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物善“養肝”而出名,入藥能“降壓以止眩暈,明目以除眼疾”

傳統中醫認為五臟之中

“肝為剛髒,職司疏洩”

,意思就是說人體一身氣血的執行和排布,皆有肝臟來調理。

故而養肝對於人們的健康是非常重要的,尤其是當下社會之中我們多數人迫於生活壓力,不得不經常熬夜工作、喝酒應酬,更應該注重對肝臟的呵護和調理。

此物善“養肝”而出名,入藥能“降壓以止眩暈,明目以除眼疾”

在諸藥之中就有一味以善於“養肝”而出名的良藥,此藥名為

“珍珠母”

說到珍珠母的名字那麼很多朋友就想問了,此藥為何喚作珍珠母呢?

我們知道珍珠多是產自於蚌類貝殼動物,而中藥珍珠母正是用的蚌類貝殼製成,這也就不奇怪此物為何叫做珍珠母了。

此物善“養肝”而出名,入藥能“降壓以止眩暈,明目以除眼疾”

珍珠母養肝之效自古以來都得到醫者的認可,而且在中醫藥典籍之中也有頗多關於珍珠母的功效記載。

比如《飲片新參》之中說到珍珠母能

“平肝潛陽,安人神魂,定驚除癇,消熱痞、眼疾”

;現代的《中國藥學大辭典》之中更是詳細的說到珍珠母入藥有

養肝陰,清肝火,解癲狂驚癇,頭目眩暈”

等良效。

其實若是以一句話來總結珍珠母的功效,那就是它能

“養肝陰以降壓而止眩暈,清肝火以明目而除眼疾”

。不過在實際的應用之中,珍珠母的用途還是頗多的。

此物善“養肝”而出名,入藥能“降壓以止眩暈,明目以除眼疾”

1、珍珠母能養肝陰以降壓、止眩暈。

火邪炎上,所以肝火旺盛、肝陽熾盛者多會上衝頭目,擾及五官,從而出現頭目眩暈難受、耳中嗡鳴不止等情況。其實這些症狀和現代人們常說的體內血液壓力較高是一致的,只不過在中醫裡面多稱其為

“肝陽上亢”

之症。

珍珠母生於江河湖海之中,故而帶有一種鹹寒的本性,且其質地沉重而善於沉降肝火,對於常見的肝陽上亢、肝陰不足等症有較好的緩解之效。

中醫裡面就常用珍珠母輔以生地黃、女貞子、旱蓮草、石決明、川芎、當歸、白芍等藥材同用,對於肝熱熾盛等引起的頭目眩暈疼痛、耳中嗡鳴不止等情況有很好的緩解之效。

此物善“養肝”而出名,入藥能“降壓以止眩暈,明目以除眼疾”

2、珍珠母能清肝火以明目、除眼疾。

肝開竅於雙目,而目因肝血潤養方能視,所以我們的眼睛和肝是息息相關的。其實生活中我們也有這樣的體會,當自己肝火旺盛的時候,往往會出現眼睛赤痛、視物模糊等感覺。

而珍珠母入藥善清肝火而養肝,故而可以起到較好的清肝明目之效,對於肝熱引起的目赤腫痛、肝虧引起的眼睛昏花生翳等症狀,皆可有效緩解。

比如肝熱引發的眼疾,以珍珠母配伍木賊、菊花、決明子、車前草、夏枯草等藥材同用;而若是肝虧不足引起的眼疾,則可以配伍枸杞子、白芍、熟地、何首烏等藥材同用。

此物善“養肝”而出名,入藥能“降壓以止眩暈,明目以除眼疾”

3、珍珠母能安神志以定驚、止驚悸。

肝火過熱多會擾及心神,比如小孩子肝火過重的時間常會出現驚癇等症,而成人肝火較重的時間則多會伴有驚悸、心煩等症狀,對於這些情況以珍珠母入藥也是可以見效的。

比如肝熱熾盛而導致肝風內動,出現驚癇之症的時間,中醫裡面就常珍珠母和天麻、鉤藤、龍骨、梔子、天南星等藥材配伍使用,有平肝定驚之效。

而對於肝熱擾及心神引起的心煩、驚悸難眠等情況,則可用珍珠母配伍琥珀、丹參、白芍、鬱金、酸棗仁、柏子仁等藥材同用,可起到青肝熱且安神除煩的良效。

此物善“養肝”而出名,入藥能“降壓以止眩暈,明目以除眼疾”

珍珠母入藥本身並無毒性,只不過此藥過於鹹寒,過量使用難免會有傷於脾胃。其入藥的常用劑量一般在15-30g左右,由於珍珠母屬於貝殼類藥材,質地堅硬,故而入藥常需打碎後先煎方能發揮最佳藥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