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需要什麼樣的醫療監督?

如何做好監督檢查工作

前段時間有一個重磅新聞:張煜醫生力斥腫瘤醫療裡的亂象,呼籲強化醫療監督。

然而一番熱鬧後,新聞事件的時效性一過,這事就煙消雲散了;

公眾也就在新聞出來時,有一番激動外,此後就是雲淡風輕,水過不留痕。

最多就是喊喊口號:醫療需要強化監督。

這麼多年喊監督,但監督出個什麼樣子?大家心裡沒數嗎?

一,為什麼當下的醫藥監管做不好呢?

這個話題我曾多次做棋盤推演。目的就是讓大家明白:外界的行政監督只可能做到隔靴搔癢,做到新聞式監管。

首先,外界監督在絕大多數情況下是外行監督。張煜醫生懂腫瘤,但他能監督得了我風溼科的醫療嗎?他做不到。

不可能讓醫療行政單位的人是普遍的天才。能通曉各個專業的診療細節,從而可以監管各個專業的醫療行為。

要讓醫藥監管真正落實到位,必然是三者結合:

專業自治,專業內自我監督

行政監督

輿論和法律監督

而專業自治,專業內醫生之間的相互監督是最重要,最核心的要素。

因為,專業內醫生之間的專業隔閡幾乎是0;你的醫療行為,到底合不合適,對不對。同專業內的醫生是心知肚明的。

即便不明,相互辯論,用證據說話做爭辯,也可以讓外行人看出個子醜寅卯。

你讓外行的行政監督,上去就做很專業的監督,這根本不可能。他們必然是在內部監督的前提下,才能做好外行監督。

然而,國內醫療的現狀是,公立醫療獨大。相互利益盤根錯節,敢於站出來說同專業醫生做的不對的人很少很少————比如張煜醫生這樣的。

為什麼?

因為這樣做沒有利益的。除了暴得大名外,有什麼好處?反而可能是更多的不方便,更多的掣肘。

而且很多客觀實際也讓醫生們不願意說。

因為,很多醫療差錯,醫療失當,真的是醫生的水平問題。這種水平問題是得到的教育有限,是工作後的再教育水平有限,是醫生得到的醫療資源有限所致。

就如我曾舉例結直腸鏡檢查,嚴重漏診結直腸癌的例子。這樣的惡果是不言而喻的。但是,你能怪這個醫生嗎?

我們的公立醫院給醫生每次檢查的時間是很有限的。規範做法是結直腸鏡退鏡時間應該6分鐘以上,最好9分鐘以上。我們通常只能2到3分鐘就結束。

時間如此緊迫,漏診率、誤診率能不高嗎?

物價局給醫院的定價就是這個水平。如果你每個結直腸鏡的退鏡時間是9分鐘。那麼,醫院連鏡子的成本都未必收得回。

到時候,這醫院就沒有結直腸鏡檢查和治療了。

你是要低質量的醫療——-大量的誤診,漏診,過度醫療,但還算是有呢?

我們需要什麼樣的醫療監督?

結直腸鏡檢查需要足夠時間

二,如何才能讓醫生們相互監督?

如何讓醫生們相互監督?

很簡單。當他們之間存在利益衝突時。

然而,當大家都是公立醫院醫生的時候,他們之間的利益衝突是不夠大的。

只有足夠多的私立醫療,自由執業醫生時,醫生們間的利益衝突才足夠大。

不要老想著有什麼特別的白蓮花,老想著道德潔癖的少數人能掃清寰宇。

而是要想著制度設計下,醫生們有足夠的利益衝突去做相互的監督者。

但我們總想把所有的醫生統轄在一個體系裡。這樣做真的好嗎?

我們需要什麼樣的醫療監督?

很多世界頂級的肝移植專家是獨立執業者,醫院只是提供他工作的場所,他們不受僱於任何醫院

三,如何改革公立醫院體系?

學習香港!

儘管很多人會詬病香港、英國的公立醫療體系的候診時間太長。

但不可否認的是,香港這樣可以讓最窮的人群得到合理的醫療。但這點,我們並沒有做到。

而且,香港的公立醫療體系有基本的醫療質量保障,雖然未必很高水平。

對於這種候診時間過長的問題,我們可以做制度上的革新而減輕這個局面。

而不是否定香港醫療體系的先進性,自以為是的吹捧內地醫療體系。

最關鍵的是,香港公立醫院的激勵機制跟大陸是不一樣的。香港公立醫院不需要多做檢查、多做檢驗,多開藥物等等來獲取更多的利益。

醫院得到的撥款就那麼多。你的檢查,檢驗、藥物開得多了,反而可能導致資金的浪費。大傢伙得到的收入反而會減少。所以,你必須規規矩矩得開檢查、做檢驗、用藥物。

什麼叫規規矩矩?

這就是遵循診療指南,診療規範。

這個時候,就不再有很多醫生視臨床指南為無物,想怎樣就怎樣。

讓公立醫院的醫生更多的在學術上做爭論,這才是我們公立醫院體系的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