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蕊夫人一生,與三個男人發生了故事,為什麼後人對她充滿尊重

一個男人和多個女人的故事,一直是中國古代最常見的版本。畢竟古代是男權社會,男人處在中心地位,女人只能依附在男人身上,才有存在的價值。

而且在古代社會中,一個男人和多個女人發生故事,我們往往會談論女人。一個女人成不成功,悲不悲慘,都只會在女人身上找原因。

比如當王皇后、蕭淑妃、武則天與李治發生故事的時候,我們的評價總是這樣的:王皇后善良卻蠢笨,蕭淑妃張狂又無知,武則天殘忍但聰明,最終,武則天成功了。很少有人會去找李治有沒有什麼問題。

再比如漢武帝與衛子夫、陳阿嬌的關係,我們會說,陳阿嬌驕狂又霸道,衛子夫忍讓又聰慧,最後衛子夫因此戰勝了陳阿嬌。也幾乎沒人去談論漢武帝有什麼問題。

總之,一個男人和多個女人發生故事,在古代是理所當然的,討論的話語,從來沒有離開過女性,男性根本就不在討論之列,因為男性是天然正確的。

假設一個女人和多個男人發生故事呢?

毫無疑問,這個女人是會受到鄙視的。比如夏姬,她和多個男人發生故事,因此大家都認定,這是一個放蕩的女人。看看,還是沒人討論男人。

今天咱們來聊一個女人,這個女人,她也和多個男人發生了故事,而且她的故事還十分精彩。不過,歷史上卻很少有人批評她。這是怎麼回事呢?

花蕊夫人一生,與三個男人發生了故事,為什麼後人對她充滿尊重

這個女人,名叫花蕊夫人。

花蕊夫人是一個才女,她寫了一首非常有名的《述國亡詩》:“君王城上豎降旗,妾在深宮那得知。十四萬人齊解甲,更無一個是男兒。”

這首詩,是趙匡胤抓到花蕊夫人的時候,問花蕊夫人,後蜀為什麼會滅亡時,花蕊夫人的一個回答。也是她對蜀國滅亡的一個總結。在花蕊夫人看來,是後蜀的那些軍隊打仗不賣力,與她這個后妃沒有什麼關係。不但與她這個后妃沒關係,乃至於與孟昶也沒有關係。在花蕊夫人看來,孟昶是個好君王,只是他選了不好的將軍。將軍和他指揮的那些士兵們,在打仗的時候,貪生怕死,根本就沒有保家衛國的骨氣。

顯然,趙匡胤對花蕊夫人給出的這個解釋,是不滿意的。趙匡胤給出了另外一個答案,他拿著孟昶一個鑲嵌著七顆寶石的便盆說,一個君王,如果如此奢華,在自己的便盆上都要鑲嵌寶石,你說這個君王不把國家玩完,等幾時呀!

當然了,不管是花蕊夫人的總結,還是趙匡胤的總結,其實都是片面的。趙匡胤把所有的責任推在孟昶的身上,也是不對的,孟昶是深受蜀地老百姓喜愛和支援的君王,孟昶從蜀地離開成都,到達開封的路上,沿途老百姓一直在哭泣。老百姓為什麼哭泣?顯然就是因為他們覺得孟昶是一個好君王,大家捨不得他,才會這樣哭他。

但是,花蕊夫人把責任全部推到將士們身上,肯定也是不對的。固然,一支好的軍隊是將軍訓練出來的,但是一個好的將軍,則一定是君王選擇的。君王有眼光,才會選擇好的將軍;君王沒有眼光,就不可能選擇好的將軍。而且,拿多少錢來投資在國防建設上,這是由君王決定的。投資的錢越少,一支軍隊的戰鬥能力也就越弱。

總之,兩個人對於孟昶的評價,都是比較片面。不過有意思的是,趙匡胤的話裡,明顯充滿醋味。因為花蕊夫人在話裡沒有批評孟昶,這讓趙匡胤很不高興,所以他才極力指責孟昶。

花蕊夫人一生,與三個男人發生了故事,為什麼後人對她充滿尊重

花蕊夫人面對趙匡胤的凌逼,並沒有選擇否定自己的前夫孟昶,這是花蕊夫人第一個得到後人敬重的地方。

花蕊夫人跟著趙匡胤以後,她的身份極為尷尬。尷尬在哪裡呢?一方面,她是敵國被俘虜過來的后妃,不是趙匡胤明媒正娶的;另一方面,花蕊夫人沒有兒子,而趙匡胤那時候已經50歲了,在生兒育女的能力上,已經很差了。這使得花蕊夫人就有些慌張了,她不得不思考,趙匡胤死後她的地位問題。所以,當她看到趙匡胤遲遲沒有確立太子之位時,就給趙匡胤提示,希望趙匡胤能夠把趙德昭立為太子。

關於花蕊夫人為什麼要提這個話,有人可能會說,花蕊夫人是想做一個順水人情。為什麼呢?因為趙德昭在那時候,相當於趙匡胤的長子。如果趙匡胤想在兒子中選太子,肯定就會選趙德昭。

花蕊夫人說不說這句話,趙德昭都會當太子。因此花蕊夫人順水推舟,想因此做一個有功之人。

不過,這個說法是有問題的。

就當時的政治形勢來說,最有資格獲得繼承權的,其實是趙光義。而且趙匡胤也認可這一點。趙匡胤並沒有打算把皇位傳給兒子,畢竟剛剛經歷了五代漫長的波折,如果沒有一個有極高政治智慧的人來當皇帝,很有可能宋朝的江山不可能往下延續很久。趙德昭雖然已經成年,但是他的政治歷練以及政治智慧都不夠,而趙光義在這方面顯然是一個更好的人選。所以當時,趙匡胤心裡最合適的人選,是趙光義。

花蕊夫人一生,與三個男人發生了故事,為什麼後人對她充滿尊重

這一點,整個朝廷都看得出來,很多人都在巴結趙光義,動作非常大。花蕊夫人難道看不出來嗎?

不,她肯定是看得出來的。但是看得出來,為什麼卻不去巴結趙德昭,希望趙匡胤能夠把皇位傳給趙德昭呢?

而且,當時趙光義還在打花蕊夫人的主意。趙光義是很喜歡花蕊夫人的,本來他是想要獲得花蕊夫人,但是他的哥哥趙匡胤已經捷足先登,他沒有辦法,只能對花蕊夫人望而興嘆。不過,多半在言語行動上,又有一些表示,讓花蕊夫人感覺到了他的心思。

從這個角度來說,花蕊夫人如果想保住自己今後的地位,她就應該從了趙光義,和趙光義暗渡陳倉。就像武則天為了追逐權力,和李治暗渡陳倉一樣。花蕊夫人應該看得出來,趙光義才是一個潛力股。同時趙光義又在挑逗她,這簡直就是天賜良機。

但是花蕊夫人並沒有這麼做。

面對趙匡胤,花蕊夫人選擇不指責她的前夫孟昶。面對趙光義,花蕊夫人又選擇不討好這支潛力股。也正是因為如此,花蕊夫人值得我們尊重。雖然她一生和三個男人有過故事,但是沒人批評她做得不對。因為,花蕊夫人是矜持的,驕傲的,有尊嚴的。

最終,花蕊夫人被惱羞成怒的趙光義,借打獵的機會給射死了。畢竟花蕊夫人想讓趙匡胤立趙德昭為太子,動搖了趙光義的根基,趙光義絕對不允許花蕊夫人再活著。

花蕊夫人被趙光義射死,但是趙匡胤並沒有為她討公道,而是默認了趙光義的行為。花蕊夫人為了趙匡胤,守住了自己。但趙匡胤卻把花蕊夫人當草芥一樣丟棄。如此涼薄,可惜了花蕊夫人一腔乾淨的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