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學大綱知識點

考試科目名稱:農業知識綜合一

考試科目程式碼:[339]

第一部分:【植物學】大綱

一、考試要求

本《植物學》考試大綱適用於黑龍江大學植物保護專業的碩士研究生入學考試。《植物學》是研究植物界及植物生活和發展規律的科學,該學科主要研究植物的形態結構、生長髮育、主要類群和進化規律等。考生應熟練掌握植物學的基本概念;瞭解和掌握植物細胞的形態結構、植物組織的型別與功能;重點掌握植物營養器官(根、莖、葉)、生殖器官(花、果實和種子)的結構和功能以及它們的生長與發育;系統掌握植物分類與系統發育知識,並具有綜合運用所學知識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二、考試內容

緒論

第一節 植物的多樣性、植物的基本特徵及植物界的劃分

知識點:理解並掌握植物多樣性特徵及植物界的劃分。

一、植物多樣性特徵 1頁

1. 植物在地球上分佈的多樣性。

論是在高山、高原、平原、丘陵、大陸、荒漠、河海,還是在熱帶、亞熱帶、溫帶、寒溫帶等地區都有不同種類的植物生長繁衍。

2.植物形態結構的多樣性有的植物形體微小,是由單細胞組成的簡單生物體,有的由定數量的細胞鬆散聯絡。

形成群體;有的植物細胞之間聯絡緊密,形成多細胞植物體,在內部維管系統逐漸完善、營養器官逐漸健全的過程中,形成了進化程度較高的一系列由低等到高等的植物類群。其中最高階的種子植物,還能產生種子繁殖後代。

3.植物營養方式的多樣性絕大多數植物體內都含有葉綠素,能夠進行光合作用,自制養料,它們被稱為綠色植物或自養植物。

但也有部分植物其體內無葉綠素,不能自制養料,而是寄生在其他植物體上吸取現成的營養物質而生活,例如寄生在大豆上的菟絲子,稱為寄生植物。還有些植物(如水晶蘭和許多菌類),它們生長在腐朽的有機體上,透過對有機體分解而攝取生活上所需的營養物質,稱為腐生植物。非綠色植物中也有少數種類,如硫細菌和鐵細菌,可以借氧化無機物獲得能量而自行製造食物,屬於化學自養植物。

4.植物生命週期的多樣性,

有的細菌僅生活20~30min,即可分裂而產生新個體。一年生和二年生的種子植物分別經過-年或跨越兩個生長季節而完成生命週期,它們都為草本型別,如小麥、玉米、高粱。多年生的種子植物有草本(如草莓和菊)和木本(如桑、 蘋果和紅松)兩種型別,其中木本植物的樹齡,有的可達數百年甚至千年以上。

二、植物界的劃分

1.植物的基本特徵 植物雖然多種多樣,但絕大多數植物仍具有共同的基本特徵。

例如,植物細胞有細胞壁,初生壁主要由纖維素和半纖維素構成,具有比較穩定的形態;綠色植物和少部分非綠色植物能借助太陽光能或化學能,把簡單的無機物製造成複雜的有機物,進行自養生活;大多數植物從胚胎發生到成熟植物體的過程中,由於有分生組織的存在,能不斷產生新的植物體部分或新器官;植物對於外界環境的變化一般不能迅速作出反應, 而往往只在形態上出現長期適應的變化。

2.植物界的劃分

生物分為動物界和植物界,把生物重新劃分為五界:原核生物界、原生生物界、真菌界、植物界和動物界。把病毒界或非細胞生物界,從而形成六界系統。

第二節 植物學發展與分科

1、知識點:瞭解植物學發展與分科。 2頁

現在植物學已從植物的形態、分類、解剖、生理生態、分佈以及遺傳和進化等方面開展研究,旨在揭露在人和自然環境影響下植物的生長、發育等生命活動的規律,使能更好地為人類所利用、控制和改造,以滿足人類生活的需要。

2、瞭解植物學的分科

1、植物生態學,

植物形態學研究植物的形態結構在個體發育和系統發育中的建成過程和形成規律。

2.植物生理學

植物生理學是研究植物生命活動及其規律性的科學,包括植物體內的物質代謝和能量代謝、植物的生長髮育、植物對環境條件的反應等內容。有的內容已進步形成專門的科學,如植物代謝生理學和植物發育生理學等。

3.植物遺傳學

植物遺傳學是研究植物的遺傳變異規律以及人工選擇的理論和實踐的科學。已發展出植物細胞遺傳學和分子遺傳學。

4.植物生態學

植物生態學是研究植物與其周圍環境相互關係的科學。隨著科學的發展,派生出了植物個體生態學、植物群落學和生態系統學等。

第一章 植物細胞

第一節 細胞的概述

知識點:瞭解植物細胞的發現;熟練掌握原核細胞和真核細胞的區別。

物細胞的發現 5頁

1665年,英國學者虎克首次發現了細胞,打開了生物微觀世界的大門。

19世紀,人們認識到細胞中存在更重要的生活內容物,觀察到細胞質、細胞核及核仁等結構,並認識到在植物細胞中細胞核有重要的調節作用。1838- -1839 年,在不斷認識的基礎上,德國植物學家施來登和動物學家施旺根據自己的研究並總結了前人發現,共同創立了細胞學說

細胞學說認為:“一切生物從單細胞到高等動植物都是由細胞組成的,細胞是生物形態結構和功能活動的基本單位。”將它列為19世紀自然科學的三大發現之一。

20世紀初,細胞的主要結構在光學顯微鏡下都已被發現。50年代以後,電子顯微技術、同位素示蹤、超速離心等生物化學研究方法的應用使人們逐漸認識了細胞各部分的結構和功能。

2、熟練掌握原核細胞和真核細胞的區別。 6頁

根據細胞的進化程度,可將其分為原核細胞和真核細胞兩大型別。

在自然界中,絕大多數植物細胞內都有被膜包圍的細胞核和多種細胞器,這種細胞稱為真核細胞。

一些細胞它們雖有細胞結構,但沒有典型的細胞核,即沒有核膜將它的遺傳物質與細胞質分開,只有一個由裸露的環狀DNA分子構成的擬核體, 除核糖體、類囊體外,-般不存在其他細胞器,這類細胞稱為原核細胞。

第二節 細胞是生命活動的物質基礎

知識點:瞭解原生質的概念及其組成。

1、原生質:構成細胞的生活物質叫做原生質,它是細胞結構和生命活動的物質基礎。

2、原生質的組成; 7-8頁

(1)化學元素:主要為碳、氫、氧和氮4種,約佔全重的90%;

(2)組成原生質的化學物:

1、無機物,原生質中最多的無機物是水,一般佔比10-90%;

2、有機物,蛋白質;核酸;脂類;糖類和極微量的生理活性物質。

(3)第三節 植物細胞的結構和功能

知識點:掌握植物細胞的基本結構;掌握各種細胞器的結構和功能特點;重點掌握細胞壁的組成和變化。

1、植物細胞有細胞壁和原生質體兩部分組成;

原生質體包括:細胞膜、細胞質和細胞核3部分。

3、細胞壁的組成和變化。 13頁

細胞壁的層次,根據形成的先後和化學成分的不同,分為中層、初生壁和次生壁;

細胞壁的化學組成:

(1)構架物質,是細胞壁的骨架,主要是纖維素;

(2)襯質,組成細胞壁的其他物質,;

(3)附加物質,結合到細胞壁內的物質稱為內鑲物質。

第四節 植物細胞的後含物

知識點:瞭解植物細胞後含物的成分。

植物細胞生活過程中,由於新陳代謝活動產生一些儲藏物質、 代謝中間產物以及廢物等,這些物質統稱為後含物。 後含物在結構上是非原生質的物質,它們存在於細胞質中、細胞器內或細胞壁上,尤以液泡中為多。細胞中後含物的種類很多,有糖類、蛋白質、脂類(包括脂肪、角質、木栓質、蠟質等)、無機鹽結晶以及其他有機物,如單寧、樹脂、生物鹼等,許多後含物具有重要的經濟價值

幾類常見的後含物:

1、澱粉;2、蛋白質;3、油和脂肪;4、晶體和矽體;5、單寧和色素;

第五節 植物細胞的分裂

知識點:掌握有絲分裂和減數分裂的過程和主要變化。

有絲分裂的過程 29-30頁

前期:

細胞核內的染色質形成染色體,核膜、核仁消失,細胞兩極出現紡錘絲,開始形成紡錘體,染色體散亂分佈在紡錘體中。核膜解體是前期結束的標誌;

中期:

紡錘體完全形成,染色體著絲點兩側附著紡錘絲,並有規律地排列在赤道面上。是辨認染色體數目、形態和結構的最佳時期;

後期:

染色體著絲點分裂,兩條染色單體分開。在紡錘絲的牽引下分別由赤道面移向細胞的兩級。當染色體到達兩極時,此期結束;

末期:

形成兩個子核,進行細胞分裂,形成兩個細胞、到達兩極後的子染色體解螺旋,轉變為染色質細絲而恢復成間期狀態。此時,核膜、核仁重新出現,形成兩個子核。

減數分裂 (此部分內容來源於網路)

減數分裂的具體過程是很複雜的,它包括2次細胞分裂。第一次分裂的前期較長,一般把這個前期分為細線期、偶線期、粗線期、雙線期、終變期,這前期Ⅰ(表示第一次分裂前期)之後是中期Ⅰ、後期Ⅰ和末期Ⅰ。

經過減數分裂間期(很短或看不出來),進入前期Ⅱ、中期Ⅱ、後期Ⅱ、末期Ⅱ,也有的不經過間期。

在減數分裂過程中,細胞分裂2次,但染色體只分裂一次,結果染色體數目減少了一半。一般說來,第一次分裂是同源染色體分開,染色體的數目減少一半,是減數分裂。

第二次分裂是姊妹染色單體分開,染色體的數目沒有減少,是等數分裂。但嚴格說來,這樣說是籠統的。如果從遺傳上來分析,並不如此簡單,因為它涉及到染色體的交換、重組等。

減數分裂對維持物種的染色體數目的恆定性,對遺傳物質的分配、重組等都具有重要意義,這對生物的進化發展都是極為重要的。

第六節 植物細胞的生長和分化

知識點:瞭解植物細胞的分化;掌握細胞的全能性的概念。

(一)細胞的分化 32頁

細胞的分化是指多細胞有機體內的細胞在結構和功能上變成彼此互異的過程,

包括形態結構分化和生理生化分化兩個方面。

生理生化分化是形態結構分化的基礎,形態結構分化較生理生化分化容易察覺。植物體的各個器官以及各種組織內的細胞形態結構、功能和生理生化特性都是各不相同的,這就是細胞分化的結果。

(二)細胞的全能性 33頁

細胞全能性就是指每一個生活的細胞中都包含有產生 一個有機體的全套基因,在適宜的條件下,細胞具有形成一個新的個體的潛在能力。

受精卵是全能的,它可以分裂和分化成各類細胞,並且能複製出一個完整植株。其他器官和組織的植物細胞,由於分裂和分化的結果,只具有其所在器官或組織的特殊功能,若要讓其表現出全能性,就要了解其基因表達及調控機制。

第二章 植物組織

第一節 植物組織的型別

知識點:掌握各種型別組織的結構特徵及其生理功能。

植物組織分為分生組織和成熟組織兩種。

一、分生組織:凡是能持續或週期性進行分裂的細胞群都叫做分生組織。

33-35頁

分生組織的型別:

1、按照植物中的部位分類

(1)頂端組織: 頂端組織位於根與莖的先端,分裂活動使根和莖不斷伸長;

特徵:細胞小,近於等徑,細胞壁薄,細胞核位於中央並佔有較大體積;

(2)側生分生組織:多位於根和莖的周圍,靠近器官的邊緣,與所在習慣的長軸面平行排列。

特徵:細胞大部分呈長梭型,原生質體高度液泡化,細胞質不濃厚;

(3)居間分生組織:分佈在莖、葉、子房柄、花柄和花序軸等器官成熟組織之間。

特徵:細胞核大,細胞質濃,主要進行橫分裂,使器官沿縱軸方向細胞數目增加。

2、按照起源組織的性質分類

(1)原分生組織:直接由胚細胞保留下來,在根斷和莖的較前部位。

特徵:細胞小,近於等徑,排列緊密無間隙;

(2) 初生分生組織:是由原分生組織衍生的細胞,位於原生組織後部。分佈在根莖的分生區稍後部位。

(3) 次生分生組織:由成熟組織細胞脫離原來的成熟狀態,重新轉化的分生組織。

二、成熟組織:分生組織衍生的大部分細胞,逐漸喪失分裂能力,進一步生長分化成其他組織,稱為成熟組織。

1、成熟組織按照功能分類:

(1)保護組織,覆蓋於植物體表,起到保護作用。包括表皮和周皮;

(2)薄壁組織,是植物的重要組成部分,具有同化、儲藏、通氣和吸收的功能,也叫作基本組織。薄壁組織按照功能分為:同化組織、儲藏組織、儲水組織、通氣組織和傳遞細胞。5種類型

(3)機械組織,是對植物起支撐作用的組織,有很強的抗壓、抗張和抗曲撓能力。包括:厚角組織和厚壁組織。

(4)輸導組織,是植物中擔任物質長途運輸的主要組織。包括:木質層和韌皮部。

第二節 複合組織和組織系統

知識點:瞭解維管植物組織系統;熟悉維管束型別。 50-51頁

一、維管植物組織系統

植物器官或植物體中,由——些複合組織組成的結構和功能基本單位,稱為組織系統。通常將植物體中的各類組織歸納為皮組織系統、維管組織系統和基本組織系統3種系統。

1.皮組織系統

皮組織系統簡稱皮系統,包括表皮和周皮。皮組織系統覆蓋於植物體外表,對植物體起著保護作用。

2.維管組織系統

維管組織系統簡稱維管系統,是植物全部維管組織的總稱。維管組織錯綜複雜,貫穿於整個植物體中,組成一個結構和功能上的完整單位。

3.基本組織系統

基本組織系統又稱為基本系統,包括各種薄壁組織、厚角組織和厚壁組織,它們分佈於皮系統和維管系統之間,是植物體的基本組成部分。

二、維管束型別。

由原形成層分化而來,木質部和韌皮部共同組成的束狀結構稱為維管束。根據維管束內形成層的有無,可將維管束分為有限維管束和無限維管束兩類。

1。有限維管束有些植物原形成層分裂產生的細胞全部分化為木質部和韌皮部,沒有留存能繼續分裂出新細胞的形成層。這類維管束不能再行發展產生次生組織,稱為有限維管束。大多數單子葉植物中的維管束屬有限維管束。

2。無限維管柬有些植物的原形成層分裂產生的細胞,除分化為木質部和韌皮部外,在二者之間還保留少量分生組織束中形成層。 這類維管束可以一直保留,不進行分裂活動(如雙子葉植物葉的主脈)或者以後透過形成層的分裂活動產生次生韌皮部和次生木質部而繼續擴大(如雙子葉植物和裸子植物莖中的維管束),稱為無限維管束。

第三章 種子和幼苗

第一節 種子的結構和型別

知識點:熟練掌握種子基本結構和型別。

一、種子基本結構 53頁-54頁

種子在大小、形狀和顏色等方面,因植物的種類不同而有較大的差異,可以作為識別和鑑定種子質量的根據。

從種子的顏色看也各不相同,僅豆類作物種子顏色就有黃色、白色、綠色、褐色、紅色等。雖然種子在形狀、大小和顏色等方面存有差異,但其基本結構是一致的,一般種子均由種皮(testa)、胚(embryo) 和胚乳(endosperm) 3部分組成。

一、胚

胚是由受精卵發育而來的,是構成種子的最重要部分,是新植物的原始體。胚由胚芽、胚根和子葉4部分組成。

二、胚乳

胚乳由受精的極核發育而成,大多數種子的胚乳均屬此類,如禾本科、茄科和傘形科等植物。還有少數植物由珠心組織儲藏營養物質,作為種子發育的營養,稱此結構為外胚乳(perisperm),如蓼科、藜科和石竹科植物。

三、種皮

種皮是種子外面的保護層,具有保護種子不受外力機械損傷和防止病蟲害人侵的作用。它由一層或兩層珠被髮育而成。一般分為兩層:外種皮和內種皮。外種皮厚硬,表面有各種顏色和花紋;內種皮多呈薄膜狀。

二、種子的主要型別

根據成熟種子內胚乳的有無,將種子分為有胚乳種子和無胚乳種子兩大類,

1、有胚乳種子 54-56頁

有胚乳種子由種皮、胚和胚乳3部分組成。

胚乳佔種子大部分,胚較小。

雙子葉植物中的蓖麻、番茄、菸草、茄子、辣椒和葡萄等植物及單子葉植物中的小麥、水稻、玉米、高粱、穀子和蔥類等植物的種子都屬於此型別。下面舉一些例子。

(一)雙子葉植物有胚乳種子

(1)蓖麻種子的結構 蓖麻種子具內外兩層種皮,外種皮表面光滑,具有花紋,質地堅硬。種子一端有海綿狀突起,稱為種阜,它是外種皮延伸而成的突起,有吸收作用,有利於種子萌發。

(2)番茄種子結構

番茄的種子扁平、 卵形,種皮淡黃色而被以銀灰色的茸毛。種脊位於較小一端的凹陷處。胚彎曲,包藏於富含脂類的胚乳中,胚有兩片細長而彎曲的子葉。胚芽小,僅為二子葉間的一個小突起。胚根較長,外觀上和胚軸無明顯界限。

(二)單子葉植物有胚種子

(1)小麥的種子;(2)洋蔥的種子

2、無胚乳種子

無胚乳種子由種皮和胚兩部分組成,子葉肥厚,儲藏大量的營養物質,代替了胚乳的功能。雙子葉植物中的大豆、菜豆、向日葵、豌豆、瓜類和花生等的種子,單子葉植物中的慈姑、澤瀉和眼子菜等的種子,都屬於無胚乳種子。下面舉一些例子。

第二節 種子的萌發和幼苗的型別

知識點1:瞭解掌握種子萌發的條件和過程。

一、種子萌發的條件 57-61頁

(一)內在條件

1。種子休眠 種子萌發的前提是種子成熟並且具有生活力。一些植物種子分化成熟後,在適宜的環境條件下,能立即萌發。但有一些植物的種子,即使外界條件非常優越,也不能及時萌發,必須經過一定時期後才能萌發,種子的這一性質稱為休眠。任何種子都有休眠期,只是長短不同。

2、種子壽命

種子是有生命活動的,所以存在著壽命問題。種子的壽命是指種子在一定條件下保持生活力的最長期限,超過這個期限,種子的生活力就會喪失,失去萌發能力。種子壽命的長短,因植物不同,差異很大。根據種子壽命的長短可分為短壽命種子、中壽命種子和長壽命種子3類。

二、外在條件

1、種子萌發需要充足的水分;

2、種子萌發需要足夠的氧氣;

3、種子萌發需要適當的溫度;

二、種子萌發的過程 61頁

發育正常的種子,在適宜的條件下開始萌發。從胚開始萌動,到幼苗形成的過程,稱為種子的萌發。

通常種子萌發時胚根首先突破種皮向下生長,胚芽然後伸出土面,逐漸形成莖和葉器官。這種由胚長成的幼小植物體,稱為幼苗。

種子萌發過程中,根首先伸長,具有重要的生物學意義,因為根發育較早,可使幼苗固定於土壤中,及時從土壤中吸取水分和養料,使幼小植物體很快地獨立生長。有的植物種子,其子葉隨胚芽一起伸出土面,轉為綠色,可暫時進行光合作用,如大豆、棉花、向日葵等的種子。

當幼葉展開行使光合作用以後,子葉就枯萎脫落。小麥種子萌發時,胚根鞘首先露出,隨後胚根突破胚根鞘形成幼根,然後從胚軸基部陸續生出1~3對不定根,栽培學上稱它們為種子根。

知識點2:掌握種子休眠的原因;瞭解幼苗型別。

造成種子休眠的原因一般有四種: (此部分內容來源於網路)

第一種是種胚還沒有成熟的時候就脫離母體了;

第二種原因是種子的種皮透水透氣性不好,或是表面有蠟狀物影響水分進入到種子;

第三種原因就是種子果皮具有抑制它發芽的物質;

第四種就是種子雖然生長成熟,但是環境並不適宜,所以就會休眠。”

一、幼苗型別。 62-63頁

子葉出土幼苗:雙子葉植物(如大豆、棉花向日葵以及各種瓜類)的無胚乳種子,在萌發時,培根先深入土中形成主根,接著下胚軸伸長,將子葉和胚芽推出土面,

二、子葉留土幼苗

雙子葉植物無胚乳種子(如蠶豆,豌豆和荔枝的種子)和有胚乳種子(如核桃和橡膠樹的種子)

以及單子葉植物(如玉米、小麥、水稻等)的幼苗,都屬於子葉流圖型別。

第四章 根

知識點1: 瞭解根的相關術語。

一、 根的主要功能 67-68頁

1.支援與固定作用

被子植物具分枝多而龐大的、機械組織發達的根系,足以支援即使是十分高大或分枝繁多的莖葉系統、並把植株牢牢地固著在常有風吹雨襲的陸生環境中,成為能適應陸地生活的優勢種群。

2. 吸收作用

根的吸收作用是與其表皮結構密切相關的。根的表皮具根毛,並且表皮細胞壁薄,一-般不角質化,表皮細胞中含有大量的高爾基體,可在根表面產生大量的黏性多糖,進一步增強根的吸收功能。

3.輸導作用

植物根中具有維管系統,把所吸收的水分和礦質鹽以及其他物質透過輸導組織運往地上部分供給莖、葉和花的生長與發育等生命活動的需要。

4.合成和轉化作用

現已發現,根能合成多種有機物,如氨基酸、生物鹼(如尼古丁)及激素等物質。

5.分泌作用

已根能分泌近百種物質,包括糖類、氨基酸、有機酸、脂肪酸、固醇、生物素和維生素等生長物質,以及核苷酸和酶等。

6.儲藏作用

根也有儲藏作用。根的薄壁組織比較發達,常可儲藏養分。有的植物(如蘿蔔、胡蘿蔔、甜菜、甘薯等植物)的根特別肥大,成為儲藏有機養料的儲藏器官。

7. 繁殖作用

有的植物根還有營養繁殖的能力,一 些根芽植物就有這種作用。例如甘薯,其根部分特化,脫離母體時能長出不定芽與不定根而進行繁殖。

知識點2:瞭解根的生理功能和經濟用途和根和根系的型別;掌握根尖的分割槽及特點;熟練掌握雙子葉植物根的初生結構、次生結構以及次生結構形成過程;掌握側根的形成過程和部位;瞭解周皮的發生。

瞭解根的生理功能和經濟用途和根和根系的型別; 68-69頁

(一)按來源分類

按來源,根可分為主根和側根。

種子萌發時,胚根先突出種皮,向下生長,這種由胚根直接生長形成的根,稱為主根(main root)。主根上產生的各級大小分枝,都稱為側根(lateral root)。

(二)按發生部位分類

按發生部位,根可分為定根和不定根。

主根和側根都從植物體固定的部位生長出來,均屬於定根(normal root)。許多植物除產生定根外,還能從莖、葉、老根或胚軸。上生出根,這類根因發生位置不固定,統稱為不定根。

根系在土壤中的生長和分佈 69-70頁

根系在土壤中的分佈狀況和發展程度直接關係到地上部分的生長髮育。所有植物地上部分必需的水分和礦質養料幾乎完全依賴根系供給。枝葉的發展和根系的發展常常保持一-定的平衡。

(一)根系在土壤中生長因植物種類而不同

根系在土壤中生長,一方面向下深入,-方面向水平方向擴充套件,深入和擴充套件的情況因植物種類而不同,有的植物垂直向下生長佔優勢,有的植物向水平方向擴充套件佔優勢。

(二)根系在土壤中的生長因環境條件而不同

根系在土壤中分佈的深度,除因植物種類不同外,還受環境條件的影響。同一作物的根系,生長在地下水位較低、通氣良好、肥沃的土壤中,根系就發達,分佈較深:反之,根系就不發達,分佈較淺。根系在土壤中分佈的深度,還受人為因素的影響。

掌握根尖的分割槽及特點: 70-71頁

(一)根冠

根冠似於積尖的最先端,是相狀的結構。套在分生區的外方。根冠是由許多薄壁細胞組成的,其作用是保護分生區,使分生區在深入土壤時不受到損傷。根冠的外層細胞排列疏鬆,細胞內含有高爾基體,能分泌黏液,使根冠表面光滑,減少根向土壤中生長時所發生的摩擦。

(二)分生區

分生區位於根冠的內側,全長為1~ 2mm。此區是分裂產生新細胞的主要地方,故又稱為生長點。分生區的細胞特點是細胞體積小,接近等徑狀,排列緊密,原生質濃,細胞核大,具有分裂能力,是根中各種組織的“發源地”。

(三)伸長區

由分生區向上發育,細胞分裂活動愈來愈弱,而開始伸長和分化,逐漸轉變為伸長區。伸長區前段的大多數細胞都具有分裂能力。愈向後,細胞分裂的次數愈少,而細胞伸長迅速,細胞質成一薄層 緊貼細胞壁的邊緣,液泡明顯。

(四)根毛區

根毛區位於伸長區上方,隨植物種類和環境條件不同,長度從幾毫米到幾釐米。此區的特點是細胞已停止分裂活動,並分化成各種成熟組織,故亦稱為成熟區。該區表皮密生根毛,是根吸收水分和無機鹽的主要部分,所以又稱為吸收區。

熟練掌握雙子葉植物根的初生結構、

1、雙子葉植物根的初生結構 72-73頁

幼根的生長是由根尖的頂端分生組織經過分裂、生長和分化3個階段發展而來的。這個過程為根的初生生長。

根毛區橫切面初生結構,由外至內可以分為:表皮、皮層和中柱或維管柱,3部分組成。

(1)表皮 表皮由一層細胞組成,是由原皮層發育而來。表皮層位於根的最外部,細胞排列緊密;

(2)皮層 皮層是由基本分生組織發育而來,由多層薄壁細胞組成;是水分和溶質從根毛到中柱的橫向輸導途徑;

(3)中柱 又稱為維管柱,包括內皮層以內的所有組織,是由原始層發育而來。

二、次生結構以及次生結構形成過程;74-75頁

1、維管形成層的發生和活動

當次生生長開始時,位於初生韌皮部內側的保持未分化的薄壁細胞首先開始分裂活動,構成維管形成層的主要部分。在橫切面上這層細胞為長方形,排成弧形,以後每個形成層弧繼續向兩端延伸,直接與中柱鞘相接。

(1)維管形成層的活動

維管形成層環形成以後,就進行切向分裂,向內分裂的細胞逐漸衍生形成次生木質部,向外分裂衍生形成次生韌皮部,中間保留一-層具有分裂能力的維管形成層細胞。在該形成層分裂活動中,初期各部分裂的速度不等,在初生韌皮部的內側,形成層細胞分裂速度快,形成的次生木質部較多。

2. 木栓形成層的發生和活動

由於維管形成層不斷進行分裂活動,使根橫徑增粗,中柱外圍的皮層及表皮被撐破。

三、掌握側根的形成過程和部位;

側根起源於母根中特定的中柱鞘細胞,這些細胞稱為建成細胞。77-78頁

胞長度明顯變短,細胞質變濃,液泡縮小,恢復分裂能力。它們首先進行切向分裂,增加細胞層數,繼而進行各個方向的分裂,產生一。團細胞,形成側根原基。側根原基以向頂順序進行分化,頂端逐漸分化為生長點和根冠,最後由於新的生長點的不斷分裂、生長和分化而向外突出,結果穿過母根的皮層和表皮成為側根。

對於正在生長的側根如何有效地透過原來根的皮層這一問題存在不同意見。一種觀點認為,穿過時側根部分地消化相應部位的母根皮層組織;另-種觀點是穿過過程純屬於機械作用。但一般認為正在發育的側根與它們所穿過的組織並不建立任何聯絡。由於側根起源於母根內部的中柱鞘,故屬於內起源。

四、

瞭解周皮的發生 (此內容來源於網路)

周皮是存在於有加粗生長的根和莖的表面的次生保護組織。在根和莖加粗生長時,次生分生組織木栓形成層的細胞進行平周分裂,形成徑向排列的細胞列,這些細胞向外分化成木栓層,向內分化成栓內層。木栓層、木栓形成層和栓內層三者合稱周皮,醫學教育|網蒐集整理代替破壞、脫落的表皮行使保護功能。木栓層含有多層排列緊密整齊的木栓細胞,木栓細胞的細胞壁較厚且栓質化(即在細胞壁中積累有豐富的由木栓酸等所構成的脂肪性物質)。在細胞壁發育成熟時,原生質體解體死亡,胞腔內充滿空氣,成為高度不透水、不透氣、不導熱和耐酸及多種化學品作用的保護層。

周皮形成後,周皮下方的活細胞,透過周皮上存在的皮孔與外界進行氣體交換。皮孔的形狀、色澤、大小及單位面積上的數目因植物種類不同而異,可作為鑑別樹種的根據之一。

知識點 3:掌握根瘤和菌根的概念,瞭解菌根的型別和根瘤的形成過程。

根瘤

是由固氮細菌或放線菌侵染宿主根部細胞而形成的瘤狀共生結構。

菌根

是高等植物根部與某些真菌形成的共生體,有外生菌根、內生菌根和內外生菌根3種類型。

79-80頁

菌根的型別和根瘤的形成過程 80-81頁

1、外生菌根

是與根共生的真菌菌絲大部分生長在幼根外表,形成稱為菌絲鞘的絲狀覆蓋層。

2、內生菌根

是真菌侵入根的皮層細胞內,並在其中形成一些橢圓或圓形泡囊和樹枝狀菌絲體;

3、內外生菌落

有許多植物具有內外生菌根,它們是兩種菌根的混合型。在這種菌根中,真菌的菌絲不僅從外面包圍根尖,而且還伸人皮層細胞間隙和細胞腔內。如蘋果、柳屬和草莓等植物具有這種菌根。

菌根中的菌絲從根細胞內吸收生活必需的營養物質,同時菌絲可促進細胞內物質的溶解和根內物質的運輸。外生菌根的菌絲,代替根毛起吸收作用,同時在土壤中蔓延較廣,可明顯提高根對水分和無機鹽類的吸收效率。菌絲呼吸產生大量二氧化碳,溶解後成為碳酸,能提高土壤酸性,促進難溶性鹽類的溶解,使其易於吸收。真菌可產生植物激素,如維生素B和維生素B6等,促進根系的發育。

第五章 莖

一、知識點1:瞭解莖的相關術語。

莖是植物體中軸部分。呈直立或匍匐狀態,莖上生有分枝,分枝頂端具有分生細胞,進行頂端生長。

二、知識點2:瞭解莖的生理功能和經濟用途; 83-84頁

莖的生理功能和經濟用途

1、疏導作用;2、支援作用;3、繁殖作用;4、儲藏作用;

莖在經濟利用上是多方面的,包括食用、藥用、工業原料、木材、竹材等,為工農業以及其他方面提供極為豐富的原材料。甘蔗、馬鈴薯、芋、萵苣、茭白、藕、慈姑以及姜、桂皮等都是常用的食品。杜仲、合歡皮、桂枝、半夏、天麻、黃精等,都是著名的藥材。

三、瞭解莖的形態及芽的概念、結構和型別;

種子植物的莖多數呈圓柱形,也有些植物的基卻呈三校形(如多草)。方柱形(如蠶豆、薄荷)、扁平柱形(如縣花、仙人掌)。莖的內部散佈著機械組織只和維管組織,從力學上看,莖的外形和結構都具有支援的能力。

莖上著生葉的部位,稱為節,兩個節之間的部分,稱為節間,一般植物的節不明顯,只是在葉柄著生處略有突起:而另有一些植物的節非常顯著, 如禾本科植物(玉米、水稻、毛竹、甘蔗等)和蓼科植物(紅蓼等)的莖,由於節部膨大,節特別顯著。少數植物(如蓮)粗壯的根狀莖(藕) 上的節也很顯著,但節間膨大,節部縮小。莖和根在外形上的主要區別是莖有節和節間,在節上著生葉,在葉腋和莖的頂端具有芽。著生葉和芽的莖稱為枝或枝條(shoo)。 因此,莖就是枝上除去葉和芽所留下的軸狀部分。

四、芽的概念、結構和型別 85-86頁

1。 芽的概念

芽是處於幼態而未伸展的枝、花或花序,也就是枝、花或花序的原始體。以後發展成枝的芽稱為枝芽,通常不正確地稱它為葉芽。發展成花或花序的芽稱為花芽。

2.芽的一般結構

現在以枝芽為例,說明芽的一般結構(圖5-3)。 把任何一種植物的枝芽縱向切開,用解剖鏡或放大鏡觀察,可以看到頂端分生組織、葉原基、幼葉和腋芽原基。頂端分生組織位於枝芽頂端,葉原基是近頂端分生組織下面的一些突起, 是葉的原始體,即葉發育的早期。由於芽的逐漸生長和分化,葉原基愈向下愈長,下面的先長成較長的幼葉。腋芽原基是在幼葉葉腋內的突起,將來形成腋芽,腋芽以後則發展成側枝。因此,腋芽原基也稱側枝原基或枝原基,它相當於一個更小的枝芽。從枝芽的縱切面 上可以清楚地看出,它是枝的原始體。枝芽內葉原基、幼葉等各部分著生的軸,稱為芽軸。實際上芽軸是節間沒有伸長的短縮莖。

3、芽的型別 86-87 頁

(1)按照在枝上的位置分類 分為:定芽、不定芽;

(2)按芽鱗的有無分類: 裸芽、被芽;

(3)按芽所形成的的器官的性質分類: 枝芽、花芽、混合芽;

(4)按芽的生理活動狀態分類:活動芽、休眠芽;

五、理解並掌握雙子葉植物和單子葉植物莖的構造;掌握雙子葉植物莖的次生生長過程和次生構造;瞭解木材三切面的結構特徵。

1、掌握雙子葉植物和單子葉植物莖的構造 95-96頁

雙子葉植物莖的初生結構包括:表皮、皮層和維管柱3部分。95-96頁

單子葉植物莖的初生結構包括:表皮、基本組織和維管束3部分 99頁

2、掌握雙子葉植物莖的次生生長過程和次生構造 102-105頁

(一)維管形成層的發生和活動

維管形成層開始發育時,常常先形成東中形成層,它位於維管束的初生木質部和初生韌皮部之間,是由薄壁組織恢復分裂能力後形成的。這部分薄壁組織是初生分生組織中的原形成層,在形成成熟組織時,並沒有全部分化成維管組織,而留下一層具有潛在分生能力的組織。後來,髓射線中特定部位的一些細胞恢復分裂能力形成束間形成層,和束中形成層銜接起來就成為完整的圓桶狀,在橫切面上看呈圓環狀。

(二)維管形成層的細胞組成、分裂方式和衍生細胞的發育

維管形成層細胞是由紡錘狀原始細胞和射線原始細胞兩種型別的細胞構成。紡錘狀原始細胞形狀像紡錘,兩端尖銳,長比寬大幾倍或很多倍,細胞的切向面比徑向面寬,其長軸與莖的長軸相平行。射線原始細胞近乎等徑。這兩類細胞的液泡化程度都較高。

瞭解木材三切面的結構特徵。 (此部分內容來源於網路)

由於木材的各向異性,按照製材過程中不同的下鋸方法得到的三種不同切面簡稱木材的三切面。

橫切面是指與樹幹主軸相垂直的切面,即樹幹的端面,可用來觀察各種軸向分子的橫斷面和木射線的寬度,它是識別木材最重要的一個切面。

徑切面是指順著樹幹軸向,透過髓心與年輪垂直的縱切面。在橫切面上看,凡是平行木射線的縱切面都稱徑切面,在這個切面上的木射線都呈斷續條狀與年輪相垂直。

弦切面是順著木材紋理,不透過髓,而與年輪相切的切面。這個切面的木射線呈現細線狀或紡錘形,V年輪構成花紋;在生產過程中,把板面與樹幹同心圓切線之間夾角在45-90度之間的稱為徑切板,夾角在0-45度之間的稱為弦切板。

第六章 葉

知識點1:瞭解葉的相關術語。 117頁

葉 是綠色植物製造有機養料、實現自養功能的重要器官。

正確認識葉本身的生理功能和發育過程及掌握葉的形態組成和結構特徵是認識植物有機體整體性、功能性和協調性的必要基礎。

第一節葉的主要功能和經濟用途

一、葉的主要功能

在自然界中,綠色植物葉片的功能是巨大的,光合作用是重要的生理功能之一。 綠色植物不但透過光合作用營自養生活,而且製造氧氣和養料為其他生物提供必要的生存條件。蒸騰作用是葉的另一主要功能。 此外,葉還具有吸收、繁殖等功能。因此,葉在植物的生活中有著重大的意義。

知識點2:一、瞭解葉的生理功能和經濟作用; 117-118頁

1、光合作用,綠色植物在葉綠體中,利用光和色素,在有關酶的催化作用下,吸收太陽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轉化為有機物質,並釋放氧;

2、蒸騰作用:植物體內水分以氣體狀態透過生活的植物體表面三十到大氣中的過程;

3、吸收作用:植物葉片有吸收功能;

4、繁殖作用:又少數植物的葉具有繁殖能力,落地生根在葉邊緣上生出許多不定芽或小植株,掉落土壤後,可以形成一個新的個體。

葉的經濟作用: 118頁

二、葉的經濟用途

植物葉片有諸多經濟價值,可做食用、藥用以及其他用途。青菜、捲心菜、菠菜、芹菜和韭菜等,都是以食葉為主的蔬菜。

近年來發觀的甜葉菊,可以從葉中提取較施精甜度高300倍的糖苷。香葉天竺葵和留蘭香的葉,皆可提取香精。毛地黃葉,含強心苷,為著名強心藥。顛茄 葉含莨蓉鹼。東莨蓉鹼等生物鹼,為著名抗膽賊藥,可用於解除平滑肌痙攣等。薄荷和桑等的葉皆可供藥用。

四、掌握葉的形態特徵; 119-123頁

對於葉片的整體認識,主要是從葉形、葉尖、葉基、葉緣和脈序等方面人手。

(一)葉形

葉形一般指整個單葉葉片的形狀,有時也可指葉尖、葉基或葉緣的形狀。葉片的形狀變化極大,主要是由於葉片發育的情況、以後的生長方向(縱向或橫向)、長闊的比例以及較闊部分的位置等存在差異。常見的形狀有以下幾種。

1。針形針形 葉細長,先端尖銳,稱為針葉,如松、雲杉和針葉哈克木的葉。

2。線形線形 葉片狹長,全綠色植物眾多,但植物葉片的形狀各異,大小不盡相同。但就一 種植物來講,葉片的形態還是比較穩定的,可作為植物識別和分類依據。

3。披針形披針形 片較線形寬,由葉,如柳和桃的葉。

4。精固形橢圓形 葉片中部寬而兩端較葉。如長春花和樟的葉。

5。卵形卵形 葉片下部圓闊

6。菱形 菱形葉片成等邊斜方形,稱為菱形葉,如菱、烏柏的葉。

7。心形 心形與卵形相似,但葉片下部更為廣闊,基部凹人,似心形,稱為心形葉,如紫荊的葉。

8。腎形 腎形葉片基部凹人成鈍形,先端鈍圓,橫向較寬,似腎形,稱為腎形葉,如積雪草和冬葵(Malva verticillata)的葉。

(二)葉尖

葉尖有以下一些主要形狀

1。漸尖;2。急尖;3。鈍形;4。截尖截形;5,短尖;6。驟尖;7。微缺;8。倒心形;

(三)葉基

葉基主要具有耳形、箭形、戟形、匙形、偏斜形等形狀。

(四)葉緣;

1、全緣;2。波狀;3。 皺縮狀;4。齒狀;5。缺刻。

(五)脈序

(六)單頁、複葉;

(七)葉序、葉鑲嵌

(八)異形葉性

五、掌握單子葉和雙子葉的發育和結構;

六、雙子葉的發育和結構 130-138頁

基本結構包括:表皮、葉肉和葉脈;

1. 表皮

表皮包被著整個葉片,有上下表皮之分。表皮通常由一層生活的細胞組成;但也有多層細胞組成的,稱為復表皮,如夾竹桃和印度橡膠樹葉的表皮。

葉的表皮細胞在平皮切面(與葉片表面成平行的切面)上看,一般是形狀規則或不規則的扁平細胞。不少雙子葉植物葉表皮細胞的徑向壁往往凹凸不平,犬牙交錯地彼此鑲嵌,成為一層緊密而結合牢固的組織。在橫切面上,表皮細胞的外形較規則,呈長方形或方形,外壁較厚,常具角質層。

2.葉肉

葉肉是上表皮與下表皮之間綠色組織的總稱,是進行光合作用的主要場所。其通常由薄壁細胞組成,內含豐富的葉綠體。-般異面葉中,近上表皮部位的綠色組織排列整齊。細胞呈長柱形,細胞長軸和葉表面垂直,呈柵欄狀,稱為柵欄組織。

3.葉脈

葉脈也就是葉肉內的維管束,它的內部結構因葉脈的大小面不同。例如,粗大的中脈(即中助),它的內部結構是由維 管束和伴隨的機械組織組合而成。葉片中的維管束透過葉脈而與莖中的維管束相連線。在莖中,維管束的木質部在內方,韌皮部在外方,進人葉片後,木質部在上方(近軸面),而韌皮部在下方(遠軸面)。這是由於維管束從莖中向外方,側向地進人葉中的必然結果。

4.葉柄

葉柄的結構與莖的初生結構相似,是由表皮、基本組織和維管組織組成的。一般情況下, 葉柄的橫切面上通常呈半月形、圓形、三角形等。最外層為表皮;表皮內為基本組織,其近外方的部分往往有多層厚角組織,內方為薄壁組織;基本組織以內為維管束,數目和大小不定,排列成弧形、環形或平列形。

單子葉的發育和結構

1。 表皮 表皮細胞的形狀比較規則,排列成行,常包括長、短兩種細胞。長細胞為長方柱形,長徑與葉的縱長軸方向一致, 橫切面近乎方形;

2、葉肉 葉肉組織比較均一, 不分化成柵欄組織和海綿組織,所以禾本科植物葉是等面葉。葉肉內的胞間隙較小,在氣孔的內方有較大的胞間隙,即孔下室。

3、葉脈 葉內的維管束一般平行排列, 與莖內的結構基本相似,較大的維管束與上表皮及下表皮間存在著厚壁組織。維管束外往往有-層或兩層細胞組成維管束鞘。

七、掌握裸子植物葉的結構;

裸子植物中松屬植物是常綠的,葉為針葉,有時稱為松針,因而松屬植物有針葉植物之稱,是造林方面很重要的樹種。針葉植物常呈旱生的形態,葉為針型,縮小了蒸騰面積,松葉發生在短枝上。

表皮下常有多層厚壁細胞,稱為下皮層;氣孔內陷,旱生形態的特徵,

此外,葉肉細胞(實際上也就是綠色摺疊的薄壁細胞)的細胞壁向內凹陷成無數褶壁,葉綠體沿褶壁面分布,這就使細胞擴大了光合面積。葉肉具若干樹脂道,在葉肉內方有明顯的內皮層。維管組織兩束,居於葉的中央。松屬的其他種類,有僅具一- 束維管組織的。因此,按維管組織的束數將松屬分為兩個亞屬:單維管束亞屬和雙維管束亞屬。

松針葉小,表皮細胞壁厚,葉肉細胞壁向內摺疊,具樹脂道,內皮層顯著,維管束排列在葉的中心部分等,這些都是松屬針葉的特點,也表明了它是具有能適應低溫和乾旱的形態結構。

八、瞭解葉的生態型別;

(一)旱生植物的葉 140-143頁

旱生植物,就外形而言,-般植株矮小,根系發達,葉小而厚,或多茸毛。在結構上,葉的表皮細胞壁厚,角質層發達。有些種類,表皮常是由多層細胞組成,氣孔下陷或限生於區域性區域。

(二)水生植物的葉

水生植物的整個植株生在水中,因此,它們的葉,特別是沉水葉不怕缺水。沉水葉和旱生植物的葉在結構上迥然不同,表現出植物界中葉的另一極端型別。沉水葉一般小而薄,有些植物的沉水葉片細裂成絲狀,以增加與水的接觸和氣體的吸收面。表皮細胞壁薄,不角質化或輕度角質化,一般具葉綠體,無氣孔。

(三)陽地植物的葉

陽地植物受熱和受光較強,所處的環境中空氣較乾燥,風的影響也較大,這都加強了蒸騰作用。陽地植物的葉傾向於旱生形態。它的特徵是:葉片一般較小而厚, 葉面上常有較厚的角質層覆蓋,表皮細胞較小,細胞壁較厚,排列緊密,胞間隙小,氣孔通常小而密集,表皮外有時有茸毛。

(二)陰地植物的葉

陰地植物葉傾向於溼生形態。一般是葉片較大而薄,表皮細胞有時具葉綠體,角質層較薄,氣孔數較少;葉肉柵欄組織不發達,胞間隙較發達,葉綠體較大,葉綠素含量較多。這此形態結構都有利於光的吸收和利用,在弱光環境下是完全必要的。

九、熟練掌握落葉及其原因 143-145頁

葉枯死後,或殘留在植株上(如稻、蠶豆和豌豆等草本植物的葉);或隨即脫落(如多數樹木的葉),稱為落葉。樹木的落葉有兩種情況,一種是當寒冷或乾旱季節到來時,全樹的葉同時枯死脫落,僅存禿枝,這種樹木稱為落葉樹( deciduous tree), 如懸鈴木、櫟、桃、柳和水杉等;另一種是在春、夏季時,新葉發生後,老葉才逐漸枯落。

植物的葉經過一定時期的生理活動,細胞內產生大量的代謝產物,特別是一些礦物質的積累,引起葉細胞功能的衰退,漸次衰老,終至死亡,這是落葉的內在因素。

落葉樹的落葉總是在不良季節中進行,這就是外因的影響。溫帶地區,冬季乾冷,根的吸收困難,而蒸騰強度並不降低,這時缺水的情況也促進葉的枯落。熱帶地區,旱季到來,環境缺水,也同樣促進落葉。葉的枯落可大大地減少蒸騰面,對植物是極為有利的,深秋或旱季落葉,可以看成植物避免過度蒸騰的一種適應現象。

脫落後的葉痕為什麼會那樣的光滑?這是因為在葉柄基部或靠近葉柄基部的某些細胞,由於細胞的或生物化學的性質的變化,最終產生了離區(abscission zone)。離區包括離層(abscission layer,又稱為分離層separation layer)和保護層(protective layer)兩個部分。

在葉將落時,葉柄基部或靠近基部的部分,有一個區域內的薄壁組織細胞開始分裂,產生一群小形細胞。以後這群細胞的外層細胞壁膠化,細胞成為遊離的狀態,因此,支援力量變得異常薄弱,這個區域稱為離層。由於支援力弱,再加上葉的重力和風的搖電,葉就從離層處脫落。有些植物葉的脫落,也可能只是物理學性質的機械斷裂。緊接在離層下,就是保護層,它是由些保護物質(如栓質和傷膠等)沉積在數層細胞的細胞壁和胞間院中所形成的。

第七章 營養器官的變態

1、知識點:瞭解變態的概念; (此部分來源於網路)

變態:

指事物的性狀發生變化,也指在生物個體發育過程中的形態變化,還指人的心理方面的不正常(有一定程度的扭曲,偏離心理學上的相對正常)。

2、理解並掌握根、莖、葉變態的型別。

3、掌握根變態的型別: 151-153頁

(1)儲藏根:

是適應於儲藏大量的營養物質,通常分為肉質直根和塊根;

(2)氣出根:

凡露出地面,生長在空氣中的根,均稱為氣生根,

(3)寄生根:

有些寄生植物(如菟絲子)的莖纏繞在寄主莖省,它們的根形成吸器,侵入寄主體內,吸收水分和郵寄養料。

4、掌握莖變態的型別 154-157頁

莖的變態可以分為:地上莖的變態和地下莖的變態;

地上莖的變態:

(1)莖刺;山楂、酸橙;

(2)莖卷鬚;南瓜、黃瓜;

(3)葉狀莖;天門冬、竹節蓼;

(4)小鱗莖;蒜;

(5)小塊莖;山藥。

地下莖的變態:

(1)根狀莖:橫臥地下,形狀較長,似根的變態莖,竹鞭,竹,蘆葦,雜草;

(2)塊莖: 馬鈴薯,每一小段都可以發育成獨立的一個新植株;

(3)鱗莖:百合,洋蔥,由許多肥厚的肉質鱗葉包圍的扁平或圓盤狀的地下莖;

(4)球莖:慈姑,芋頭。球狀的地下莖。

5、理解並掌握葉變態的型別。158-159頁

葉的變態主要有:苞片、鱗片、葉卷葉、捕蟲葉、葉狀柄和葉刺,6種。

(一) 苞片和總苞

生在花下面的變態葉,稱為苞片(bract)。 苞片-般較小, 綠色,但也有較大和呈各種顏色的。苞片數多而聚生在花序外圍的,稱為總苞。苞片和總苞有保護花芽或果實的作用。此外,總苞尚有其他作用。例如,菊科植物的總苞在花序外圍,它的形狀和輪數可作為種屬區別的根據;蕺菜(又名魚腥草)、珙桐(又名鴿子樹)皆具白色花瓣狀總苞,有吸引昆蟲進行傳粉的作用;蒼耳的總苞束狀,包住果實,上生細刺, 易附著動物體上,有利於果實的散佈。

(二)鱗葉

葉的功能特化或退化成鱗片狀,稱為鱗葉。鱗葉的有兩種,一種是木本植物的鱗芽外的鱗葉,常呈褐色,具茸毛或有黏液,有保護芽的作用,也稱為芽鱗;另種是地下莖上的鱗葉,有肉質的和膜質的兩類。

(三)葉卷鬚

由葉的部分變成卷鬚狀,稱為葉卷鬚Clead tndri)。豌豆的羽狀複葉,先端的一些葉片變成卷鬚:菠更的托葉變成卷鬚(圖7- 15A、B)。這些都是葉卷鬚,有攀緣的作用。

(四)捕蟲葉

有些植物具有能捕食小蟲的變態葉,稱為捕蟲葉。具捕蟲葉的植物,稱為食蟲植物或肉食植物。捕蟲葉有囊狀(如狸藻)、盤狀(如茅膏菜)和瓶狀(如豬籠草)。狸藻是多年生水生植物,生於池溝中,葉細裂和一般沉水葉相似。它的捕蟲葉卻膨大成囊狀,每囊有一開口,並由一活瓣保護。活瓣只能向內開啟,外表面具硬毛。小蟲觸及硬毛時,活瓣開啟,小蟲隨水流人,活瓣又關閉。小蟲等在囊內經壁上腺體分泌的消化液消化後,再由囊壁吸收。

(五)葉狀柄

有些植物的葉片不發達,而葉柄轉變為扁平的片狀,並具葉的功能,稱為葉狀柄。我國廣東和臺灣的臺灣相思樹,只在幼苗時出現幾片正常的羽狀複葉,以後產生的葉完全退化,僅存葉狀柄。

(六)葉刺

由葉或葉的部分(如托葉)變成刺,稱為葉刺(leaf thorn)。葉刺腋(即葉腋)中有芽,以後發展成短枝,枝上具正常的葉。如小檗長枝上的葉變成刺,刺槐的托葉變成刺,刺位於托葉地位,極易分辨。

第八章 花

知識點1:瞭解繁殖的概念。

繁殖是指生物為延續種族所進行的產生後代的生理過程,即生物產生新的個體的過程。

(此部分來源以網路)

知識點2:一、掌握花的組成; 161-164頁

花是被子植物特有的有性生殖生殖的場所。從形態發生和解剖結構來看,花是適應生殖的變態短枝。

一朵典型的花由花柄花托、花萼、花冠、雄蕊群和雌蕊群組成,其中花尊、花冠、雄蕊群和雌蕊群由外至內依次著生於花柄頂端膨大的花托上。

二、掌握花程式,瞭解花圖式; 166頁

在研究被子植物花的複雜多樣的形態特徵時,常採用一種公式或圖解來科學地進行描述和記載,前者稱為花程式,後者稱為花圖式。

(一)花程式

花程式是用一-些字母、符號和數字,按定 順序列成公式以表述花的特徵。通常,Ca代表花萼, Co代表花冠, A代表雄蕊群,G代表雌蕊群,P代表花被。

花各部分的數目用阿拉伯數字表示,寫於字母的右下角,其中∞表示數目多而不定數,0表示缺少某部分,在數字外加上“( )”表示該部呈聯合狀態。某部分在一 輪以上時,就在各輪或各組的數字間用“+“相連。關於子房的位置,可以用G表示子房上位,G表示子房下位,G表示子房半下位。G的右下角數字依次表示組成雌蕊的心皮數、子房室數和每室的胚珠數,它們之間用“:”相連。花程式最前面冠以“*”表示輻射對稱花,“個” 表示兩側對稱花;“否” 代表雄花,“早”為雌花。現舉例說明。

大豆的花程式為:↑ Ca(5):Co1+2+(2)A(9)+

G

(1:1:∞),表示為兩側對稱花,合尊,花瓣是由1枚旅瓣、2枚翼瓣和2枚連合的龍骨知組成的,二體雄蕊,1心皮1室,每室內著生多個胚珠。

(二)花圖式

花圖式是將花的各部分用其橫切面的簡圖來表示其數目、離合狀態和排列情況等。

用一圓圈表示花著生的花軸,用空心的弧線表示苞片,帶有線條的弧線表示花傅。由於花尊的中脈明顯,故弧線的中央部分向外隆起突出。實心的弧線表示花冠,雌蕊和雄器就用子房成花葯的切面形狀表示。如為頂生花,則可不繪花軸和苞片。

三、掌握花序的概念和花序型別; 167-168頁

大多植物有許多花按一定規律排列在花軸上,稱為花序。

花序中沒有典型的營養葉,有時僅在每朵花的基部形成一小的苞片,有些植物花序的苞片密集在一起組成總苞,如向日葵。

根據花軸長短、分枝與否、有無花柄及開花順序,

將花序分為無限花序和有限花序兩大類。

(一)無限花序

無限花序

的開花順序是花序軸基部的花先開,漸及上部,花序軸頂端可維續生長、延伸,若花件軸很短時, 則由邊緣向中央依次開花無限花序的生長分化屬單物分枝式的性質,常又稱為總狀類花序,有時也稱為向心花序(圖8-10。

無限花序:總狀花序、傘房花序、傘形花序、穗狀花序、柔荑花序、頭狀花序、隱頭花序

(二)有限花序

有限花序的開花順序與無限花序相反,是頂端或中心的花先開,然後由上而下或從內向外逐漸開放。有限花序的生長分化屬合軸分枝式性質,常又稱為聚傘類花序,有時也稱為離心花序。

有限花序分為:1、單歧聚傘花序;2、二歧聚傘花序;3、多歧聚傘花序。

四、瞭解花芽分化的概念和分化的一般過程。169-171頁

植物在營生長的一定階段,感受了一定的光週期、 溫度和營養條件等調節發育的刺激後,使些芽的分化發生質的變化,頂端分生組織不再產生葉原基和肢芽原基,而是分化成花原基和花序原基,進而形成花或花序,這-過程稱為花芽分化

花芽分化的過程

花的各部分原基的分化順序,通常是由外向內進行,尊片原基發生最早,以後依次向內產生花瓣原基、 雄蕊原基和雌蕊心皮原基。但由於植物種類不同, 各部分化順序會發生一此變化。

(一)桃的花芽分化

在尚未進入花芽形態分化階段時,桃莖端生長錐與一般生長錐沒有區別, 後來由於分生組織活動,使生長錐伸長,橫徑加大,逐漸由尖變平,其旁側已無新的葉原基出現。在半球形生長錐周圍將依次產生5個尊片原基和5個與之互生的花瓣原基,以後在花瓣原基內側相繼產生2~3輪小突起,即雄蕊原基。在此發育過程中,由尊片、花瓣基部和雄蕊貼生而形成的花簡向上升高,最後生長錐中央漸漸隆起,形成一個較大的雌蕊原基。 雄蕊的發育比雌藍的發奮性。在秋季即分化出花葯和花絲,花葯內部也開始分化。

(二)小麥的幼穗分化

小麥和水稻等禾本科植物的花和花序比較特殊,它們的分化發育一般稱 為幼穗分化。現以春小麥為例,說明小麥幼穗分化過程。

春小麥幼穗分化大體經歷以下幾個時期。

1。生長錐伸長期此期葉片 分化完畢,開始進人穗分化,生長錐的高度大於寬度,一般在三葉期進入此期。

2。穗軸分化期(單稜期)該期持續時間短。此期特點是在伸長的生長錐基部分化出3~4個苞葉原基。

3。小穗原基形成期(二枝期)此期持續時間較長, 從開始到結束,其形態和體積變化較大。此期特徵是在苞葉原基的葉膠處分化出小穗原基,兩者構成稜。小穗原基繼續擴大,而苞葉原基逐漸退化。此期正處於分櫱到拔節前。

4。穎片原基形成期在第 一節間開始伸長時,於小穗基部分化出2個穎片原基。

5。小花分化期 在小穗軸的兩側由下而上進行小花的分化,陸續產生外稃原基、內稃原基、雄蕊原基、漿片原基及雌蕊原基,並逐漸分化形成花的各部分。此期持續時間很長,形態變化很大,為孕穗階段。小花分化完成後不久將抽穗開花。

五、掌握花葯的發育和花粉粒的形成; 171-172頁

剛由雄蕊原基頂端發育來的幼期花葯,最外層為原表皮,以後發育成花葯的表皮,裡面主要為基本分生組織,將來形成藥隔和花粉囊。幼小花葯的近中央處逐漸分化出原形成層,是藥隔維管束的前身。

隨著幼小花葯的生長,四個角隅處的表皮內側分化出1至數列細胞核較大、細胞質濃的孢原細胞。

孢原細胞進行平周分裂,形成內、外兩層細胞,外層為周緣細胞,內層為造孢細胞。周緣細胞再進行平周分裂和垂周分裂,自外向內形成藥室內壁、中層及絨氈層,它們形成了花粉囊的囊壁,將造孢細胞及其衍生的細胞包圍起來。囊壁連同其外的表皮共同構成花葯壁。

表皮的外切向壁外有薄的角質層,有些植物花葯壁的表皮上有絨毛或氣孔。

(一)花粉粒的形態

被子植物花粉粒的直徑多為15- 20pm。 而南瓜屬的花粉直徑可達200gm,勿忘草的則僅為2~5pm,花粉粒的形狀多種多樣,有圓球形、橢圓形、三角形和四方形等。花粉表面還具有萌發孔,是花粉壁薄弱的區域,與花粉的萌發有關,長的稱為萌發溝,短的稱為萌發孔。

(二)花粉粒的結構

成熟花粉粒包括花粉壁、營養細胞和生殖細胞或精子(3 細胞花粉成熟時,生殖細胞已分裂形成精子)等結構。花粉壁分為花粉外壁和花粉內壁兩部分。花粉外壁較厚,主要成分是孢粉素,能抗酸、鹼和生物分解。花粉外壁的部分孢粉素物質來自絨氈層,外壁的腔中還有由絨氈層合成的蛋白質、脂類和酶,其中一些蛋白質與花粉和柱頭間的識別反應及人對花粉的過敏反應有關。

五、熟練掌握胚珠的發育和胚囊的形成; (此部分來源於網路)

胚珠 為子房內著生的卵形小體,是種子的前體,為受精後發育成種子的結構。被子植物的胚珠包被在子房內,以珠柄著生於子房內壁的胎座上。裸子植物的胚珠裸露地著生在大孢子葉上。一般呈卵形。其數目因植物種類而異。而且是植物生育重要的部位。

被子植物成熟胚囊的形成過程:大孢子母細胞→大孢子→胚囊。

傳統上,開花植物被分成兩個類別,一般稱之為“雙子葉植物”和“單子葉植物”,這些名稱主要是來自觀察雙子葉植物大多有兩個子葉,而單子葉植物大多隻有一個而來的,並非絕對。就特徵而言,子葉的數目並不是一個特別便利且可靠的特徵。

根據植物遺傳基因學研究:單子葉植物實際是由古代的雙子葉植物演化而來,在睡蓮目與當今雙子葉植物分道揚鑣時,單子葉植物和現代雙子葉植物還是同一個祖先。單子葉植物會形成一單系群,稱之為單子葉植物分支,是雙子葉植物的一個特化分支,這使傳統的雙子葉植物分類成為一個並系群而不再被視為有效分類。

六、瞭解自花傳粉、異花傳粉、風媒花和蟲媒花的特點; 183頁

1.自花傳粉 從狹義上看,成熟花粉粒落到同朵花的雌蕊柱頭上的過程,稱為自花傳粉,

最典型的自花傳粉是閉花受精, 如豌豆的花尚處於蕾期時,雄蕊的花粉粒在花粉囊中即已萌發,花粉管穿出花粉囊壁,趨向柱頭生長,進人子房,將精子送人胚囊,完成受精。閉花受精可避免花粉粒為昆蟲所吞食,或被雨水淋溼而遭破壞,是對環境條件不適於開花傳粉時的一種合理的適應現象。

2。異花傳粉 異花傳粉是指一朵花的花粉,落到同株或異株的另一朵花的柱頭上的過程,如玉米和向日葵的傳粉。

1.鳳媒花

依靠風力為傳粉媒介的稱風媒植物,它們的花叫風媒花,如禾本科植物水稻、小麥和玉米及楊、柳、樺木等木本植物的花。一般風媒花的花被很小或退化,不具鮮豔的顏色,無蜜腺和香氣。花絲細長( 如禾本科植物)或具有柔軟下垂的柔荑花序(某些木本植物),易為風吹擺動散佈花粉

2.蟲媒花

依靠昆蟲為傳粉媒介的稱為蟲媒植物,它們的花叫做蟲媒花,如向日葵、黃瓜和油菜等的花。蟲媒花一般花冠大,具鮮豔的色彩,有氣味或蜜腺,花粉粒較大,外壁粗糙,有花紋,有黏性,易黏附在蟲體上,這些性狀均有利於昆蟲傳粉。

七、熟練掌握被子植物雙受精及其生物學意義。 185-186頁

由2個精子分別與卵細胞和極核融合的現象,稱為雙受精。

雙受精過程中,首先是精子與卵細胞的無壁區接觸,接觸處的質膜隨即融合,精核進入卵細胞內,精卵兩核膜接觸、融合,核質相融,兩核的核仁融合為一個大核仁,完成精卵融合,形成一個具有二倍體的合子,將來發育成胚。另一個精子與中央細胞的極核或次生核的融合過程與精卵融合過程基本相似,但融合速度較精卵融合得快。精核和極核或次生核融合形成具有三倍體的出省胚乳核。

雙受精的意義

雙受精作用在生物學上具有重要意義:

①由於精卵融合,即由2個單倍體的配子形成了二倍體的合子,恢復了各種植物體原有的染色體倍性,保持了物種在遺傳上的穩定性;

②由於精卵融合,將父母本具一定差異的遺傳物質重新組合,即可形成具雙親遺傳性的合子,從而極大地豐富了後代的遺傳性和變異性,為生物進化提供了選擇的可能性和必然性;

③精子與極核融合,形成三倍體的初生胚乳核,同樣具有父母本雙親的遺傳性,生理活性更強,形成胚乳後供胚吸收,可使子代生活力更強,適應性更廣。

第九章 種子與果實的發育

一、掌握胚和胚乳的發育 188頁

胚的發育是從合子開始的。合子形成後表面會產生一層纖維素壁,進人休眠狀態,休眠期的長短因植物不同而有差別,有時也受到環境條件的影響。水稻合子休眠期僅4~6h,小麥為16~18h;少數植物合子休眠期較長,如棉花為2~3d, 蘋果為5~6d, 可可約為半個月,茶樹合子休眠期則長達5~6個月之久。

二、胚乳的發育 190頁

胚乳由初生胚乳核發育而來,一般是三倍體結構。初生胚乳核產生後,通常不經休眠(如水稻)或經短暫休眠(如小麥為0。5~1h),隨即開始分裂。

胚乳核的初期分裂速度較快,當合子進行第一次分裂時胚乳核已達到相當數量。

胚乳的發育程序早於胚的發育,為幼胚的生長髮育及時提供營養條件。胚乳的發育形式主要有核型和細胞型兩種型別。

(一)核型胚乳

核型胚乳是被子植物中較為普遍的胚乳發育形式。

初生胚乳核在最初的一段發育時期只進行核分裂而不形成細胞壁,胚囊中分佈許多胚乳遊離核。

胚乳發育後期才產生細胞壁,通常是在胚囊最外圍開始,然後由外向內逐漸形成胚乳細胞,最後整個胚囊被胚乳細胞充滿。核型胚乳多存在於單子葉植物和雙子葉植物的離瓣花類植物,如玉米、小麥、蘋果和油菜等。

(二)細胞型胚乳

發育過程沒有遊離核階段,自始至終的分裂都伴隨細胞壁的形成(圖9-4)。 大多數合瓣花類雙子葉植物(如番茄和菸草等)胚乳的發育均屬之間的中間型。初生胚乳核的第一次分裂形成的細胞壁將胚囊分隔成珠孔室和合點室,其中珠孔室比合點室寬大。

二、瞭解無融合生殖和多陪現象的概念; 192頁

被子植物種子中的胚通常是精卵融合後進一步發育而成。但有此植物也可以不經過雌、雄性細胞融合而產生胚,這種現象稱為無融合生殖。

在一個胚珠中產生兩個或兩個以上胚的現象稱為多胚現象。

多胚形成的原因很多,有的由受精卵裂生成二至多個胚;有的在一個胚珠中形成兩個胚囊而出現多胚(如桃和梅);但更多的情況是除了合子胚外,胚囊中的助細胞(如菜豆和慈姑)和反足細胞(如韭菜和無毛榆)也發育成胚。

三、掌握果實的形成與型別; 193頁

在被子植物中,受精作用後胚珠發育成種子,子房發育成果實,而花被通常脫落,雄蕊和雌蕊的柱頭、花柱枯萎。

果實由果皮和種子組成,果皮之內包藏著種子。一些植物的果實僅由子房發育而成,稱為真果,如桃、杏和小麥等;有些植物除子房外,還有花的其他部分參與果實的形成和發育,如蘋果、梨、黃瓜等,稱為假果。由花至果實的發育過程表解於下。

二、果實的型別

根據花中雌蕊的數目和花序的情況可以將果實分為3類:單果、聚合果和複果。

1、單果 一朵花僅有一枚雌果,

(1)肉質果:漿果、柑果、瓠果、梨果、核果;

(2)乾果:裂果、莢果、蓇葖果、角果、蒴果、閉果;

2、聚合果:一朵花中有多美離生雌蕊,每一枚雌蕊形成一單果,多枚小果聚生在同一花托上;

3、複果:由整個花序發育成的果實;

四、掌握被子植物的生活史。 (此部分來源於網路)

被子植物生活史:是指從一個細胞即受精卵(合子)開始,經過一系列生長

發育,直到下一代受精卵形成為止的全過程。包括兩個基本階段——二倍體階段

和單倍體階段;兩個階段的轉折點是雙受精和減數分裂。

第十章 植物的類群與演化

第一節 植物分類的基礎知識

一、瞭解植物分類法;

201頁

植物分類學層對自然界中各類植物進行鑑定、分群歸類,按分類學準則排列成分類系統並對已確定的分類單元進行科學命名的學科。包括分類、命名和鑑定3個獨立而相關的分類學領域。

(一)人為分類法與人為分類系統

(二)自然分類法與自然分類系統

二、掌握植物分類的各級單位和植物雙名法; 202-203頁

各級單位:界、門、綱、目、科、屬、種。種是植物分類的基本單位;

亞門、亞綱、亞目、亞科、亞屬等輔助單位;

在亞科下面進步增加族、亞族或在亞屬下面增加組、亞組等輔助單位;

三、植物雙名法 203頁

植物種類繁多,對每一種植物的名稱也多種多樣。 同種植物在不同國家及同一國家的不同地區名稱也各不相同。

國際上對植物給定的統的科學名稱叫做學名。

1753年,瑞典植物分類學家林耐創立了植物雙名法。

將植物學名用拉丁文命名,一個植物的學名由兩個拉丁單片語成,第一個單詞是屬名,第一個字母必須大寫;第二個單詞為種加詞,一律小寫,這種命名方式稱為雙名法。

四、瞭解定距檢索表和平檢索表的概念並熟悉檢索表的使用。 204頁

四、植物檢索表的編制與使用 204頁

湘植物檢索表是植物分類學中識別鑑定植物必不可少的工具。將形態、結構特徵不同的植物,用對比的方法,逐步排列,進行分類,這是法國拉馬克(Lamarck) 提倡使用的二歧分類法。根據二歧分類法,可製成植物分類檢索表,常用的有定距檢索表和平行檢索表兩種形式。

(一 )定距檢索表

定距檢索表又稱為等距檢索表。在這類檢索表中,把相對立的特徵編為同樣號碼,且在書頁左邊同樣距離處開始描述。如此繼續下去,描述行越來越短,直至追尋到科、屬或種的學名為止,最終檢索出植物的名稱。其優點是將相對性質的特徵排列在同樣距離,一目瞭然,便於應用。缺點是如果編排種類過多,檢索表勢必偏斜而浪費篇幅。現將等距檢索表舉例如下。

第二節 植物的基本類群

一、知識點:瞭解植物界所包括的主要門類; 205頁

植物在長期演化過程中,形成了豐富多樣的類群。根據植物形態結構、生活習性和親緣關係等,通常將植物界劃分為藻類植物、菌類植物、地衣植物、苔蘚植物、蕨類植物、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根據植物構造的完善程度可分為高等植物和低等植物兩大類,共15門。表10-2中1~7門為藻類,8~10門為菌類。

藻類、菌類和地衣是植物界中出現較早,又是比較低階的型別,所以合稱為低等植物。

由於它們有性生殖的合子不形成胚直接萌發成新的植物體,故又稱無胚植物。苔蘚植物、蕨類植物、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多數為陸生植物,除苔蘚植物外都有根、莖、葉分化,受精卵發育成胚再長大成植物體,故它們合稱為高等植物,也稱有胚植物。

藻類植物、菌類植物、地衣植物、苔蘚植物和蕨類植物用孢子進行繁殖,合稱為孢子植物。由於它們生活過程中不開花結果,所以又稱為隱花植物。

而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開花結果,用種子進行繁殖,所以叫做種子植物或顯花植物。

蕨類植物、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具有維管束,合稱為維管植物。藻類植物、菌類植物、地衣植物和苔蘚植物無維管束,又稱為非維管植物。苔蘚、蕨類植物的雌性生殖器官為頸卵器,裸子植物也有退化的頸卵器,三者合稱為頸卵器植物。

三、掌握孢子植物各類群的主要特徵及代表植物。

孢子植物的種類

主要包括藻類植物、菌類植物、衣植物、苔蘚植物蕨類植物五類

蕨類植物主要特徵:

1。孢體發達、佔優勢孢體配體都獨立都自養

2。維管束植物孢體較孢體莖葉根化體內產維管束

3。原葉體結構簡單根莖葉化維管束自養

藻類植物主要特徵:

(1)植物體單細胞或群體或絲狀體或葉狀體沒根莖葉化;

(2)纖維素細胞壁;

(3)細胞內含葉綠素或其色素能進行光合作用;

(4)數種類史某些單細胞期具鞭毛

菌類植物主要特徵:沒根、莖、葉化般光合色素依靠機物低等植物絕部菌類植物營養式異養

衣植物主要特徵:衣藻類真菌共植物藻類整植物體制造養;菌類吸收水機鹽藻類製造養提供原料並圍裹藻類細胞保持定溼度

苔蘚植物主要特徵:受精卵母體內發育細胞結構胚;莖、葉乃至根化;史具明顯世代交替;具由細胞構殖器官及其外圍保護性結構。

四、瞭解松柏綱植物的生活史; (此部分來源於網路)

(一)孢子體

松屬的孢子體為高大多年生常綠喬木,單軸分枝,主幹直立,旁枝輪生,具長枝和短枝。網狀中柱,90—95%由管胞組成,樹脂道約佔1%,木射線約佔6%。長枝上生鱗葉,腋內生短枝,短枝極短,頂生1束針形葉,每束通常2、3、5個葉,基部常有薄膜狀的葉鞘8—12枚(由芽鱗變成)包圍,葉內有1或2條維管束和幾個樹脂道。

(二)雄配子體,雄配子體是1個大為減退了的結構。

(三)雌配子體

由大孢子發育而成。因此,大孢子是雌配子體的第一細胞,它在大孢子囊(珠心)內萌發,進行遊離核分裂,形成具16—32個遊離核,不形成細胞壁。

五、掌握裸子植物的一般特徵 (此部分來源於網路)

裸子植物的主要特徵:

1、裸子植物的孢子體很發達,而且大多為喬木,一部分為灌木或木質藤本,無草本。

2、裸子植物的花為單性,無花被,少數高等者僅具假花被。

3、裸子植物的次生木質部中大多具管胞,僅在高階種類中具導管,次生韌皮部中僅具篩胞,無篩管和伴胞。

4、裸子植物的雄配子體後期形成花粉管,直接將精子輸送至頸卵器,受精過程擺脫了水的限制。

5、裸子植物的胚珠及其在受精後發育成的種子均裸露,外無子房壁包被,不形成果實。

第三節 植物界的發生和演化

知識點:瞭解植物的起源;瞭解植物界的演化趨勢。

植物的起源時間非常悠久,很久前地球上就已經有了單細胞的植物,按照現在的劃分,也就是菌類與藻類。此時植物只有一個細胞,結構非常的簡單,屬於原核細胞,並不能透過光合作用吸收陽光合成養分,生長生活只是依靠環境中的營養物質,單獨自己無法產生養分,之後才會逐漸演變成能自養的植物,也就是藍藻。它們比較的渺小,但是已經可以像真正的植物一樣,合成養分釋放出O2。

植物界演化總規律, (此部分來源於網路) 即由水生到陸生,由低階到高階,從簡單到複雜。為了有效地適應環境,生殖器官和維管系統的逐漸完善是植物界進化的主要線索。地史時期植物界可以劃分為五個主要演化階段。1菌藻植物階段太古代、元古代至早泥盆世以前,植物界都生活於水中,無器官的分化。前期以絲狀藻類為主,後期以葉狀藻類為主,並造礁。2早期維管植物階段自志留紀末期至早中期泥盆世,地殼上陸地面積增大,植物界由水域擴充套件到陸地。最早的陸生植物以原蕨植物門為主,並有原始的石松門、節蕨門、真蕨門和前裸子門植物,它們的形態、結構特徵與原蕨植物近似。全部僅是位於濱海暖溼低地。3蕨類和古老裸子植物階段自晚泥盆世至早二疊世。植物界以石松門、節蕨門、真蕨門、前裸子門和古老裸子植物的種子蕨門、松柏門的科達綱為主。松柏綱自石炭紀中晚期始現,二疊紀起,中生代型的蕨類和蘇鐵、銀杏類始現。4裸子植物階段晚二疊世至早白堊世,植物界以裸子植物的蘇鐵門、銀杏門、松柏綱和中生代真蕨植物為主。5被子植物階段早白堊世初始現的被子植物自晚白堊世至第四紀,逐步在植物界佔絕對統治地位。

第十一章 被子植物分類

第一節 被子植物的分類原則

知識點:瞭解被子植物的分類原則。 239頁

第二節 被子植物的分科特徵

知識點:掌握重點科和屬的特點和代表植物,各科之間的進化關係。

如:雙子葉植物綱中的木蘭科

1. 毛茛科: 多年生或一年生草木,葉基生或互生,稀對生,單葉常委單數分裂或羽狀複葉;烏頭、黃連、茴茴蒜;

2. 十字花科:單葉互生,基生葉蓮座狀,無托葉,全緣或羽狀深裂;蘿蔔、

3. 石竹科、草本,莖葉部膨大。單葉全緣,對生,常在基體連成一橫線;瞿麥、石竹

4. 葫蘆科;一年或多年生草質藤本,植株被毛,粗糙,常有卷鬚;南瓜、絲瓜、冬瓜、葫蘆;

5. 廖科、草木,稀木類,莖節部通常膨大,單葉互生,全緣;萹蓄

6. 錦葵科、草木或木本,常被星狀毛或鱗片狀毛,單葉互生,全緣或淺裂,有托葉。棉花,扶桑

7. 薔薇科、灌木,喬木或草木,有刺或無刺;單葉或複葉,多互生,常有托葉。珍珠海,柳葉繡線菊,烏蘇裡繡線菊;

8. 豆科、葉片為羽狀或三出複葉,有葉枕,花冠多為蝴蝶或假蝶形,含羞草,合歡;

9. 楊柳科、單葉互生,有托葉;小葉楊,胡楊,毛白楊;

10. 葡萄科、葉互生,單葉或複葉,有托葉,花小,兩性或單性,通常為聚傘花序或圓錐花序。葡萄,地棉;

11. 芸香科、少有草木,通常含揮發油,葉片為單葉或複葉,互生,偶對生,常具有透明腺點,無托葉。

12. 傘形科、草木,莖常中空,有縱橫。含有揮發油而有香氣,葉互生,大部分為複葉,抱莖。 胡蘿蔔、芹菜;

13. 菊科、單葉,互生,稀對生或輪生,全緣,鋸齒或分裂,無托葉,向日葵,洋姜;

14. 茄科、單葉互生,無托葉,花兩性,輻射對稱,

15. 旋花科、

16. 唇形科等;

一、單子葉植物綱:

1、澤瀉科形態特徵:水生或招生草本,有根狀莖。葉常基生,基部有開裂的鞘,葉形變化較大。

2、鳳梨科形態特徵:常為草本,少為灌木。單葉互生,多為基生,常有針狀鋸齒。花兩性,整齊或不整齊,花各部3基數,排成穗狀頭狀、總狀或圓錐狀花序。

3、百合科形態特徵:多年生草本,具根莖、鱗莖或球莖。莖直立或攀緣狀。

4、天南星科形態特徵:多年生草本,常具塊莖或根莖;少為木質藤本。汁液水狀、乳狀或有辛辣味,常具草酸鈣結晶。單葉或複葉,常基生,葉柄基部常有膜質鞘。

5、蘭科形態特徵:多年生草本,陸生、附生或腐生。陸生及腐生的常具根狀莖或塊莖,附生的常具假鱗莖或有肥厚根被的氣生根。

6、莎草科形態特徵:多年生草本,稀為年生。常具根狀莖,少數具塊藝或球莖;莖常三稜形,少圓柱形,多實心。葉常3列,狹長,有時退化為僅有葉鞘,葉鞘閉合。

7、禾本科形態特徵: - -年生、越年生或多年生草本,少木本(竹類)。通常具有根狀莖,地上莖稱為稈,常於基部分枝,節明顯,節間常中空。

8、石蒜科形態特徵,多年生草本,常具鱗莖或根狀莖。

9、棕櫚科形態特徵:喬木或灌木,莖通常不分枝,單生或叢生,直立或攀體常覆以殘存的老葉柄的基部或葉痕。

10、芭蕉科形態特徵:草本,葉單生或叢生,常具由葉鞘重疊而成的樹幹狀假莖。葉螺旋狀排列,具羽狀脈。

二、被子植物的分類系統:

被子植物是當今植物界中屬、種極為繁多面龐雜的一個類群,要認識這類植物就必須對它進行系統的分類,瞭解其原始類群與進步類群各自具有什麼特徵。

三、知識點:

1、恩格勒系統

是植物分類學歷史上第一個比較完整的自然分類系統。恩格勒系統認為被子植物的花是由單性的孢子葉球演化來的,只含有小孢子葉和只含有大孢子葉的孢子葉球分別演化為雄和雌的柔荑花序,進而演化成花。

2、哈欽松系統,

這一系統繼承了19世紀英國邊沁和虎克的分類系統,是以美國植物學家柏施的“花是由兩性孢子葉球演化而來”的概念為基礎發展而成的。

3、塔赫他間系統

是被子植物起源於擬蘇鐵類 術本植物是原始型別,由木本植物演化出草本植物。

4、克朗奎斯特系統

認為有花植物起源於滅絕的種子順,被子植物最原始的型別是木蘭目:柔黃花序類起源於金線梅目:單子葉植物起源於類似現代睡蓮目的祖先。

四、理解真花學說與假花學說的含義:

已滅絕的裸子植物的本內蘇鐵目的兩性孢子葉球演化出了被子植物的花,即孢子葉球主軸的頂端演化為花托,生於伸長主軸上的大孢子葉演化為雌蕊,其下的小孢子葉演化為雄蕊,下部的苞片演化為花被,這種學說稱為真花學說。

被子植物的花是 由花序演化來的,不是真正的花,而是一一個演化 了的花序,這種學說稱為假花學說。

三、試卷結構

1.考試時間:60分鐘

2.試卷分值: 50分

3.題型結構:(1)簡答題(20分)

(2)綜合題(30分)

四、參考書目

1. 胡寶忠,張友民,《植物學》,中國農業出版社。

2. 趙建成,李敏,梁建萍,《植物學》,科學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