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語“開江魚,下蛋雞,回籠覺,二房妻”,有道理嗎?古人的智慧

俗語“開江魚,下蛋雞,回籠覺,二房妻”,有道理嗎?古人的智慧

90年代的語文課本上,存在這樣一篇課文:幸福是什麼?對於古代尋常的勞動者來說,幸福其實可以用一句話概括。這句話就是:開江魚,下蛋雞,回籠覺,二房妻,幸福作為一個主觀的概念。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幸福觀。古代尋常百姓根據自己的視角,總結出了獨特的三觀以及獨特的幸福標準。上文的俗語,其實就是古代尋常百姓所認為的幸福標準。

俗語“開江魚,下蛋雞,回籠覺,二房妻”,有道理嗎?古人的智慧

先說“開江魚”和“下蛋雞”。在古代,尋常百姓只有在過年或者過節的時候才捨得吃魚。即便是靠捕魚為生的漁民,也捨不得吃魚:因為漁民需要將捕撈出來的魚售賣,繳納朝廷的課稅以及交換日常柴米。而“開江魚”,指的是經過一個冬天以後,初春江河開化,這時候河裡的魚經過一個冬天的發育,已經變得異常肥大而且味道鮮美。並且,對於常吃魚的有錢人來說,在吃了一冬天不新鮮的魚以後,“開江魚”也顯得格外鮮美,因此會被有錢人搶購。這就導致“開江魚”具備了奢侈品的屬性。於是,過去百姓將吃“開江魚”視為最幸福的事情之一。

俗語“開江魚,下蛋雞,回籠覺,二房妻”,有道理嗎?古人的智慧

而“下蛋雞”,自古以來被視為彌足珍貴、營養豐盛的補品。一來下蛋雞營養豐厚、味道鮮美,是大補的食物,二來,在古代,很多農民需要依靠下蛋雞產的雞蛋來補貼家用,很多人在過生日的時候,才能捨得吃一個雞蛋,這說明下蛋雞的珍貴屬性。因此在古代,不到迫切情況下,一般老百姓捨不得吃自家的“下蛋雞”,能吃“下蛋雞”的,多是富人。因此,古人將吃得到“下蛋雞”也視為天底下最幸福的事情之一。

俗語“開江魚,下蛋雞,回籠覺,二房妻”,有道理嗎?古人的智慧

再說“回籠覺”和“二房妻”。古代中國是農耕社會。在古代,由於農業水平有限,一畝地的糧食產量遠不能和當代相比。並且,在農用工具方面,有點條件的農民能利用耕牛耕地提高效率,但大多數農民,連耕牛都沒有,只能依靠人工耕種。這就意味著,農民想要完成生產任務,就需要起早貪黑。因此,有時候天還沒等亮,農民先起床起來勞作了,這時候,農民睡眼惺忪,好想再睡一會兒:醒來後再睡,被稱之為回籠覺,但因為生計,農民不能睡回籠覺,因此農民對回籠覺極為渴望,並將其視為人生一大幸福之一。

俗語“開江魚,下蛋雞,回籠覺,二房妻”,有道理嗎?古人的智慧

最末說“二房妻”。在古代,“老夫少妻”是很多人的渴望。而“二房妻”一般情況下指的是小妾。古代男子納妾,多半是出於喜歡小妾的年輕貌美。在古代,很多財主娶回家的小妾,其年齡比自己的女兒還小都屬於常態。古代窮人娶一個老婆都要拼盡全力,因此十分羨慕財主可以三妻四妾,因此,古人將可以納妾視為人生最幸福的事情之一。

俗語“開江魚,下蛋雞,回籠覺,二房妻”,有道理嗎?古人的智慧

當代人的幸福觀和古人誠然有著很大區別,不過,有一點是不變的:古人所理解的幸福,多是來之不易的東西,現代人所追求的幸福,又何嘗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