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誅殺少正卯,到底是真是假?為何朱熹之前的大儒鮮有異議

孔子誅殺少正卯,到底是真是假?為何朱熹之前的大儒鮮有異議

魯定公十四年(公元前496年),孔子以大司寇身份代理、行使宰相的權利,執政第七天,以五惡的罪名,誅殺魯國文化名人、著名學者少正卯於東觀,並暴屍三日。

孔子誅殺少正卯,到底是真是假?為何朱熹之前的大儒鮮有異議

孔子說:“坐下,我告訴你為什麼要殺他。人有五種罪惡,是盜竊所不能類比的。”孔子指出少正卯有五種罪惡,第一是事理通達而用心險惡;其二行為怪異,反傳統而意志堅定;其三是言論荒謬卻能言善辯;其四是對異端邪說的記憶力強大,知識淵博;其五是把順應非正統的歪理邪說,如同江河氾濫一般,把違背道德的思想傳播到四面八方。“心達而險、行闢而堅、言偽而辯、強記而博、順非而澤。”

孔子誅殺少正卯,到底是真是假?為何朱熹之前的大儒鮮有異議

這五條戰了一條就足以受到“君子之誅”,而少正卯這五條都佔全了,具有聚眾煽動造反的能力,你說他該不該被處死?孔子還引用《詩經》中的話說:“憂心悄悄,慍於群小”——重重憂愁難以化解,小人成群實在可惡。事實上,這五條理由很牽強,用心險惡需要有真憑實據,心裡活動誰能知道呢?反傳統未必就是犯罪,傳統的東西屬於糟粕的就應該剔除;言論是否荒謬需要思想界的評判,憑一家之言就否定一種思想,就是徹頭徹尾的耍官僚。能辯論,沒人可以贏了他又怎麼成為有罪的理由呢?孔子還強調說:“此小人中的戰鬥雞,不可不除掉。”孔子除掉了少正卯,一時引起輿論譁然,有人找出真正的原因,說孔子官報私仇。

孔子誅殺少正卯,到底是真是假?為何朱熹之前的大儒鮮有異議

《論衡》記載:少正卯在魯國講學,和孔子屬於同行,由於少正卯講課很有吸引力,孔門弟子都跑到少正卯走廊聽課。“少正卯在魯,與孔子並。孔子之門,三盈三虛,唯顏淵不去。”孔老師講課,下面只剩下顏淵同學一個人,這把孔老師弄得十分尷尬,惱羞成怒,懷恨在心,等到他當了魯國的代理二把手,迫不及待結果了曾經的同行少正卯老師。孔子殺少正卯,《荀子》、《史記》都有記載,孔門子弟編輯的《孔子家語》也沒有諱莫如深。

孔子誅殺少正卯,到底是真是假?為何朱熹之前的大儒鮮有異議

到了宋代,大儒朱熹認為這是有人汙衊聖人,理由是,先秦時期,諸子百家作品多有寓言,並非真實歷史。再者,成書早於《史記》的《左傳》、《論語》、《孟子》都沒有記錄這件事;代理宰相不具備誅殺同為大夫的權力;還有,有魯國大夫曾提出“殺無道以就有道”,孔子是堅決反對的,誅殺少正卯和孔子的一貫主張相違背。朱熹為孔聖人辯解是否正確,史家也一直爭議不斷。孔子誅殺少正卯一事,到底是真是假?如果是真,於朱熹之前的大儒,為什麼幾乎沒人覺得不對勁?如果是假的,為什麼這樣漏洞百出的故事流傳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