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法史3000多年, 只留下了47字魏晉真跡, 每個字都值得你臨一千遍!

書法從書寫的形態上來分的話,基本可以分為五種書體,但這五種書體當中又有著許多不同的呈現方式,從第一種書體甲骨文的成熟到今天,也已經有三千多年的歷史了。

而在這三千多年的發展歷程當中,帖學的最高峰乃是在魏晉時期,之所以魏晉時期達到了一個書法的高峰,跟藝術發展的規律有關,跟時代的思想環境有關,跟當時的文化架構也有關係,許多的機緣,促進了一個時代書法的高峰,尤其是以“二王”書風為代表的書法人,成為了後世追慕的書法最高準則。

書法史3000多年, 只留下了47字魏晉真跡, 每個字都值得你臨一千遍!

在到目前為止,魏晉時期的名家真跡,最值得後世學習的僅有47個字,而這47個字之所以如此至關重要,乃是因為這是王羲之家族成員所寫,每個字都是典型的“二王”筆法,並且字字皆是晉人風度,同時又被後世無限推崇,無數人從此帖當中獲益。

此作就是被譽為“天下第四行書”的《伯遠帖》。

書法史3000多年, 只留下了47字魏晉真跡, 每個字都值得你臨一千遍!

從書法本體的意義上來講,《伯遠帖》是“天下十大行書”當中最為珍貴的,是唯一的東晉名家墨跡,是“二王”家族的真跡,是最接近“二王”家法的真跡,其文物價值和書法價值自然不可估量。

彼時的王謝家族,一直處於聯姻狀態,而因為生出了一些矛盾,導致王珣與謝家不合,但王珣又頗受晉孝武帝的恩寵,所以在官場頗受煎熬,這件《伯遠帖》就是王珣給自己的堂兄王穆所寫的一封信,以表達自己的苦悶之心,王穆,字伯遠,所以此帖名為“伯遠帖”。

書法史3000多年, 只留下了47字魏晉真跡, 每個字都值得你臨一千遍!

從書法的學習意義上來件,我們能夠從中能夠真實感受到晉人書寫的意境,字字天然,沒有炫技的筆法,沒有刻意的誇張,更沒有絲毫的矯揉造作,每個字都是心手合一,字字從胸中流淌出來,並且其變化肌理,一脈天機,已達古人書法至高境界的妙旨。

晉人書法之所以是後人追慕的最高標準,在於其整體氣格的瀟灑出塵,在於其隨意的筆意且不失古法,在於其平和中正的表達,且又能夠飄然而清淡,這也於中國傳統文人的理想人格所契合。而這件《伯遠帖》則完全滿足了這些條件。

書法史3000多年, 只留下了47字魏晉真跡, 每個字都值得你臨一千遍!

此卷在整個書法史上流傳有序,從北宋內府流入民間,經過了歷代的遞藏,在乾隆年間流入內府,被乾隆皇帝列為“三希堂法帖”之一,如今藏於北京故宮博物院,乃是北京故宮的頂流國寶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