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十八談》山海經北山一——少鹹(上篇)(107)

豬形亞目有多少種

古文:“又北二百里,曰少鹹之山,無草木,多青碧。有獸焉,其狀如牛,而赤身、人面、馬足,名曰窺窳,其音如嬰兒,是食人。”

白話文:“再往北二百里,是座少鹹山,山上沒有花草樹木,到處是青石碧玉。山中有一種野獸,形狀像普通的牛,卻長著紅色的身子、人的面孔、馬的蹄子,名稱是窫窳,發出的聲音如同嬰兒啼哭,是能吃人的。”

《九十八談》山海經北山一——少鹹(上篇)(107)

青石是地殼中分佈最廣的一種在海湖盆地生成的灰色或灰白色沉積岩(約佔岩石圈的15%),是碳酸鹽巖中最重要的組成岩石。密度3。7-3。8,吸水率 ≤0。75%,彎曲強度≥10。0MPa,光澤度60左右,密度2800千克/m3。

《九十八談》山海經北山一——少鹹(上篇)(107)

碧玉:礦物名。含鐵的石英石,呈紅色、褐色或綠色。可作裝飾品。也稱碧石。

《九十八談》山海經北山一——少鹹(上篇)(107)

窺窳[kuī yǔ]

古人配圖

《九十八談》山海經北山一——少鹹(上篇)(107)

既然是牛身馬足,其實牛和馬是長的還是很相近的。那我們就先來看看牛和馬有什麼區別。

《九十八談》山海經北山一——少鹹(上篇)(107)

《九十八談》山海經北山一——少鹹(上篇)(107)

外形上來看,(1)牛脖子短,馬脖子長。牛頭上有角,馬沒有。當然也不是所有牛都有角。

(2) 牛比馬壯實點。差別不是太大。

(3) 馬尾巴的毛多毛長。牛尾巴就頭上有些毛。

(4) 馬足長一些細一些,牛足短一些粗一些。不過區別也不是很大。

(5) 蹄子的區別

《九十八談》山海經北山一——少鹹(上篇)(107)

馬蹄

《九十八談》山海經北山一——少鹹(上篇)(107)

牛蹄

區別也就是牛是分開的,馬是一個的。以現在的分類區別就是牛屬於偶蹄目。

偶蹄目也被表述為 鯨偶蹄目,是哺乳動物的一個大型分支。陸生種類四足通常各有四趾或二趾,趾甲特化為鞘狀的角質蹄,因每足的蹄甲數為偶數(四 或 二),故稱偶蹄目。

偶蹄目源自 5000 萬年前始新世的踝節目,演化至今已成為哺乳類中最繁盛的家族之一。現存 300 餘種,可分 4 個亞目:胼足亞目(駱駝和羊駝類)、豬形亞目(豬和西猯)、反芻亞目(牛、羊、鹿 等)、鯨河馬亞目(鯨豚類與河馬)。

《九十八談》山海經北山一——少鹹(上篇)(107)

馬屬於奇蹄目。

奇蹄目是哺乳動物下的一個目,因趾數多為單數而得名。 [1] 原始奇蹄動物的腳趾是前四後三,現生的奇蹄動物貘就是這樣的腳趾結構。奇蹄目成員胃簡單,不具備偶蹄目部分成員那樣多的胃室,但盲腸大而呈囊狀可協助消化植物纖維。

奇蹄目可分類3個亞目,而現存奇蹄目只有馬科、貘科和犀牛科3科7屬17種。

《九十八談》山海經北山一——少鹹(上篇)(107)

在《九十八談》山海經西山三——陰·符惕·三危(66)中,“又西二百二十里,曰三危之山,三青鳥居之。是山也,廣員百里。其上有獸焉,其狀如牛,白身四角,其豪如披蓑,其名曰[彳敖][彳因],是食有。”

《九十八談》山海經北山一——少鹹(上篇)(107)

[彳敖][彳因](áo yè)我分析是疣豬——已滅絕的巨疣豬,我再來看看巨疣豬。

《九十八談》山海經北山一——少鹹(上篇)(107)

既然都是其狀如牛,會不會窺窳也是疣豬呢?

(未完待續)

免責宣告:文中圖片均來源於網路,如有版權問題請聯絡作者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