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牧場,是怎麼回事兒?

淡水漁業和海洋漁業有何區別

在珠海香洲港開往桂山島的輪船上,劉阿姨向我講起當年。阿姨原是桂山島漁民,年輕時耕海打漁,日產萬斤。拉攏圍網時,常因魚太多太重,不得不放走一些才能將漁網拉出海面。

“後來,魚就漸漸不好打了。”劉姨嘆息。

海洋牧場,是怎麼回事兒?

▲萬山牧場海域遼闊,日照充足,長年水溫較高,漁業資源豐富,是我國著名的六大漁場之一。攝影/陳碧信

人類快把近海的魚吃光了

魚少了,不好打了,是全球海洋漁業的共同遭遇。海洋中豐富的水產資源可以為人類帶來優質的食物蛋白,海水養殖效益又是糧田收益的10倍,於是,向海洋索取食物獲得財富,成了近年來我國農業經濟發展的重頭戲。在龐大的食物需求和經濟利益驅動下,漁民們漸漸加大捕撈強度,“電、毒、炸”漁等惡性捕撈事件頻發。近岸海域中,海洋汙染面積不斷擴大,魚量不斷減少,再加上海底藻類和微生物也因船底拖網作業的“絕殺”性質而造成生態系統失衡,海洋漁業資源的衰退變得日益嚴重。

海洋牧場,是怎麼回事兒?

▲桂山島魚市,島上居民世代以打漁為生。攝影/王嘉新

為補充海洋捕撈的漁獲量缺口,漁民們開始大量開展海水養殖。但因養殖區多在前海和海灣區域,水淺流緩,水體交換能力差,漁民為追求經濟效益過度投放餌料,致使養殖區的水體富營養化,養殖物病害增多,赤潮頻發,甚至出現大規模死亡的現象。同時,養殖魚類因活動範圍小,缺乏運動,造成肉質劣化,營養價值降低。更為嚴重的是近岸養殖帶來的環境問題:海島棲息地逐漸退化,物種減少,以及大量塑膠垃圾的傾倒,致使一些汙染嚴重的水域完全失去了生物繁殖條件,成了“死亡水域”。

為解決以上種種問題,農業部決定建設海洋牧場,改善和修復海洋生態環境,利用科學手段在海洋中專業、集中、合理地增養殖水產品。

厲害!像放羊一樣在大海里養魚

海洋牧場這個名詞對很多人來說,還相對陌生。所謂海洋牧場,是“在某一海域內,建設適應水產資源生態的人工生息場,透過投放人工魚礁、底播貝類、種植藻場和增殖放流等措施,將生物苗種經中間育成或人工馴化後放流入海,利用海洋的自然生產力和微量投餌育成,採用先進的魚群控制技術和環境監控技術進行科學管理”,“像在陸地放牧牛羊一樣,對海洋水產資源進行有計劃、有目的的海上放養。”

海洋牧場,是怎麼回事兒?

▲萬山島浮石灣,遠處安靜的海面下潛藏著許多人工魚礁。攝影/王嘉新

我國從1979年開始海洋牧場建設,經幾十年發展,雖已漸成規模,但與漁業發達國家相比還存在明顯差距。2015年5月,國家決定建立一批國家級海洋牧場示範區,選培有潛力的綜合性漁場,使它們成為支撐現代漁業的重要推力。11月,農業部公佈了第一批國家級海洋牧場示範區名單,廣東省萬山海域國家級海洋牧場示範區(以下簡稱萬山牧場)入選,並被界定為資源養護型海洋牧場,自2016年起,農業部每年都劃拔資金用於萬山牧場的建設。

萬山牧場海域包括桂山鎮、擔杆鎮、萬山鎮和東澳旅遊綜合開發試驗區,東鄰香港,西接澳門,是珠江三角洲乃至華南腹地出入南海、通向世界的咽喉要道。其海域面積4567。2km2,自然水深10~30米,大小島嶼105個,海島陸地面積80多平方公里,島岸線總長289km。

海洋牧場,是怎麼回事兒?

▲島上漁民們在晾曬海鮮,製作海味乾貨。攝影/王嘉新

萬山牧場位於北迴歸線以南,珠江口鹹淡水交匯處,屬南亞熱帶季風氣候。這裡海域遼闊,日照充足,長年水溫較高,有經濟價值的魚類達200多種、貝類68種、蝦蟹61種、海藻18種,漁業資源豐富,是我國著名的六大漁場之一,歷史上曾創造了單網起魚1200擔(120000斤)的全國最高紀錄,和劉姨描述的情況十分吻合。

但是如前所述,近十多年來萬山圍網漁汛已不成氣候。漁民在近岸的拖網作業中,每網次漁獲雖能出現10~20種魚類,但大多是體長100~200mm的小型魚類和幼魚(當地漁民稱其為“下雜魚”),漁業資源衰退非常嚴重。

在海底,先給魚兒們建別墅

為了修復和保護海洋生態環境,獲得可持續的高品質水產資源,萬山牧場決定建設人工魚礁。我國專家學者對人工魚礁的定義,大多是指“將石塊、木箱、漁船等廢棄物經過構建改造後沉降到海里,透過科學技術手段在其上營建有利於海洋生物棲息的人工生態系統,為魚類提供繁殖、生長髮育、索餌的場所,吸引它們在礁區居住和聚集,達到保護、增殖和提高漁獲量的目的。”不過,有些國家(如韓國)的人工魚礁大多采用混凝土製成。

海洋牧場,是怎麼回事兒?

▲用混凝土製作而成的人工魚礁,進入海底之後,將成為魚兒們的一個個小房子。攝影/楊秉政

專家勘察認定,萬山群島近岸沉積物質量良好,海域場地地形較緩,地層也相對穩定,適宜建造人工魚礁區。於是,從2001年起,萬山建造了6座人工魚礁,並按照不同功能,先後在東澳、外伶仃、竹洲—橫洲、廟灣、小萬山、大蜘洲海域內分別投放庇護礁、餌料礁、繁育礁3種礁體共8793個。

繁育型魚礁為產卵魚類的正常產卵生殖提供了相對平靜的隱蔽場所,並增加魚卵的附著場所,提高仔魚的存活率,達到增加資源的目的。餌料型魚礁的投放則主要基於附著生物、底棲生物和浮游生物的數量及丰度。很多物質,無論是木、鐵、塑膠還是其他物體,投放海里一段時間後表面都會吸附著許多生物。除了能誘集魚類外,還大大增加了海域的次級生產力,加速了氧與有機物積累和迴圈。

海洋牧場,是怎麼回事兒?

▲準備下入海底的人工魚礁。攝影/王嘉新

底棲生物歷來是底層魚類的主要餌料,它的種類和數量的多少與底層魚類數量的多少密切相關。浮游生物是礁區魚類、附著生物和底棲生物直接或間接的餌料,是海洋中最基礎的生產力,是海洋生物鏈的第一環節。魚類具有避難的本能,魚類在幼體階段,隨時都有被吞食的可能,因此魚類除了攝食,還得時刻注意著棲息避敵環境。庇護型魚礁為魚類營造了安全、良好的居室和庇護所,能使大量幼魚逃過被兇猛魚類和其他敵害捕食的厄運,從而提高了幼魚的存活率,使得魚類資源得以安全、健康繁殖。

人工魚礁在投放時,會引起海水中的營養鹽上下翻動,給附著的生物帶來良好的生長環境。而附著在人工魚礁上的微生物和碎屑,有利於海底的分解微生物繁殖,能加快海洋動植物屍體的降解,從而加快生態系統的迴圈。此外,在海洋中投放人工魚礁,還可以阻止船底拖網作業,緩解惡性捕撈對海底的破壞,防止海底出現“荒漠化”。廣東省海洋與漁業環境監測預報中心的監測結果顯示,人工魚礁投放不久,礁體就有了大量的貝類和微生物附著,礁區附近海域的生態恢復和“聚魚”效果非常明顯。

海洋牧場,是怎麼回事兒?

▲海底人工魚礁,魚兒們在此棲息、覓食。攝影/羅立

可見,建設人工魚礁既能保護和修復海洋生態環境,又能提高漁獲量,對於海洋牧場建設具有非常重要的積極意義。

海底種“菜”,海上垂釣

投放人工魚礁的同時,萬山牧場還鼓勵和引導漁民清退近岸漁排養殖,並制定了“公司+漁戶”的合作方案,帶動本地10戶漁民在開放式深水區海域進行抗風能力強、產量高的深水網箱養殖。

海洋牧場,是怎麼回事兒?

▲東澳島海洋牧場。從高處俯瞰,一個個圓形網箱如同散落在海面上的銀手鐲。攝影/陳碧信

除此之外,底播貝類、種植海藻和增殖放流也是萬山牧場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貝類具有強大的碳匯潛力,它們透過強烈的濾食活動,大量攝食海水中的有機碳,從而減少海洋中的碳含量,加速浮游植物的再生率,並能吸收海洋產生的SO2、H2S等有害氣體,淨化海洋空氣,改善海底生態環境。鑑於此,萬山牧場陸續在海底種植了10畝龍鬚菜,護養了7萬斤翡翠貽貝,還在牧場海域內放流了黑鯛魚苗188。75萬尾。

海洋牧場,是怎麼回事兒?

▲工作人員在放流小魚苗。攝影/潘志新

如今,萬山牧場已初步形成了以鮑魚、海參、龍蝦、魚類等產品為主,波紋巴非蛤、沙蜆、東風螺、扇貝等特色產品,以及紫菜、龍鬚菜等藻類為輔的多品種、高附加值的增養殖業結構。資料顯示,萬山牧場從2016年開始,漁業資源量每年都產生遞增,2018年,漁業產量更是達到8560噸,增長30。1%,漁業產值突破億元,增長50。6%。

桂山島的午後,海風勁吹,海浪輕湧。露出水面的一塊塊防波堤石上,趴著許多曬太陽的螃蟹,看起來很是慵懶和悠閒。坐漁船出海時,一群群晶瑩透明的泥鯭從漁船拔開的浪花裡飛躍而出,劃出一道道銀色弧線,在淡藍色的海面上,這美麗動感的畫面著實令人驚豔。桂山漁民出身的船長說,最近還常見到白海豚成雙入對地跳出海面嬉鬧玩耍呢……雖然,這些海洋生物的活動軌跡並不能說明海水質量已經變優,但的確能反映出,透過海洋牧場的建設,桂山海域的水質在逐步改善。

海洋牧場,是怎麼回事兒?

▲海底播種的翡翠貽貝,生長十分旺盛。攝影/洪㓗漳

然而,萬山牧場的建設雖取得了一定成效,漁業資源衰退的趨勢卻仍未得到根本扭轉,漁民的生產生活仍然經受著嚴重挑戰。幫助漁民轉產轉業,成為萬山牧場亟待解決的重要課題。

萬山牧場結合自身優越的地理環境,借鑑國際經典模式,開發了具有“萬山特色”的郵輪、遊艇、帆船、潛水、海釣等多種形式的海島生態旅遊,在萬山、桂山、外伶仃以及擔杆四個群島開發漁家樂和網箱釣魚,舉辦垂釣大賽、潛水探險、攀巖大賽等遊樂活動,以發展休閒漁業。面積達1000平方公里的國際遊艇垂釣區,因多次舉辦大型國際海釣賽事,早已使得“萬山海釣”聲名遠揚,成了海釣愛好者的“聖地”。為此,萬山牧場7個村都組建了遊釣休閒漁業公司,以應對日益增長的特色旅遊需求。如此一來,之前從事傳統捕撈和近岸漁排養殖的漁民,在政府的指引和幫助下漸漸轉產轉業成功。

海洋牧場,是怎麼回事兒?

▲萬山牧場旅遊業發展迅速,吸引了眾多遊客。圖為桂山島客運碼頭。攝影/呂毅鵬

在外伶仃島,擔杆鎮政府還在僅4。23平方公里的海島陸地上開辦了圖書館和藝術展廳。此外,桂山鎮政府還請來廣州美術學院的設計專家,幫助漁民將自建自住的石頭民宅改造成家庭旅館。同時,政府鼓勵和扶持海島漁民從事海產品加工,成功培育出萬山方姨生曬魚乾、桂山曹白鹹魚及漁家傲白花膠等一批具有本域特色的海產品牌。總體來看,萬山牧場的海島旅遊綜合收入得到了穩步增長,漁民收入也穩步提高。

保護海洋,人類才能一直有魚吃

為採寫這篇文章,我曾數次與萬山海洋開發區的建設者們聯絡,卻因他們投身於各種重要任務之中,幾次未能成行。最後,滿臉歉意的熊局長在週末晚上的戶外任務結束後,才匆匆回到辦公室接受採訪。

年輕的熊局長站在萬山海域地圖前,語速迅疾,手勢利落,讓我感覺採訪完後,他還有許多工作要做。這些工作,可能是稽核人工魚礁的建設報告,也可能是審查海洋牧場的監管和執法,比如組織協調海監、海事、邊防等部門加強巡查;比如確定對水域進行抽樣監測的時間區間,透過無線自動監測系統對養殖區水質狀況進行監測的方案;比如建立海域汙染防治聯動工作機制,加強對錨地船舶、漁港漁船的監管,防止船舶亂排油汙水;比如制定海上汙染應急事故處置工作預案,確保在海域汙染事故發生時能快速介入,及時處置。

海洋牧場,是怎麼回事兒?

▲萬山島海洋站,工作人員在這裡時刻關注和守護著萬山海洋牧場。攝影/黎明

雖然如熊局長所說:“萬山牧場是由政府主導建設的,所以更注重在保護生態環境的原則下,進行合理有節的海洋資源開發。”但是環境保護和治理涉及到方方面面,監管力度再大,仍會出現缺漏。而且,所有的打擊、防範和強制手段,都不如我們人類的每個個體真正意識到:海洋的健康、海洋生物的健康,如同我們的呼吸一樣重要!

修復海洋生態環境,保護好生命源頭,是擺在人類面前緊急而迫切的任務,更是功在當代、利在千秋的偉業。我們在親近自然,探知自然秘密,索取自然物資的同時,更要學會尊重自然,愛惜自然,保護自然。唯有如此,人類才能在這顆藍色星球上繼續繁衍生息下去。

海洋牧場,是怎麼回事兒?

▲雲霧繚繞的萬山牧場,能否保持美麗與富饒,取決於人類的態度。攝影/王嘉新

- END -

撰文/王曉慧 攝影/王嘉新 等

編輯/楊亞林 圖編/廖慕虹 審發/陳奕

版權宣告:本文圖文版權歸“國家全景地理”及《中國國家地理》中文繁體版所有,如需轉載,請與“國家全景地理”聯絡。

海洋牧場,是怎麼回事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