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產品中殘留孔雀石綠的毒性與檢測方法

孔雀石綠碰到手上有危害嗎

摘要:作為一種帶有金屬光澤綠色結晶體的孔雀石綠,在化學界中被稱為四甲基代二氨基三苯甲烷,其在戊醇、乙醇、甲醇以及水中易於溶解水溶液呈現藍綠色,抗菌效力在藥物染料中較強、可作為驅蟲劑或殺菌劑,屬於三苯甲烷類染料。下面本文章將對水產品殘留孔雀石綠的研究進展加以分析。

關鍵詞:水產品;殘留物質;孔雀石綠;研究進展

在養殖過程中,我國曾以孔雀石綠作為清塘殺菌劑,同時,也常將孔雀石綠使用在存放池內和運輸過程中,它們在魚體內可分別代謝為無色結晶紫與無色孔雀石綠,因為其母體化合物與代謝物質存在較大的副作用,極易致突變、致畸、致癌,至此多數國家已經在20世紀90年代將孔雀石綠列為水產養殖禁用藥用。但是現階段仍有一些漁民在違規使用,主要是因為孔雀石綠價格便宜,抗菌效果較好,所以有效監測孔雀石綠殘留物質是至關重要的。

水產品中殘留孔雀石綠的毒性與檢測方法

1孔雀石綠的分佈與代謝情況

進入機體後的孔雀石綠通常會經過生物轉化,變成無色孔雀石綠,屬於脂溶性的衍生物,極易殘留在組織中。一些業界人士發現,在魚體內殘留的孔雀石綠物質比水體中孔雀石綠的濃度明顯要高,主要分佈在內臟器官、面板、肌肉、肝臟、腎臟以及血漿中,同時體內也會蓄積孔雀石綠,特別是含有較多脂肪的組織中濃度水平更高。在清除體內的孔雀石綠過程中,除脂肪含量影響與自身解毒能力外,還會受到環境因素的影響,如PH值和溫度等。

在體內孔雀石綠的代謝方式有兩條:首先,在還原酶的催化作用下,孔雀石綠可降解成無色孔雀石綠;其次,經N-脫甲基作用,在細胞色素催化下,生成次級或初級代謝產物芳香胺。另外,無色孔雀石綠也有兩條代謝方式:首先,,基於氧化酶作用下,無色孔雀石綠會被重新氧化成孔雀石綠;其次,無色孔雀石綠經N-脫甲基作用,在催化作用下,酯化後與DNA形成DNA加合物。

2孔雀石綠的毒性與致毒機制

據大量研究證實,在水產品中,孔雀石綠對動物的毒性較強,導致魚面板和鰓上皮細胞輕度炎症,擴大腎小管壁細胞的胞核,使腎管腔有輕度擴張,甚至會影響魚的生長與攝食,減少魚腸中酶的分泌量。組織病理學研究表明,魚的腦垂體促性腺發育細胞以及生殖腺、消化道、腎臟、肝臟、鰓等都會受到孔雀石綠的損害,嚴重的鰓上皮細胞壞死,腎臟近曲小管上皮細胞增生,肝細胞壞死,細胞核異常,損害線粒體。在處理不同濃度孔雀石綠後,在倒置顯微鏡下的細胞均可見貼壁率下降與細胞變形的情況,細胞懸浮現象在較高的孔雀石綠濃度下越為嚴重甚至有碎片現象出現在培養液中。這三種細胞存活率在孔雀石綠濃度的增加下也會隨之下降。分析血液生化引數得知,孔雀石綠能在定程度上降低魚體血清中的蛋白質與鈣,提升膽固醇量,同時除低血漿中的鈣與磷,增加自細胞數量與血紅蛋白濃度。

水產品中殘留孔雀石綠的毒性與檢測方法

3孔雀石綠的檢測方法

對水產品中的孔雀石綠殘留量使用液相色譜法予以測定,國家規定不可超過0。5μgkg;而對於無色孔雀石綠與孔雀石綠體用高效液相色譜法予以測定不可超過2μg/kg,較為嚴格。

3。1樣品前處理

現階段環境分析化學的瓶頸就是樣品採集與前處理,其不僅是測定誤差的主要來源,還制約著環境分析化學的發展。至此,現階段環境分析化學研究亟需解決的疑難問題就是樣品前處理技術。一般來說,會採用固相萃取或液液萃等進行孔雀石綠樣品前處理。固相萃取樣品前處理方法,主要是基於液相色譜分享機制,將液體樣品中的目標化合物透過固體吸附劑吸附,分離樣品中的干擾化合物與基體,再用洗脫液洗脫,實現對目標化合物的分離與淨化。通常而言,分離模式包括吸附SPE、離子交換SPE、反相SPE以及正相SPE。SPE具有較多特點,高效、安全便捷以及有機溶劑用量少,在預處理孔雀石綠樣品中,已經被國內外專家廣泛應用。

3。2測定方法

免疫學檢測法與理化檢測法就是檢測孔雀石綠主要採用的方法。理化檢測包括氣相色譜質譜聯用法、液相色譜質譜串聯檢測法、高效液相色譜法、氣相色譜法、分光光度法以及薄層層析法;而免疫學檢測通常採用酶聯免疫檢測法。由於自動化強、高靈敏度、高效以及快速等色譜法所具有的優點,已成為測定孔雀石綠的主要手段。

水產品中殘留孔雀石綠的毒性與檢測方法

4結語

綜上所述,為了給人們提供更加安全的飲食環境,檢測水產品中孔雀石綠殘留物質是非常有必要的。在實際檢測過程中,大批次樣品初篩適用免疫分析法;色譜法具有定量定性準確以及靈敏度高等特點。未來在檢測水產品孔雀石綠過程中,檢測技術將朝著智慧化、便捷式精準、快速以及簡便的方式前進,新型感測器、奈米技術以及量子點等將成為主要發展趨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