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文神“文昌帝君”的祖廟——《七曲山大廟》

文昌柱是誰發明的

「四川」文神“文昌帝君”的祖廟——《七曲山大廟》

「四川」文神“文昌帝君”的祖廟——《七曲山大廟》

「四川」文神“文昌帝君”的祖廟——《七曲山大廟》

七曲山大廟在四川省綿陽市梓潼縣,距離綿陽市49公里,是道教之中的文神文昌帝君的祖廟。大廟始建於晉,是當地百姓為紀念晉代張亞子而立的“亞子祠”。元朝初年,張亞子被封為“文昌帝君”後,在此建造“文昌宮”,後經元、明、清三代多次擴建,形成了一組結構宏偉、體系完整的古蹟建築群,整個大廟一萬二千多平方米,為文昌宮和關帝廟的總稱,由23座不同時期的建築群所組成。七曲山大廟較完整地展現了從元代到民國各時期的建築風格,是研究我國古建築史的珍貴實物資料。

「四川」文神“文昌帝君”的祖廟——《七曲山大廟》

「四川」文神“文昌帝君”的祖廟——《七曲山大廟》

「四川」文神“文昌帝君”的祖廟——《七曲山大廟》

「四川」文神“文昌帝君”的祖廟——《七曲山大廟》

「四川」文神“文昌帝君”的祖廟——《七曲山大廟》

這座廟打破了中國宮殿坐北向南的傳統,呈坐東向西的向址,因為古人自古就有“紫氣東來”之說。

1996年,七曲山大廟被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

七曲山大廟建築群主要由以下組成:

魁星樓

「四川」文神“文昌帝君”的祖廟——《七曲山大廟》

七曲山大廟的魁星樓。魁星樓通高33。15米,約合百尺,又叫百尺樓,48根通天大柱,將一座三層百尺高樓凌空托起,氣勢雄偉,規模宏大,被譽為“西蜀名樓”,可比荊楚黃鶴樓。

魁星樓正中有“帝鄉”匾額,匾額之下就是文昌廟的皋門。皋門指古代帝王的廊門,這裡是文昌帝故里,自然可以稱皋門。魁星樓上供奉的魁星是“文昌第一化身”,在儒士學子心目中,魁星具有至高無上的地位。

魁星,藍面赤發,右手高舉硃筆,左手執“富貴花”,右腳直立鰲頭,左腿朝後翹起,赤發怒目,青面獠牙,肌筋暴脹,右膝蓋上為方孔金錢。據說,魁星只能秉照文昌帝君的旨意,給高中魁首計程車子賜予富貴花。這就是魁星左手執“富貴花”的緣由。魁星右手那支筆是專門用來錄取科舉士子的,一旦點中就會文運、官運一起來。所以在科舉時代,讀書人就把魁星奉若神明,所謂“自古文章無憑據,但願魁星一點鬥。”

「四川」文神“文昌帝君”的祖廟——《七曲山大廟》

魁星立於鰲頭上——過去考中了狀元,要進入皇宮站在大鰲的頭上,接過皇帝的金榜,這就是人們所說的

“魁星點鬥、獨佔鰲頭”

了。

文昌正殿

「四川」文神“文昌帝君”的祖廟——《七曲山大廟》

「四川」文神“文昌帝君”的祖廟——《七曲山大廟》

邁進帝鄉大門,首先看到的是中間嵌有九龍石壁的二十四級石階,二十四級石階象徵傳統的“二十四孝”,巨型九龍石壁顯示出文昌帝宮的帝王等級。石階之上,是文昌宮正殿,又名真慶宮,始建於明代,清雍正十年重建。此為供奉文昌帝君的主殿,殿中間這位頭戴冕旒、身著九龍袍、慈祥和善的鑄鐵像就是文昌帝君張亞子。

殿內文昌及侍從群像均為明代空心鐵鑄造像,極為珍貴

「四川」文神“文昌帝君”的祖廟——《七曲山大廟》

「四川」文神“文昌帝君”的祖廟——《七曲山大廟》

「四川」文神“文昌帝君”的祖廟——《七曲山大廟》

「四川」文神“文昌帝君”的祖廟——《七曲山大廟》

「四川」文神“文昌帝君”的祖廟——《七曲山大廟》

桂香殿

「四川」文神“文昌帝君”的祖廟——《七曲山大廟》

文昌正殿後面,是桂香殿,殿前有四株桂樹,為南宋淳佑年間(公元1241—1252年)所植,距今近800年曆史。

常見的桂樹有白色的銀桂和黃色的金桂,而這四株是十分少見的紅色丹桂。丹桂秋天綻放,香飄林海,沁人心脾,有九里香之美名。自古以來,人們把桂樹視為吉祥、高貴的象徵。中國把科舉及第稱之為“蟾宮折桂”。清朝科舉考試放榜定在桂花綻放的金秋,就有切合“折桂”的含義。

正因此如此,文昌宮桂香殿受到廣大學子極度重視,科舉考試前人們紛紛前來祈禱文昌帝君保佑,使自己能蟾宮折桂。殿內文昌帝君坐像及侍從均為宋代鐵鑄實心造像。

「四川」文神“文昌帝君”的祖廟——《七曲山大廟》

「四川」文神“文昌帝君”的祖廟——《七曲山大廟》

「四川」文神“文昌帝君”的祖廟——《七曲山大廟》

桂香殿是明代建造的,採用了減柱造法。當你圍繞殿內四根粗大的柱子細看,它們都向不同方向大幅度傾斜,隨著人的方位變化,柱子傾斜的方向也隨之變化,很難確定它們傾斜的具體方向。

「四川」文神“文昌帝君”的祖廟——《七曲山大廟》

瘟祖殿

「四川」文神“文昌帝君”的祖廟——《七曲山大廟》

瘟祖殿最早建於明代,後來被毀,現存是清代乾隆年間重建的。它的樑架結構簡練,式樣別具一格。

整個殿堂精巧華麗、玲瓏剔透,獨具南方園林式建築的特色,與具有渾厚北方宮殿建築風格的文昌正殿正好相反。

瘟祖面目猙獰,左手形似鷹爪,令人望而生畏。傳說文昌有七十三化身,瘟祖就是他的化身之一。文昌化為瘟祖有兩個原因,一是張亞子生前是一位醫術高明、深受梓潼民眾愛戴的郎中。他寫了《玉定金科》、《醫方辨難大成》等醫學著作,有整套疑難病症辨證施治的理論和臨床實踐;另一個原因就是道教的極力推崇。傳說元始天尊賜給文昌一部《治瘟寶篆》和驅瘟除魔的大印,張亞子在七曲山敕法臺降服了五瘟神,收瘟攝毒,驅瘟止疫,減少人間瘟疫,百姓從此越傳越神,就尊他為瘟祖。

家慶堂

「四川」文神“文昌帝君”的祖廟——《七曲山大廟》

家慶堂建於明代,原名啟元殿,清代更名為家慶堂。所謂“家慶堂”是指文昌帝君張亞子舉家歡聚之地。早在北宋初期,宋太祖趙匡胤就對張亞子一家8位主要成員加封聖號;南宋初年宋高宗趙構追封4位;又過了二十多年,南宋鹹淳五年(1269年)再一次對張亞子的公主和女婿封了聖號,使加封的家庭成員達到14位。

這樣,不僅張亞子榮登帝君寶座,一家妻小連隨從和坐騎都盡享封號,成為天上神仙,這在中國歷史上是不多見的。家慶堂集中了張氏家族成員的塑像,五世同堂,其樂融融。

白特殿

「四川」文神“文昌帝君”的祖廟——《七曲山大廟》

傳說文昌帝君的坐騎是全身色白的“特”,即“白特”,明代著名小說家馮夢龍曾撰寫對聯:“梓潼帝君乘白特下臨凡界,三清老子騎青牛西出函關”。“特”——俗稱“四不像”,古人說“千里馬、萬里特”。有了白特,文昌就能抵禦山川妖孽,飛越高山險阻也會如履平地了。

「四川」文神“文昌帝君”的祖廟——《七曲山大廟》

張獻忠家廟

「四川」文神“文昌帝君”的祖廟——《七曲山大廟》

張獻忠家廟塑有張獻忠像。明末張獻忠五次率部入川,曾與文昌“聯宗認祖”,認大廟為“家廟”,曾塑張獻忠像,清乾隆七年張獻忠像被毀,留有《除毀賊像碑》一通。現在家廟裡的張獻忠像是1987年重塑的。

「四川」文神“文昌帝君”的祖廟——《七曲山大廟》

圖片拍攝於2020年10月四川自駕之旅;文字資料參照“百度百科”和“七曲山大廟”內的說明編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