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全!真菌、細菌、病毒性病害識別「附防治建議」

真菌病害來自哪裡

當果樹患病時,我們需要給樹打藥。但大部分桃友都不知道該打哪些藥,只能聽賣藥的講。買了回去,打了也不知道打得對不對。做一個新時代的果農,我們要化被動為主動,多學習藥理知識,自己當得上半個行家才不會被牽著鼻子走。所以,今天小獼妹和大家一起學習侵染性病害的區分和防治方法。

農作物浸染性病害中,主要分為

真菌性病害、細菌性病害、病毒性病害

3類。真菌是真核細胞生物,細菌是原核細胞生物,病毒是沒有細胞結構的生物,他們的組成結構及生活方式都有很大的區別,那對症的藥劑當然就不同了。不同藥劑防治不同病害,能殺真菌的藥劑未必能防病毒,能治病毒的又管不了細菌。所以我們需要會分清楚三種大類病害,知道哪些藥劑是適合用的,哪些藥劑是不適合用的

怎樣區分真菌、細菌和病毒病害呢?

首先是看症狀型別,通常我們把生病植物變化

分成5大型別,就是腐爛、壞死、變色、萎蔫、畸形。

★★真菌性病害:由於真菌的種類很多,不同真菌能夠造以上5類病狀,其中最常見的是壞死和腐爛,如獼猴桃上的褐斑病,壞死發生在根部或莖杆上就形成枯萎病、根腐病。

★★細菌性病害:細菌通常破壞細胞壁,讓細胞內的物質外滲或阻塞水和營養物質在植物體內運輸,所以主要造成腐爛、萎蔫症狀。

★★病毒性病害:病毒侵入植物一般不會立刻殺死植物,主要是改變植物生長髮育過程,引起植株顏色或形狀的改變,我們叫它變色和畸形。

侵染後的表現

細菌性病害佔10%左右,從外部形態來看,主要有以下4個方面的特徵。

細菌侵染後症狀

1、葉片病斑無黴狀物或粉狀物。長不長毛是真菌性病害與細菌性病害的重要區別。

2、根莖腐爛出現黏液,併發出臭味。

最全!真菌、細菌、病毒性病害識別「附防治建議」

獼猴桃常見且易發的潰瘍病是細菌性病害

3、果實潰瘍或瘡痂,果裡面有小突起。

4、根部青枯,根尖端維管束變成褐色。

病毒病種類少,分佈廣,危害大,防治難,無特效藥。可透過機械接觸、嫁接、昆蟲、真菌、蟎類和菟絲子傳染,花粉及種子傳染等傳播。

病毒侵染後症狀

1、為害頂部葉片時,表現為葉片皺縮,有黃綠相間的花斑,黃色的部位特別鮮豔,綠色的部位為深綠色,黃色的部位都向下凹,綠色部位往上凸。獼猴桃中的病毒病較少,病毒性花葉病是一種。

2、厥葉表現為葉片細長,葉脈上衝,重者呈線狀。

3、卷葉表現為葉片扭曲,向內彎卷。

4、為害果實時,主要表現在,成熟期果實上有條斑,從果實的尖端向上變黃色,在變黃色的部位上,有短的褐色條紋,及向內凹陷。

防治方法

細菌性侵染防治

1、減少傷口侵染機率。細菌性病害的主要侵染是從傷口進行的,所以要想加強細菌性病害的防治,應注意控制傷口的侵染,一是避免害蟲咬食,二是避免人為造成的傷口。

2、藥劑防治及時。防治細菌性病害的藥劑主要是銅製劑和抗生素類兩種藥劑,建議防治細菌性病害時,將這兩種藥劑混用,觸殺性與內吸性結合。防治藥劑有松脂酸銅、喹啉銅、氧化銅、氧化亞銅、王銅、春雷黴素、中生菌素等,防治時建議循序漸進。但獼猴桃為肉質根系,對銅製劑較為敏感,故使用時要小心。

病毒性侵染防治

1、選用抗病性好的品種。

2、切斷傳播途徑。做好園內的蟲害防治,生長間儘量避免蚜蟲等可傳播病源的害蟲的危害,發現應及時用藥防治。

3、必要時可拔樹補種。

◆ ◆ ◆ ◆ ◆

由於文章篇幅有限,真菌性病害識別及防治我們明完晚8點,再一起來學習~

文/小獼妹

點選“瞭解更多”,領取15種免費農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