傷。”做人,要學會把握分寸。

董思陽曾經說過:“把握言與行分寸的關鍵在於審時度勢,該多講時大膽發言,不能少說,否則言猶未盡。該少講時不能多說,否則言多必失。該沉默時奉行,沉默是金,三緘其口。”

每個人都有著自己的原則和底線,直言不諱,讓對方失了面子,就很容易得罪人。而過於沉悶的話,又會弱化自己的存在感。要想在社會上立足,把握分寸感是人生最大的學問。

為人處世,找準自己的定位至關重要,之所以有的人情商很高,是因為他懂得察言觀色,對自己有清醒的認知,對他人也保持舒適的距離。

做人,精明一點,但要學會把握分寸。

做人,可以精明,但不能“過頭”

做人,精明一點,可以保護自己

李康的《運命論》中寫道:“木秀於林,風必摧之;堆出於岸,流必湍之;行高於人,眾必非之。”

適當的精明,其實也是一種聰明。

在電視劇《逆水寒》中,連雲寨大當家戚少商與顧惜朝一見如故,兩人對酒當歌,舞劍彈琴,戚少商將他引為知己,並推舉顧惜朝做連雲寨大寨主。

卻不知顧惜朝與他立場不同,在舉行儀式的時候,顧惜朝啟動計劃,連雲寨在頃刻間被夷為平地,只有戚少商逃出生天。

戚少商豪爽大氣的性格,以及對他人的輕信,讓連雲寨毀於一旦,甚至葬送了眾多兄弟的性命。

做人,可以精明,但不能“過頭”

對他人有所保留是給自己的最後退路,能夠讓自己在四面楚歌的時候,依然能夠全身而退,儲存最後的實力。

做人,精明一點,是保護自己的一種方式。

在人心險惡的社會中,儘量不去插手他人的事,專注於自身的利益,人前不張揚,人後不八卦,低調謙卑,降低他人對自己的敵意,從而達到保護自己的目的。

人有一些“城府”並不是一件壞事,有時也是給自己設立的一道防禦牆。

世人形形色色,是真心還是假意有時是很難判斷的,這也是為什麼做人做事都要留個心眼。

做人,可以精明,但不能“過頭”

做人,別太精明過頭

人與人之間的關係是很微妙的,面對不同的人,自然交流的方式也不同。分寸感的拿捏是一個人能走到什麼樣高度的決定性因素。

做人,如果精明過頭,換不來別人的真心,換不來好的人脈。

精明過了頭,是一種愚昧的行為。

過於精明的人,自認為把所有的人和事都掌控在自己手裡,就可以呼風喚雨。但喜歡耍心機的人總是會遭到反噬的,最後只會聰明反被聰明誤。

過於計較得失,眼睛裡只看得到個人的利益,失去了人心,失去了對方的尊重與信任,最終吃虧的還是自己。

是非對錯,每個人心裡自有評判,誰都不願意被他人算計。

一旦,看清楚了對方的為人,也就毫不猶豫地離開了。這也就是為什麼精明的人大多沒有真心朋友的原因。

做人,可以精明,但不能“過頭”

聰明的人,懂得收斂自己的鋒芒

做人,心裡精明就可以了。

于丹說過:“我們常常會聽到有人抱怨社會不公,抱怨處世艱難,其實與其怨天尤人,不如反躬自省,如果我們真的能做到把握分寸,謹言慎行,禮行天下,修身養性,我們會少很多煩惱,就自然會懂得為人處事之道。”

有些人看起來非常低調,不爭不搶,並不是因為他很懦弱,而是他在縱觀全域性,尋找最好的時機。

在機會到來之前,他懂得收斂自己的鋒芒,低調行事,儲存自身的實力,用來迷惑對手,減少很多不必要的紛爭。

而有些人滿身是刺,凡事都想佔上風,不留餘地,反倒在無形之中給自己樹立了太多的敵人,最後成為眾矢之的。

在社會上,謹言慎行,能給自己避免不必要的麻煩。

樹大招風,唯有低調做人,踏實做事,悄無聲息地努力,往往最後能一鳴驚人。聰明的人,懂得收斂自己的鋒芒,心裡精明就行了。

做人,可以精明,但不能“過頭”

做人,可以精明,但不能“過頭”

這世間的誘惑足以吞噬人的良知和底線,有些人為了短期的利益誤入歧途,各種算計,出賣情誼,時間久了,人品也就臭了,誰還會願意與之為伍?細細想來,這失去的可遠比得到的要多。

適當的精明可以保護自己,但不能“過頭”。初心變了,貪慾會像魔鬼一樣吞噬內心。

很多錯誤往往都在一念之間,鉤心鬥角,看似運籌帷幄,一旦被揭穿,所籌劃的一切不過都是夢一場。

做人,也是做學問。行走於世間,內心的善良需要帶有鋒芒,但過於算計,是在作“惡”。

真正的智者,精明於心,看破不說破,懂得拿捏分寸。保護自己利益的同時,也不曾損害他人的利益。

“過頭”的精明,反而會將人一步一步引入失敗的深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