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一生,要“死去”三次

人的一生,要死去三次。

第一次,當你的心跳停止,呼吸消逝,你在生物學上被宣告了死亡。

第二次,當你下葬,人們穿著黑衣出席你的葬禮,他們宣告,你在這個社會上不復存在,你悄然離去。

而第三次死亡,是這個世界上最後一個記得你的人,把你忘記,於是,你就真正地死去。整個宇宙都將不再和你有關。

人的一生,要“死去”三次

但我聽說,有些人結完婚就“死”了……

22歲大學畢業,24歲換一份工作,26歲開始談婚論嫁或者相親, 30歲生孩子,然後自己的人生就此完結,直到TA上大學。

48歲孩子離家,你和物件已經沒什麼話說,55歲就養生,逛早市,跳廣場舞,60多歲開始帶孫子。

羅曼·羅蘭說過,“大部分人在二三十歲上就死去了,因為過了這個年齡,他們只是影子。此後的餘生都只是重複,不斷機械地模仿前半生 ,裝腔作勢地重複他們在有生之年的所作所為。”

人的一生,要“死去”三次

18歲,你上了大學;20歲,你大二結束,開始悔恨自己前兩年幼稚的行為,覺得浪費了光陰,於是開始努力。

22歲,你大學畢業,卻發現找不到一份讓自己滿意的工作;26歲,你看著身邊的朋友、以前的同學大多都結了婚,份子錢更是逐年遞增。

春節回家,父母帶你串親戚,變成了帶你去見相親物件;於是見了很多姑娘,但是你每次都覺得和那個她比,總是差了點。

人的一生,要“死去”三次

你還不確定自己是不是喜歡她,雙方家長就已經訂好了婚宴;結婚前一週,你和朋友出去喝酒,他們說:別說不想結婚,誰還不是過來人呢!

29歲,你們終於結婚了,婚禮辦得不大不小,來的親朋好友也不多不少。攢了幾年想去實現理想的錢,卻搭在這場百人的私人廟會上。

當婚禮進行到交換對戒的環節時,你似乎融入到這個氣氛當中;那一句“我愛你”和“我願意”你不確定她是不是對你說的,就像你不確定是不是對她說的一樣。

婚禮結束後,並沒有你想象的那麼浪漫,你聽著臥室的新娘一筆一筆地數著份子錢,五千、六千、一萬……

想著不過才兩年,怎麼就變成這樣了,想著想著,洞房夜就睡著了。

30歲,她懷孕了,辭掉了工作在家養胎;你在公司算是風生水起,但是也依然不敢放鬆,每次加班,電話那頭都是抱怨和委屈。但你不能爭辯什麼,誰讓她懷了你的孩子,在這一刻,無論如何,你都得無條件地站在她這一邊。

31歲,孩子落地了,前前後後臉孕檢帶住院費花了十萬左右;不過你無所謂,你看著你的孩子,怎麼看怎麼喜歡,高興得彷彿這是你的新生。

孩子不滿兩歲的那兩年,你晚上照顧孩子,白天拖著黑眼圈去上班,老闆說你上班不幹活。回家媳婦說你不幹活。那輛開了3年的車成為你真正的家,你不再抱怨路上擁堵的交通,你甚至開始希望再多堵一會兒;回到小區樓下,你關了發動機,這是你沒聽最幸福的十分鐘。

人的一生,要“死去”三次

35歲到40歲,你因為身體越來越差,加班越來越少,晉升也越來越慢;孩子從上幼兒園到上小學,媳婦一直都在跟別人家的孩子攀比,“人家隔壁的孩子上的雙語學校多麼多麼好,你的孩子在普通型學校”……

慢慢孩子長大了,報了各種各樣的補習班,後來讀初中之後,孩子給你講想學鋼琴,但是那句,爸爸現在還買不起始終沒說出口。你看著孩子這麼懂事,自己卻怎麼也開心不起來。

等孩子上高中,讀完大學,這期間你和青春期叛逆的孩子吵了很多架。那些確立你最後威嚴的交流局,終是不歡而散。你聽得不真切,在孩子回屋的時候,好像叨叨了一句“我不想活得像你一樣!”

人的一生,要“死去”三次

怎麼就哭了呢?50歲的人了,一定是酒太辣了對不對?55歲,孩子工作了,他似乎正在經歷你以前經歷的種種;但你卻反過來叫他不要妥協。56歲,孩子結婚了,你勞心勞力一輩子的願望終於實現了;60歲,辛苦了一輩子,想出去走走,身邊的那個人過了30年,你依舊分不清到底喜歡不喜歡。

後來,旅行因為孩子的一句話泡湯了,你們退了機票,又回到30年前;70歲,孩子的孩子也長大了,不用天天操心了,你下定決心說一定要出去玩,可是手裡的柺杖只能支援你走到樓下的花園。

75歲,你躺在醫院的病床上,身邊聚滿了人,周圍的那些人神情肅穆,你明白你要死掉了。你沒有一絲害怕,你突然問自己,你到底是什麼時候死掉的呢?你想起了30歲那場婚禮,可能在那時候,你就死掉了吧!

人的一生,要“死去”三次

1秒、2秒過去了,你面無表情地看著這兩秒內的回憶……第3秒,你突然笑了。

人的一生,要“死去”三次

最後一秒你努力地回憶著,最後終於笑了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