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動員心電圖判定標準

早期復極改變可以做全麻檢查嗎

運動員心電圖判定標準

陳琛 袁平 戈進 朱文根 洪葵

南昌大學第二附屬醫院

運動員猝死雖然發生率低,但後果嚴重。大多數增加猝死發病風險的疾病,如心肌病和原發性心電疾病,在12 導聯ECG 上都有異常表現,然而,運動員因長期高強度、規律性訓練產生良性生理性適應,也可出現ECG 的改變,這些良性改變極易與病理改變相混淆,因此無論用於診斷或篩查運動員潛在心臟疾患,需要運動員醫生在運動員ECG 解讀方面具有知識和能力。

運動員心電圖判定標準

自1996 年美國心臟病協會[1]( AmericanHeart Association,AHA)和歐洲心臟病學會[2](European Societyof Cardiology,ESC)2005 年分別就運動員心血管疾病篩查發表共識宣告以來,運動員ECG 標準已飛速發展。

2010 年3 月,ESC 公佈新的專家共識,將運動員心電圖改變分為“訓練相關”與“非訓練相關”兩大型別。筆者參照最新運動員心電圖診斷標準並依據國內外其他共識宣告[4-8]進行綜述,方便臨床醫生明確運動員ECG 的判定標準和相關解讀專業知識。

1 正常ECG

大運動量的耐力訓練會引起心臟結構和自主神經重構,進而出現ECG 的變化,是運動員常見的適應性改變,並不代表其患有心血管疾病。

1.1 心室肥大

運動員ECG 經常達到診斷心室肥厚的電壓標準,左室肥厚更為常見,表現為壁厚度和心腔體積的增大,多數屬訓練相關性生理重構。當運動員ECG 僅表現為單純的QRS 波電壓升高時,無需評估心血管病風險。一旦伴隨T 波倒置、ST 段壓低和病理性Q 波時,則需要進一步評估[9]。

1.2 不完全性右束支傳導阻滯(RBBB)

運動員不完全RBBB 發生率為35%~ 50%。研究表明運動員輕度右室阻滯可能由於右室心肌肥大,心室擴張造成的傳導延遲[10]。因此,不完全性RBBB 是心臟生理性適應的表現,在沒有其它臨床症狀和ECG 異常時,不需二次評估。

1.3 早期復極

早期復極的特點為QRS 波群終點與ST 段連線處的J 點抬高1mm 以上,ST 段凹面向上抬高,ST 段和T 波升支融合,R 波降支有切跡或粗鈍。早期復極可發生於正常人,在運動員中更為常見,45%的白人運動員和63% ~91%的黑人運動員存在早期復級。目前研究顯示若出現孤立性早期復極而不伴隨其它臨床症狀,多為特發的、良性的ECG 改變[11]。

1.4 竇性心律失常

竇性心動過緩是運動員最常見的心律失常,表現為安靜時的心率<60 次/分[12]。正常竇性心律由交感神經和副交感神經系統的相互平衡決定,運動員靜息狀態下的竇性心動過緩十分普遍,是迷走神經

緊張

和心房結構性重塑所致。因此,高強度訓練的運動員在未出現疲乏、眩暈或暈厥等症狀時心率>30 次/分是正常表現。

在運動員中,呼吸性竇性心律失常很常見,不代表病理意義,不應與竇房結功能障礙或病竇綜合徵相混淆。區別竇房結功能障礙特徵包括:

①心律缺乏節律性變化;

②陣發性心率增加和下降;

③一過性或持續性竇性停搏;④運動時發生心律失常;⑤出現其他臨床症狀。

1.5 房性異位心律

房性異位心律時,P 波與正常竇性心律P 波不同,在心率≤100 次/分時尤為顯著。房性異位P波在下壁導聯極易分辨,也可能出現兩種以上不同形態的P波,稱為心房遊走節律。安靜時運動員房性異位心律發生率為8%,多與迷走神經

緊張

性增加有關,運動時心率加快,可恢復竇性心律。

1.6 房室傳導阻滯

Ⅰ度房室傳導阻滯在運動員中發生率為7.5%,反映了運動員的房室結傳導延遲[13],多屬生理現象,為身體訓練引起迷走神經張力增強的表現,常見於長期從事耐力性專案的運動員,心率加快、過度通氣、運動時可使之消失。運動員Ⅱ度阻滯多為莫式Ⅰ型即文氏現象,即P-R間期逐漸延長至下一個QRS 波脫落,在運動時可恢復1 ∶1傳導。

1.7 青少年運動員

ECG心前區T 波倒置(TWI) 和除V2導聯的雙向T 波較常出現於16 歲以下青少年運動員,在年齡小於12 歲的白人運動員中發生率為10% ~ 15%,14 ~ 15歲運動員發生率為2.5%,而大於16 歲的運動員發生率僅為0.1%[14]。目前證據顯示,青少年運動員( 小於16 歲) ECG中V1 ~V3導聯出現TWI 時,在無臨床症狀、陽性家族史、體徵及其他ECG 異常時,不需要進一步評估心血管風險。

2 運動員臨界性ECG

最近研究表明,一些曾歸類於異常ECG 表現可能為正常變異ECG 或心臟生理性重塑所致,並不能作為評估心臟病理性改變的依據。這些ECG 表現包括電軸偏移、心房擴大的電壓標準和完全性RBBB。

運動員心臟的特徵主要表現在形態和機能兩個方面,其中,運動性心臟肥大是運動員心臟主要形態改變,可發生在左、右房/心室,但以左房肥大為主[15]。其肥大程度在一定範圍內與運動強度和運動持續時間呈正相關。

新近研究表明,運動員ECG 呈孤立性電軸右偏或右房肥大屬生理性範疇,為良性變異。而當出現電軸左偏或左房肥大時,除生理性重塑,還可能有潛在心臟疾患,需進一步評估是否存在潛在心臟疾患。完全性RBBB 在運動員中發生率僅為0.5% ~2.5%,標準規定運動員RBBB 時QRS 波時限<

140

ms 為正常ECG。

研究發現運動訓練造成心臟結構和電活動的改變,使右室擴張,QRS 波延長,致運動員ECG 出現RBBB[16]。綜上所述,當出現單純額面電軸偏差、心房/室肥大,不伴隨臨床症狀、陽性家族史時,不需進一步研究。相反,當出現兩種以上上述ECG 異常表現或有症狀、陽性家族史時,需行二次評估。

3 運動員異常ECG

ECG 可以發現運動員心臟的病理性改變有TWI,病理性Q 波,左束支傳導阻滯(LBBB)。預激綜合徵、長QT 綜合徵(LQTS)和Brugada 綜合徵(BrS) 等特徵性異常ECG 若在運動員中診斷,應結合臨床症狀、家族史,進行二次評估。

3.1 TWI

T 波構成ECG 心動週期的最終波形,代表心室復極。研究表明,異常TWI 與多種結構性心臟病有關,包括肥厚型心肌病( hypertrophic cardiomypathy,HCM)、致心律失常型右室心肌病(arrhythmogenic right ventricular cardiomyopathy,ARVC)、擴張型心肌病( dilated cardiomyopathy,DCM)。

①外側和下側壁TWI:

越來越多的證據顯示運動員下側壁TWI 與心肌病的發生有關。V5 ~ V6導聯、Ⅰ導聯和aVL 導聯出現TWI 時被認為是異常,需行二次評估。超聲心動圖檢測心功能具有一定侷限性,尤其是在外側導聯下TWI>0.2mV 和ST 段壓低的ECG,而心臟核磁共振成像(MRI) 則為異常ECG 提供了良好評估,其中釓劑延遲增強是心肌纖維化的非特異性標記。當疑似HCM 而MRI 對比增強陰性時,運動ECG 發生室性心動過速可以提供進一步診斷,並有助於進行危險分層[17]。一旦運動員出現下側壁TWI,即使二次評估正常,也需要定期進行心臟成像檢查隨訪,檢測心肌病的發展。

②前側TWI:

大多數年齡≥16 歲的運動員,除V2導聯出現TWI,若伴J 點抬高,ST 段抬高或雙相T 波,提示為正常運動員心臟。相反,若上述伴隨症狀消失,或出現ST 段壓低,則可能存在ARVC[18]。此外,前壁出現TWI 情況下,提示ARVC 的其它ECG 表現包括肢體導聯低電壓、延長S 波升支、左束支阻滯(LBBB)形態的室性異位心律和epsilon 波。診斷ARVC 的檢查包括超聲心動圖,心臟MRI,動態ECG、運動試驗ECG 和訊號平均ECG。

③下壁TWI:

Ⅱ,Ⅲ和aVF 導聯出現TWI 的意義尚不清楚,在無其它異常ECG 和臨床特徵,單純TWI 雖不是心肌病的預測因子,但也不屬於生理性結構重塑,因此需要進一步研究,每年複查超聲心動圖或心臟MRI,評估是否存在心肌病。

3.2 ST 段壓低

新近研究表明60% ~ 70%的HCM 患者出現ST 段壓低,在ECG 中發現兩個以上導聯出現ST 段壓低超過0.5 mm,往往提示心肌病[19],需要仔細評估,應進一步行超聲心動圖檢查或心臟MRI。

3.3 病理性Q 波

病理性Q 波定義為除Ⅲ導聯和aVR 導聯外的兩個以上導聯振幅> 3 mm、時限> 400 ms。如出現病理性Q 波合併其它ECG 異常,如ST 段壓低和TWI,或者存在可疑的臨床症狀,應考慮採用心臟MRI 進行額外評估[20]。

3.4 完全性LBBB

完全性LBBB 較少見於運動員,但在心肌病和缺血性心臟病患者中很常見。新標準中定義,QRS 波時間延長≥0.12 s;V5、V6導聯呈寬大、頂端粗鈍的R 波,V1導聯呈寬大而深的rS 或QS 波;Ⅰ導聯、V5 ~ V6導聯常無Q波,ST 段與T 波方向常與QRS 波方向相反。一旦運動員出現完全性LBBB,均需徹底評估,包括超聲心動圖和心臟MRI。

3.5 非特異性心室內傳導阻滯和Epsilon 波

新標準認為運動員出現非特異性心室內傳導阻滯≥

140

ms,無論QRS波形態,都需進一步評估。無症狀孤立性患者,若延遲<

140

ms,除伴有其他ECG 異常表現或有症狀、陽性家族史時,無需二次評估。Epsilon 波是緊跟QRS 波的一種低幅棘波或震盪波,在V1 ~V3導聯最為清楚,是ARVC 的特徵性ECG 表現。當運動員ECG 出現Epsilon 波,尤其伴右胸導聯TWI 或S 波升支延遲時,應進行運動試驗、24 h 動態ECG 以及影像學檢查,評估潛在的病理性原因。

3.6 預激綜合徵(WPW)

預激是一種房室傳導的異常現象,發生率約為0.6%,可長期存在,也可間歇出現。當運動員存在陽

性病

史時,應進行運動試驗、24 h 動態ECG、藥物試驗等檢查,有助於評價心律失常風險。當明確診斷WPW後,應進行電生理檢查誘發房室折返性心動過速,陽性可行射頻消融治療。還應行超聲心動圖檢查以排除伴發的其他結構性心臟病,如Ebstain 畸形、肥厚型心肌病、糖原累積性心肌病等。

3.7 LQTS

運動員由於靜息心率偏慢,QT 間期偏長,因此採用校正QT 間期(QTc) 評估。QTc>470 ms( 男性)、QTc>480 ms(女性) 時,應首先評估引起QT 間期延長的原因,判斷是否為電解質失衡或藥物所致,也可透過超聲心動圖排除繼發於結構性心臟病的延遲復極[21]。QTc>500 ms 時,強烈提示LQTS,排除可逆性原因後,可用Holter 記錄24 h QT 間期、ST 段和T 波的變化以及室性心動過速,同時查詢家族史以及進行基因分析,獲得更加準確的診斷結果,即使無症狀無家族史,也應每年複查ECG。

3.8 短QT

綜合徵( SQTS) SQTS 是近年來才引起人們

關注

的一種新的臨床症候群,表現為QT 間期縮短( <340ms)。診斷SQTs 應排除導致QT 間期一過性縮短的原因如高鈣、高鉀、發熱、酸中毒、藥物( 洋地黃) 等。若無明確的獲得性原因,需要對其家庭成員進行ECG 檢查及基因分析[22]。

3.9 BrS

BrS 是一種離子通道基因異常所致的原發性心電疾病,好發於青壯年是猝死的主要原因之一。根據其心電特徵可將其分為三型,I 型:以突出的“穹隆型”ST 段抬高為特徵,表現為J 波或抬高的ST 段頂點≥2 mm,伴隨T 波倒置,ST 段與T 波之間很少或無等電位線分離;Ⅱ型:J 波幅度(≥2 mm) 引起ST 段下斜型抬高( 在基線上方並≥1 mm) ,緊隨正向或雙向T 波,形成“馬鞍型”ST 段圖型;Ⅲ型:右胸前導聯ST 段抬高< 1 mm ,可以表現為“馬鞍型”或“穹隆型”,或兩者兼有[23]。

運動員出現Brugada 波,除判斷分型,還應排除“Brugada 樣ECG 改變”。Ⅱ型ECG 常在黑人運動員或耐力型運動員正常ECG 中出現,因此當缺乏臨床症狀和陽性家族史時,無需進行二次評估。出現I型Brugada 波時,無論是否存在症狀,均需透過心臟專科醫生和電生理醫生進行臨床診斷,包括藥物激發試驗、危險分層和家族史評估。

3.10 高度房室傳導阻滯

Ⅱ度Ⅱ型房室傳導阻滯和Ⅲ度房室傳導阻滯被認為是運動員的異常ECG 表現。莫式Ⅱ型房室傳導阻滯是指心房的激動突然阻滯不能下傳至心室,表現為QRS 波群有間期性脫漏。完全性房室傳導阻滯是指全部的心房激動都不能傳導至心室,特徵為心房與心室的活動各自獨立、互不相干;且心房率快於心室率。若運動員ECG出現上述表現,應立即進行動態ECG 和超聲心動圖檢查,進一步檢查可行心臟MRI。

3.11 頻發室性早搏

運動員一旦出現頻發室性早搏,提示可能存在心臟疾病,需進行24 h 動態ECG 監測( 包括訓練期間),以排除複雜室性心律失常。若監測正常,室性早搏只出現在訓練時,無需進一步探究[24]。相反,若24 h 室性早搏≥2 000 次,或增加運動負荷實驗時異位增加,應行心臟MRI和有創檢查。

3.12 房性快速性心律失常

房性快速性心律失常包括陣發性室上性心動過速、心房顫動和心房撲動,在運動員中發生率極低。一旦運動員出現房性快速性心律失常時,應完善超聲心動圖、24 h ECG 監測以及平板運動試驗,如發現心房顫動和心房撲動應根據指南進行抗凝治療,必要時進行心臟MRI、綜合檢查結果行基因檢測或電射頻消融術[25]。

3.13 室性心律失常

運動員出現室性心律失常時,應全面評估家族史,行超聲心動圖排除潛在心臟疾病,心臟MRI 用於排除ARVC 或其他原發性心肌病。還可行電生理檢查和基因檢測。

4 侷限性

雖然ECG 檢查能夠及時發現潛在心血管疾病,使運動員發生心臟性猝死的風險降低,且成本低廉、操作簡便、易於大規模篩查,但是在靈敏度和特異度上都具有侷限性,即使完全按照標準解讀,也可能出現假陽性的結果[26]。其次ECG 檢查無法檢測到所有易患心臟性猝死的疾病,即使是經驗豐富的醫生,也應根據運動員的種族、年齡、性別、體育訓練和比賽水平,以及家族史和綜合檢查結果,靈活運用運動員解讀標準,得出更加準確的結論,做出個體化預防和治療。

5 小結

正確篩檢運動員異常ECG 是提高運動員心血管保護的重要基礎,雖然對運動員ECG 的研究面臨著諸多挑戰,但隨著技術的發展,新的科學依據和臨床試驗的出現,以及對運動員心臟功能調節作用的深入瞭解,該標準將進一步完善,從而提高運動人群ECG 解讀的準確性。

查詢往期文章方法:

①點選文章開頭藍色字型“麻醉MedicalGroup”

②進入公眾號後臺

③點選“文章檢索”按鈕

④輸入關鍵詞(如,硬膜外)

大量硬膜外相關文章將展現在您面前。

歡迎您在下方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