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搞笑諾貝爾獎”:醫學論文獲得文學獎,全場1200人鬨堂大笑

“搞笑諾貝爾獎”:醫學論文獲得文學獎,全場1200人鬨堂大笑

搞笑諾貝爾獎

1993年的“搞笑諾貝爾獎”現場,文學獎的獎項一公佈,全場1200多人鬨堂大笑。

因為這是頒發給一篇發表在《新英格蘭醫學雜誌》上的醫學論文的,一篇醫學論文獲得了“搞笑諾貝爾獎”的文學獎,這事本身就異常荒誕。

論文的內容本身沒什麼特別,是關於幾種心肌梗塞治療方案的對比。奇葩的地方在於,這篇論文竟然有976個作者,它的正文內容總共才只有9頁紙,但光寫共同署名的人名就佔去了4頁半的紙。

“搞笑諾貝爾獎”:醫學論文獲得文學獎,全場1200人鬨堂大笑

心機梗塞治療

一般來說,一篇論文的聯合作者是3到5個,最多也就是10個以內。而這篇醫學論文的聯合作者居然多達976人,因為足夠奇葩,被組委會以嘲諷的方式頒發了文學獎。

頒獎現場,這976個作者沒有一個願意厚顏上臺領獎的。當然促狹的主持人也說了,幸好原文的作者集體拒絕出席領獎儀式,否則頒獎的桑德斯劇場一定坐不下了。

不過頒獎還是有人去了,就是《新英格蘭醫學雜誌》的總編瑪西亞·安吉爾。其實瑪西亞·安吉爾竟然願意出席代表這些作者發言領獎,也是非常令人詫異的。

“搞笑諾貝爾獎”:醫學論文獲得文學獎,全場1200人鬨堂大笑

新英格蘭醫學雜誌封面一角

因為《新英格蘭醫學雜誌》是醫學界最著名的四大期刊之一,可不是什麼二三流的期刊,居然願意讓總編來丟臉,也是有自己的擔當了。畢竟這麼奇葩的論文,他們雜誌居然能過審發表,也就要有承受後果的勇氣。

當然瑪西亞·安吉爾總編上臺是帶著一臉尷尬的微笑的,全場觀眾就紛紛把自己手裡的搞笑諾貝爾獎專屬道具——紙飛機扔得滿天都是。

“搞笑諾貝爾獎”:醫學論文獲得文學獎,全場1200人鬨堂大笑

頒獎現場觀眾們扔紙飛機

在笑聲和起鬨聲全部平息之後,總編瑪西亞·安吉爾開始發言,她的發言倒是解惑了976個作者這個奇葩現象的原因了,原話如下:

“我代表《新英格蘭醫學雜誌》,十分尷尬地來領這個獎,當時我也不知道這篇論文到底有多少個作者,我讓助理去數數,可她說她寧可做一次牙齒的根管治療,也不願意去數。

後來我們算了一下,如果論文的字數平均分攤,這篇論文每個作者只能勻兩句話。而這件事只是醫學界裡一直在發生地提高作者知名度運動的一部分。

因為寫論文越多,提升職位的可能性越高,獲得資金的機會也就越大。如果大家都能是論文的作者,大家就都能成為終身教授,也就都能得到經費了,所以,誰會拒絕呢?”

當時她還準備繼續往下說的時候,一個8歲的小女孩兒走到臺上衝著她喊起來說:“別說了,好煩人啊。”

其實這個孩子是提前安排好的,只要發言時間超過30秒,還覺得不好聽了,小女孩兒就可以上臺開始喊,結果總編瑪西亞·安吉爾也就結束致辭下臺了。

為什麼“搞笑諾貝爾獎”組委會要把文學獎發給這麼奇葩的醫學論文呢?因為組委會是希望針對科學圈內部有些潛規則,圈內的眾人能展開自我批評以及引以為鑑。

“搞笑諾貝爾獎”:醫學論文獲得文學獎,全場1200人鬨堂大笑

規則

比如說這篇奇葩的醫學論文就是作者們為了拼湊論文的數量,儘量多地在論文後面掛自己的名字而導致的奇葩結果。

針對這件事專門寫一篇報道去批評一番似乎是咄咄逼人了,反而是組委會給他們頒發一個嘲諷性質的獎項,在大家的歡笑中,戳一戳那些利慾薰心的科研工作者們,點到為止,也不失風度,這樣得處理更高明。

而組委會安排那個小姑娘給獲獎感言叫停也具有同樣的效果,因為通常來說獲獎感言都是長篇累牘、廢話連篇的,但在頒獎典禮這種莊重的場合又根本不會有人出面阻攔。

現在讓一個孩子說出每個大人的心裡話,讓我們在哈哈大笑之中,體會到科學家們的自嘲,但又不減損一絲他們的尊嚴,組委會的幽默水平很高階。

其實“搞笑諾貝爾獎”上檔次的不只是頒獎內容有內涵,還有一些表面功夫也做得很好。

比如說頒獎,評獎是真正的諾貝爾獎得主,授獎也是諾貝爾獎得主上臺來頒獎,場地每次都在哈佛大學歷史悠久的桑德斯劇院舉行,每次頒獎結束清掃紙飛機的人都是哈佛大學的物理系教授羅伊·格勞伯。

“搞笑諾貝爾獎”:醫學論文獲得文學獎,全場1200人鬨堂大笑

拿著掃帚的羅伊·格勞伯

因為“搞笑諾貝爾獎”主辦方的這份用心,所以這樣一個沒有獎金,也沒有官方榮譽背書的獎項能運營30年,也不足為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