滬深成交量差異格局未變

近期,有個新聞引發了對不同交易所之間的評判。港交所前陣子提出收購倫交所,而倫交所說NO,說NO也就算了,倫交所還做了一段評判,稱對港交所不感興趣,感興趣的是上交所。

這打臉打得有點不給面子了,有人說這是上交所與港交所明爭暗鬥。其實這與上交所沒有關係,上交所與港交所適用不同的法律法規、在不同的交易制度運作,不存在競爭關係的。倒是在同一個螢幕上顯示行情,在同一個交易系統中下單交易的上交所與深交所長期以來存在著競爭關係。

中國股市的滬深兩大交易所20年前、10年前的各種競爭故事就不說了,就說眼前的,目前上交所總市值為34。4萬億元,而深交所總市值為22。97萬億元,市值之比為6:4;但是現在滬深兩市的日成交量之比是倒過來的,以本週二股市大跌為例,當日滬市成交了2377億元,深市成交3482億元,兩市成交量之比為4:6,在跌勢中深市比滬市多成交1100多億元,那麼在漲勢中怎麼樣呢?今年上半年滬市漲到3200多點時,有好多個日成交量超1萬億元的日子,基本上滬深之比也是4:6,這個規律已經差不多維持兩年多了。

滬市的急起直追是推出了科創板並進行註冊制的試點,從去年11月提出科創板到今年7月22日科創板25家公司同時上市這段時間,滬深市場的交易量懸殊差異沒有改變,而在7月22日科創板上市,由於前五天沒有漲跌停板限制,股價波動眼花繚亂,滬深兩市日成交量開始接近5:5,但沒隔多少時間,兩市日交易量再度維護4:6格局,而且這樣的格局似乎更穩固了。

深市接下來發展的勢頭似乎更猛。將深圳建設成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範區已經成了國家戰略,在這個國家戰略的方案中,將進行創業板的改革,也將創業板的發展目標定為高新技術、也要進行註冊制改革的試點,也就是說要將上交所的科創板複製貼上到創業板中去,一旦進行實施,可以預料創業板的戲份更足。

這戲在哪兒呢?創業板分成了老創業板和新創業板,這兩個板的差異是顯而易見的,新板發行價與老闆有顯著差異,新板價格定位對板的是科創板,交易中漲跌停板放寬至20%,而老闆的發行定價和交易規則對板的是主機板和中小板,一個市場中如此的一市兩制甚至於同一個板塊中實行的是兩種不同的發行和交易制度,這種差異給市場將帶來許許多多想象的空間,股市有想象空間,那市場才有魅力。

滬市的動態市盈率為12倍,而深市為25倍,即便如此,滬市的交投還是沒有深市活躍,這也反映了市場的結構性問題,滬市的那些超級大盤股走勢呆滯,成板結狀態,而深市小票多,在一個基本上以存量資金博弈的市場中,追逐小票是主要的操作方式,打一槍換一個地方,資金不斷地在小票中倒騰,這是中國股市當下的主要操作狀態,在目前市場格局中,這種局面一時三刻還難以改變。滬市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