忽必烈立孫子為帝,他的兒子對他沒有恨意嗎?

忽必烈是大蒙古國第五任可汗,同時也是元朝的開國皇帝。他有十個兒子,可最後接班的卻是他的孫子,那麼他這麼做,他的兒子對他沒有恨意嗎?

我們不得不說,有恨意也不會怎麼樣,畢竟有恨意距離造反還是有很大的距離的,像歷史上很多有兒子的皇帝,卻反而要立自己的弟弟為接班人,這樣的案例也不少,畢竟最著名的就是宋朝開國皇帝趙匡胤,他的兩個兒子都已經成年了,可北宋的第二位皇帝卻是他的弟弟。

即使這兩個兒子有恨意,那又如何呢?他們也沒有任何能力可以改變這一切。

忽必烈立孫子為帝,他的兒子對他沒有恨意嗎?

不過在明朝,朱元璋起初是立朱標為太子的,可是在朱標死後,他並沒有選擇其他兒子,而是選擇了朱標的兒子也就是他的孫子為接班人。

而朱棣在朱元璋死後,發動了靖難之役並取得了勝利,當然了,這裡面的原因有很多,我們也不能簡單的認為朱棣心裡有恨意,才起兵造反的。

忽必烈之所以這麼做,其實也是有原因的。

忽必烈立孫子為帝,他的兒子對他沒有恨意嗎?

忽必烈其實心目中的太子人選是他的次子,孛兒只斤。真金,當時被立為皇太子的孛兒只斤。真金且身兼中書令。

可以說真金的地位是不容撼動的,這一點倒和明朝的朱標有些類似。

可是,真金做了十幾年太子,卻沒有做皇帝的命。他在43歲的時候,還是先於忽必烈而去了。

忽必烈立孫子為帝,他的兒子對他沒有恨意嗎?

真金一死,讓其他皇子看到了機會。

蒙古族是少數民族,在接班人的選擇上,與漢族是不一樣的。他們大多是推舉出來的。

忽必烈在元朝建立後,也希望改變這一狀態,畢竟他是透過戰爭才奪位的,本來如果靠推舉的話,那麼他是不可能得到大汗之位的。

所以忽必烈希望採取中原王朝以往的這種立儲制度,但是不得不說,在當時還是不太成熟的。

忽必烈有十個兒子,除卻亡故者之外,大多分封各地,而其中還有好幾個是根本不可能成為接班人的。

比如老九脫歡,因為在南征的時候損兵折將,忽必烈認為其喪師辱國,命他終身不許入覲。

真金有三子,分別是甘麻剌、答剌麻八剌以及鐵穆耳。

忽必烈立孫子為帝,他的兒子對他沒有恨意嗎?

其實當時忽必烈的兒子意見倒不是太大,畢竟他們很多能力本身就不足,相反,忽必烈的另一個孫子,倒是在與鐵穆耳競爭,那就是鐵穆耳的胞兄、真金長子、出鎮嶺北的晉王甘麻剌。

其中鐵穆耳 文才武略都不錯,曾統軍平滅北部諸王乞丹的叛亂。而更關鍵的是他獲得了其母親闊闊真的支援。

漢人傳統是立長,但蒙古人更喜歡幼子守業。其實從成吉思汗當時的選擇就可以看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