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彈不在多,關鍵在打準!這味止咳良藥,要怎麼用才能起到作用?

紫菀屬於熱性嗎

說到止咳的一眾中藥,實力最強者莫過於百部。但是百部這味中藥卻沒有收錄於《神農本草經》中,也沒有收錄於《傷寒雜病論》中,為什麼它就成了止咳中藥榜單之首?又是誰最早發現百部這味中藥的?的確,在張仲景以前,幾乎沒有人用百部,但卻有人用天門冬,且天門冬被《神農本草經》收錄過,《傷寒雜病論》也用過。張仲景所用的麻黃升麻湯,方中的天門冬和麥門冬的主要作用就是潤肺。

那麼,天門冬與百部有啥關係?在古代,很多人對天門冬和百部傻傻分不清楚,比如明代傑出的中醫藥學家李時珍,就有“百部,亦天門冬之類”的說法。追溯到漢末,《名醫別錄》中記載了百部“主咳嗽上氣”,而東晉著名的醫藥學家、煉丹家葛洪在《抱朴子》中說,“楚人呼天門冬為百部,然自有百部草,其根俱有百許,相似如一也,而其苗小異也。真百部苗似拔揳,唯中以治欬及殺蝨耳,不中服食,不可誤也”。也就是說,葛洪是搞清楚了,百部是百部,天門冬是天門冬,而從從現代的植物學上來講,它們倆的確沒啥關係,天門冬是百合科天門冬屬植物,而百部是百部科百部屬植物,二者都不同科屬,也就是說二者其實壓根兒沒啥直接關係。那麼古人為什麼會把二者混淆呢?如果從植物學角度來看,二者都是被子植物門、百合目、百合亞目植物,除此之外,就是二者的根有點類似罷了。實際上,二者丁是丁卯是卯。

子彈不在多,關鍵在打準!這味止咳良藥,要怎麼用才能起到作用?

從這個意義上說,《名醫別錄》的原作者應該才是第一個發現百部的,只可惜此書早已失傳,且並沒有區分百部和天門冬,而葛洪是第一個分清楚百部和天門冬的醫者,而且葛洪也指出了百部“治欬及殺蝨”的作用,而且百部的這兩大作用,千年以後的今天,依然如此,可見葛洪對中藥的認知水平真的是超級厲害。而後,梁代醫學家陶弘景在註解《神農本草經》和《名醫別錄》時,對百部的功效有了更為深刻的認識,指出“百部火炙酒漬,飲之療咳嗽,亦主去蝨。又主暴嗽”。

也就是說,到了這裡,並沒有人說百部是治療寒咳還是熱咳,而百部治療寒咳還是熱咳起源於唐代,當時的醫學家甄權在《藥性論》中說,“治肺家熱,上氣,咳嗽,主潤益肺”,而後來的中醫的入門讀物《藥性賦》中,更是一句“百部治肺熱,咳嗽可止”,讓人們印象深刻。而自明清以降,醫家們對百部的認識分成了兩派,一派認為百部性寒可以治熱咳(蘭茂、楊時泰等),另一派認為百部性溫可以治寒咳(李時珍、汪昂、吳儀洛等),一時間莫衷一是。

子彈不在多,關鍵在打準!這味止咳良藥,要怎麼用才能起到作用?

但是現代認為百部的效能是微溫的,是不是更適合治療寒咳?實際上,百部是寒咳熱咳均可用,正如近代中醫學家張山雷所說,“然即曰微溫,亦如紫菀溫潤,專治肺咳之例,究非溫熱之溫,故凡有咳嗽,可通用之”,“百部雖曰微溫,然潤而不燥,且能開洩降氣,凡嗽無不宜之,而尤為久嗽虛嗽必需良藥”,所以不要相信所謂的百部只能治寒咳,而不能治熱咳。如果你抱著這種看法,那隻能證明你書讀得太少了。

有人會說,既然百部止咳效果這麼好,為什麼去醫院醫生很少用這個藥呢?還有人會說,百部不是可以治療各種咳嗽嗎?為何我用百部沒效果?的確,臨床中會存在這樣的情況。那麼,為什麼會這樣呢?箇中原委是這樣的。醫生很少用百部,是因為擔心它的毒性,若非高手,一般人不會給你開百部。而為什麼用百部效果不好,那一定是炮製、配伍和劑量不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