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被獵頭盯上,是職場人的能力證明方式之一

不論是職場菜鳥還是職場老人,找工作和跳槽都不是一件輕鬆的事情。

從寫簡歷、投簡歷、線下面試、到最終確定offer,這個過程要解決諸多問題。

比如,如何瞞著上司出去面試,如何瞞著HR投簡歷,如何在最快的時間內交接以免到手的offer黃了,如何說出看起來合情合理的離職理由,不至於和老東家撕破臉?

職場人跳槽的過程,不亞於完成一個小專案

想要讓這個專案順利進行最後畫上完美的句號,主要有兩種途徑:

自己投簡歷與透過獵頭推薦入職

雖然最終結果都是找到了新東家、入職了新公司,但兩者卻有很大區別。

職位權重不同

一般而言,企業放給獵頭公司招聘的職位,基本都是

緊急、重要的中高階職位

,與企業發展關係重大。一般獵頭服務費用都不低,低則幾萬高則十萬以上,所以企業會非常慎重。

透過自己投簡歷,一般是透過招聘網站、商務社交網站。

但是線上的職位資訊,更新狀態取決於企業人事部的重新整理時間,而且有些企業掛著招聘資訊,主要目的並非急於招聘到崗,而是為了收集簡歷和品牌宣傳。

求職者經常會遇到一些奇葩求職經歷。

比如,招聘人連求職者基本資訊都不看就直接發邀請。

待遇、學歷、資歷根本不匹配,卻收到了一大堆群發的邀請;

同樣是有投遞簡歷,自己投就有點像大海撈針,透過獵頭投遞更像是精準打擊。對於公司來說,不同崗位公司重要性不同,投入的人力精力自然也不同。

職位/企業資訊瞭解程度

有些求職者會遇到這樣的問題:面試的時候談得好好的,但是入職後卻感覺落差很大,自己像是被騙進了一個坑,幹不久就離職了。

這主要是因為

資訊不對稱

,普通求職者獲取企業資訊的主要來源只有線上渠道,例如各大招聘網站、社交平臺、官方網站、搜尋引擎上關於企業或職位的介紹,以及後期與企業人事部門的電話溝通。

但這種方式獲取到的資訊往往是不夠全面,因為企業人事部門難以在有限的時間內和候選人建立起足夠的信任,不會將公司最真實、客觀的資訊告訴候選人,甚至為了儘快完成招聘任務,只會說公司的好。

要全面瞭解一家公司的職位/企業資訊,往往包含企業規模、工作環境、崗位任職能力、崗位職責、上下級關係、薪資福利、面試流程等等多個方面。

獵頭往往可以告訴求職者一些,與他“看到的”不一樣的東西。

獵頭在和企業合作之前,一般會邀請崗位的關鍵人進行直接溝通,從而能夠獲取到最真實有效的崗位資訊,有些資深獵頭甚至可以細緻到彙報人的風格是事無鉅細還是放權。

同時,獵頭會客觀的向候選人闡明的優劣勢,為候選人降低求職風險。

求職主動權歸屬不同

對於大多數求職者來說,都希望儘快開始新工作,但是自己投遞簡歷,從投遞簡歷到最終確定offer,主動權都在企業方,整個過程都是相對被動的狀態,也很難第一時間獲取企業的結果反饋和程序通知。

而透過獵頭求職,相當於整個過程都會有人跟進。

為了確保候選人、企業雙方能夠順利

達成合作,從簡歷查詢、電話面試、出具推薦報告、跟進簡歷稽核、協調面試時間、薪資談判輔導、跟進offer發放、入職後的回訪跟進等,都會全程做好跟進服務。

另外一點,對於在職的候選人而言,更多的是希望職業變動能夠秘密進行,知道自己想換工作的人越少越好,這樣才能做到風險最小化。

對於獵頭來說,保密意識是必須具備的,他能夠為在職的高階人才進行保密推薦,在正式離職之前,找工作不甚關鍵的環節如投遞簡歷,跟進簡歷稽核,協調面試時間,甚至薪資談判等,由獵頭代勞。

持續的職業顧問服務

透過獵頭招聘,能獲得一個長期的職業顧問。

優秀的獵頭顧問,會為優秀的候選人建立職業檔案,定期或不定期地保持互動,及時瞭解候選人的職業狀態變化,時刻都在進行“人崗匹配”,一旦有合適的機會,就會第一時間進行推薦。

而且,推薦的一定是比候選人當下更好的工作機會。所以無論是後期的輔助離職、入職回訪還是新環境的融入輔導,行業資訊情報分享等,獵頭公司都會為自己的候選人提供專業的服務。

而自己透過線上渠道找工作的時候比較看機緣,當你想換工作時,心儀已久的公司可能剛好沒有招聘需求,有招聘需求的時候可能又沒有及時留意到以致錯過機會。

企業對於不合適的候選人,一般不會或很少做長期的後續跟進,這意味著候選人將會在未來很長的一段時間,與這些公司割斷聯絡,哪怕候選人自己很嚮往這家公司,但因為無法做到實時監控企業崗位需求變動,所以更容易錯失良機。

好資源都是稀缺的,獵頭也不例外

如果你是資深職場人士,應該擁有屬於自己的獵頭智囊團,定期和他們喝喝茶、互換下資訊。

如果你還是職場新人,可以透過

靈鴿

積累專業相關的獵頭人脈,他們手頭的機會和求職輔導都能給到你很大的幫助,能得到一個優秀獵頭的推薦是一個很好的背書。

很多資源都是透過不斷積累、篩選、維護出來的,

獵頭人脈的積累也是個漸進的過程

,隨著你個人品牌的提升以及實力的增強,你的人脈質量也會不斷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