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季預警——高溫潮溼注意牛羊腐蹄病的發生

腐蹄病也叫蹄間腐爛或趾間腐爛,是反芻動物特別是綿羊、山羊和牛養殖業常見的一種高度接觸性傳染病,其發病率較高,約為8-20%,有的高達30-50%;有傳染性和非傳染性兩類,是由壞死桿菌侵入羊蹄縫內,造成蹄質變軟、爛傷流出膿性分泌物。其特徵是區域性組織發炎、壞死。因為病常侵害蹄部,因而稱 “腐蹄病”。此病在我國各地都有發生,尤其在西北的廣大牧區常呈地方性流行,對羊只的發展危害很大。

腐蹄病的病因

夏季預警——高溫潮溼注意牛羊腐蹄病的發生

腐蹄病

是由節瘤擬桿菌引起的,節瘤擬桿菌又稱微生物(organismK),是貝弗裡奇於1938年首先發現於患腐蹄病綿羊的病灶中,後經實驗證實此菌為腐蹄的原發性病原菌,至少有14個血清型。本菌是綿羊、山羊和牛蹄的嚴格寄生菌,離開動物組織後,不能在自然界長期生存。已證明落入草地的節瘤擬桿菌,即使草地溼度很大,也只能保持毒力數天。腐蹄病病癒動物,常遺留下極少損害,此菌可在其中保持活力數月,這是腐蹄病難以消滅的一個原因。本菌引起的炎性損害作用很小,但它能產生強烈的蛋白酶,消化角質,使蹄的表面及基層易受侵害。因此,只有在壞死梭桿菌等菌的協同作用下,才能產生明顯的腐蹄病損害。

在陰雨連綿的秋季或炎熱多雨的夏季,圈舍不清潔、潮溼,飼養密度較大;未及時清理糞便而圈舍及運動場泥濘,蹄部經常為糞尿、泥漿浸泡,使區域性組織軟化;日糧中鈣、磷不平衡時引起的羊蹄部角質疏鬆;飼養管理不善,羊蹄被尖石、鐵釘和玻璃碴等損傷蹄部,感染壞死梭桿菌和節瘤擬桿菌,從而引起發病。

腐蹄病的症狀

腐蹄病多發於牛羊後蹄,奶牛發病率高於其它品種牛群,2~3歲年齡更易感。牛羊之間可相互傳染,牛類多呈現散發性而綿羊則易出現流行性特徵。以牛羊蹄部組織發炎、壞死,有膿液和特殊氣味為主要特徵。該病潛伏期為1~5 d不等,感染蹄支變形、跛行、站立時頻繁更換支撐腿,蹄踵部面板腫脹、糜爛。蹄趾間有腐肉增生,有惡臭味。有時蹄殼角質溶解,蹄真皮過度增生,肉芽突出蹄底。叩擊患病蹄殼或者用鉗夾壓病部時,病畜躲閃、怕疼,蹄殼角質受到腐蝕出現小孔或創洞,嚴重時按壓蹄殼會有腐爛的角質和汙黑的臭水流出,病程長者還可見蹄殼變形、難以用力站立。隨病程壞死部位向深部發展,嚴重的可導致蹄匣脫落。病原菌上行可引起區域性膿性炎症,例如膿性屈趾腱鞘炎、膿性關節炎。羊蹄間腫脹、發熱,兩蹄或多蹄發病時站立困難,可蔓延至蹄冠部、引起蜂窩織炎,嚴重患羊體溫升高、精神沉鬱、食慾降低。發病後病牛喜臥,對發情鑑定帶 來困難,同時由於食慾下降、影響泌乳,造成產能下降。

夏季預警——高溫潮溼注意牛羊腐蹄病的發生

腐蹄病

本病常被誤診蹄葉炎,蹄葉炎又稱為“拖鞋蹄”,四蹄共同發病較多見、偶見單蹄或兩後蹄發病,牛羊過量採食穀物等高碳水化合物飼料或長期站立堅硬地面造成蹄部負重過度可引起蹄葉炎。兩種疾病誘因不同、但臨床症狀比較類似,需要結合實驗室檢測方法區別診斷。

預防措施

(一)消除促進發病的各種因素:

1、

加強蹄子護理

,經常修蹄,避免用尖硬多荊棘的飼料,及時處理蹄子外傷;

2、

注意圈舍衛生

,保持清潔乾燥,羊群不可過度擁擠;

3、儘量避免或

減少在低窪、潮溼的地區放牧

(二)當牛羊群中發現本病時,應及時進行全群檢查,將病牛羊全部隔離開進行治療。對健康牛羊全部用硫酸銅1:200進行預防性浴蹄。對圈舍要徹底清掃消毒,剷除表層土壤,換成新土。對糞便、壞死組織及汙染蓐草徹底進行焚燒處理。

治療方法

早發現早治療是控制腐蹄病的前提,然後根據疾病發展情況,採取適當治療措施。

1、若膿腫部分未破,應切開排膿,除去患部壞死組織,到出現乾淨創面時,用硫酸銅 1:200沖洗,進行浴蹄。

2、加強營養,用

維美健+牛羊胃動力

拌料飼餵。

3、對於嚴重的病畜,如有繼發性感染時,在區域性用藥的同時,注射百草傳奇 /混 感金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