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臨終前指定一男人陪葬,雍正登基後,才明白何為帝王之心

俗話說:“一個籬笆三個樁,一個好漢三個幫”,古代帝王手中雖然掌握著至高無上的權力,但若想管理好一個王朝必須有人來輔佐自己,而且這類人需要對自己忠心耿耿。

王朝更迭之時,臣子們的忠誠是保障政權穩固的決定因素之一,所以很多皇帝在人生晚年都會為此煞費苦心,擁有三十多個兒子的康熙皇帝更是如此。

康熙臨終前指定一男人陪葬,雍正登基後,才明白何為帝王之心

他曾在臨死前點名讓一個人陪葬,哪怕此人是自己最重視的臣子,為何康熙皇帝要這麼做呢?真正的原因直到雍正登基後才明白。今天,咱們就來聊一聊這其中的故事。

康熙皇帝的小心思

公元1708年,康熙皇帝以“不法祖德,不遵朕訓,惟肆惡虐眾,暴戾淫亂”為理由,廢除了太子胤礽,第一階段的九子奪嫡拉開了帷幕。

此後的一年中,大皇子和八皇子展開了角逐,但最後都失敗了,為了平息兄弟之間的衝突,康熙皇帝再次下詔復立皇太子胤礽。不過,這樣的局面也僅僅只持續了3年。

公元1712年,太子胤礽再度被廢黜,而後一直被監禁到死。九子奪嫡的第二階段,四皇子認為胤礽絕無復立之可能,便開始結黨營私、窺視儲位。

康熙臨終前指定一男人陪葬,雍正登基後,才明白何為帝王之心

八皇子雖然沒有了上位的資格,但他依然想要從中分一杯羹,便開始支援四皇子的弟弟十四皇子,九子奪嫡的局面達到了高潮。對於兒子們之間的爭奪康熙知道嗎?答案是知道的。

只是,自古以來皇權的爭奪就伴隨著血腥,想要登臨皇帝之位野心和手段必須具備,兒子們競爭康熙雖不願看到,但溫室裡的花朵也不是他心中所願。

當然,冷眼看待兒子們爭奪儲君的同時,康熙皇帝也為兒子物色了“輔政人物”。我們都知道,康熙皇帝接管政權時遭到了鰲拜的抵制,大清朝差點改朝換代。

為了避免此事再度發生,必須要選兩個可靠的人物,來擔任皇權更迭的定山石,隆科多與年羹堯應時而出。《雍正王朝》中,年羹堯被演繹成雍正“潛邸奴才”,這種說法是錯誤的,他由康熙皇帝一手提拔起來。

康熙臨終前指定一男人陪葬,雍正登基後,才明白何為帝王之心

同樣隆科多被演繹的一文不值,這與真實的歷史偏差甚多,要不然也不會被康熙皇帝如此看重,甚至煞費苦心設下一計,讓隆科多對兒子忠心耿耿。

隆科多是何許人也

隆科多出身滿洲貴族,家族背景十分的顯赫,也是因為如此他很早就進入了康熙皇帝的視線。公元1688年,隆科多被任命為一等護衛,主要管理的就是康熙皇帝的出行事宜。

這個官職實權雖不是很高,但地位和未來的潛力卻十足,畢竟近水樓臺先得月。果不其然,隆科多辦事機敏、行事周全很快就得到了康熙皇帝的認可,直接被提拔為鑾儀使、正藍旗蒙古副都統。

此後的多年裡,隆科多偶然失誤但康熙皇帝只是斥責,並沒有影響他的前途。6年之後,隆科多因工作出色,再度得到了康熙的提拔成為了步兵統領。

康熙臨終前指定一男人陪葬,雍正登基後,才明白何為帝王之心

何為“步軍統領”,它的全名叫做提督九門步軍巡捕五營統領,主要負責北京內城九座城門的守衛和門禁事務,用現在的話來說相當於京師警衛系統的最高長官。

明朝時期,朱元璋設立錦衣衛作為自己的耳目,康熙時期雖然沒有錦衣衛,但隆多科扮演的就是錦衣衛的角色,康熙皇帝一邊告誡他:“你要行為端正,勤勉為之,便可以得到好的名聲……慎之!勉之……”

一邊又讓隆科多監視滿朝文武百官的動向,太子胤礽兩次被廢除的“負面訊息”,大部分都與隆科多的監視有關。從這裡來看,隆科多堪稱康熙晚年的心腹,就如同和珅之與乾隆。

不過,康熙畢竟是王朝的皇帝,他想問題比很多人都全面、長遠。隆科多為康熙辦事的同時,也在不斷為自己積累政治資本,在八皇子、四皇子之間來回擺動,不將雞蛋放在同一個籃子裡。

康熙臨終前指定一男人陪葬,雍正登基後,才明白何為帝王之心

康熙生怕他尾大不掉成為下一個鰲拜,於是便想要敲打敲打隆科多,給自己未來登基的兒子繫上一個保險,於是乎就出現了這樣讓人不明所以的一幕。

大限到來之前康熙曾下了一道聖旨,聖旨的內容大概就是“讓隆科多為自己殉葬”,給皇帝殉葬名義上是一種恩賜,但又有多少人願意卻死呢,貴族出身的隆科多更不願意。

此事是四皇子負責的,隆科多便想讓他給自己說說好話,以救自己一命。雍正雖然對父親康熙的做法十分不解,但隆科多是自己奪嫡的關鍵人物,必須要把他救下來。

不久後雍正進入皇宮找父親溝通,他並沒有花費多大的力氣此事便被解決了,甚至於康熙皇帝還召見了隆科多,並將其封為顧命大臣,他也算是因禍得福。

康熙臨終前指定一男人陪葬,雍正登基後,才明白何為帝王之心

公元1722年,康熙皇帝去世、雍正登基稱帝,也正是在登基後雍正才慢慢地明白父親那麼做的用意。

康熙皇帝的用意

隆科多的祖上就跟隨努爾哈赤一起打天下,他的父親佟國維更是朝廷柱石,他的姑母是康熙的皇后,姐姐也是康熙的皇后,足見他的背景有多強。

另外,隆科多成為步兵統領後,負責北京城安保的同時,也在不斷為自己謀福利。他勾結權貴拉攏朝廷重臣,手裡不僅有重兵,政治話語權也非常的高。

都說胤禛是隆科多的舅舅、玩伴,但在真正的權力面前親情又算什麼呢?有如此權力的隆科多憑什麼把雍正放在眼裡,完全有實力成為下一個鰲拜,而且因康熙沒有提前立儲也讓雍正的皇位名不正言不順。

康熙臨終前指定一男人陪葬,雍正登基後,才明白何為帝王之心

有意思的是,這一切的問題都隨著雍正救下隆科多而消失了,或許雍正自己都不清楚為何自己就說了幾句好話,隆科多不僅被救了下來,反而還成為了顧命大臣。

原因很簡單,康熙皇帝本來就不想殺隆科多,他那麼做就是想讓隆科多欠雍正一個人情,進而對雍正皇帝死心塌地,為自己的兒子鋪好路。

事實也的確是按照康熙的劇本走的,隆科多並不清楚雍正做了啥,但他卻知道自己得救了,而且還更進一步成為了顧命大臣,自此開始一心為雍正辦事。

站在康熙曾經的位置上,雍正也慢慢明白了父親的意圖,他開始重用隆科多。即位之初,雍正就因他有從龍之功,將其封為一等公、吏部尚書,兒子也受到了重用。

康熙臨終前指定一男人陪葬,雍正登基後,才明白何為帝王之心

甚至於雍正私下裡不稱隆科多為臣子,而是叫他舅舅,足見拉攏他的心思有多重。同一時期,隆科多有多麼輝煌,大將年羹堯就有多麼耀眼。

對待這位康熙時期的大將,雍正繼續讓他留任四川、陝西總督,還加封三等公、太保等名譽,甚至娶了年羹堯的妹妹以表誠意、以示拉攏。

透過《雍正王朝》之類的影視劇我們可以知道,雍正皇帝即位之初政治不穩、邊疆不穩,隆科多和年羹堯二人在穩固大局上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雍正二年,隆科多與年羹堯又一起被賞賜了“雙眼花翎、四團龍補服、黃帶、紫轡”等,這些基本都是皇帝之下的最高榮譽,但也促使了兩人野心的膨脹。

康熙臨終前指定一男人陪葬,雍正登基後,才明白何為帝王之心

舉一個很簡單的例子,隆科多權力巔峰的時候,大清朝的官吏的選舉都需要經過他的手,甚至於隆科多自己就能夠決定官員的任免,當時的人俗稱“佟選”。

年羹堯在川陝一帶也是如此,擁有著絕對的官員任免權,絲毫不將皇權放在眼裡,俗稱為“年選”,邊軍的將士也只知道年羹堯的將領,而不知雍正皇帝的君令。

正所謂欲要一個人滅亡,必先讓他膨脹,年、隆兩人便是如此。西北邊疆的戰事結束後,雍正皇帝就將年羹堯殺了,還牽連了他身後的家族。

同一時期(雍正三年),隆科多就被撤掉了步軍統領的職務,另外還以結黨營私、貪汙受賄之名撤掉了一些其它職務,一朝從巔峰跌落低估。

康熙臨終前指定一男人陪葬,雍正登基後,才明白何為帝王之心

有一天雍正將隆科多叫到跟前,對著他說:“朕登位之初,你與年羹堯都被朕當做心腹,絲毫不加猜疑防範。誰知道朕視為朕的心腹,竟敢有二心……明珠等人就是前車之鑑,不要自取滅亡。”

很顯然,雍正皇帝把此事說得很明白了,可笑的是隆科多依然沒有警覺,依舊在京師內作威作福、損公肥私,最終雍正不得不對他下殺心。

大約在雍正五年的時候,隆科多在邊境與沙俄談判,他再度被查出結黨營私、私藏玉牒,雍正不惜影響談判的事情也要將他逮捕,進而問罪抄家。

同一年的10月份,隆科多被定下了四十一條大罪,被永久囚禁於暢春園附近外圍築屋三楹,長子被撤職、次子被髮配黑龍江,繼年羹堯之後的另一輔佐重臣落下帷幕。

康熙臨終前指定一男人陪葬,雍正登基後,才明白何為帝王之心

總的來說,隆科多被殺屬於咎由自取,但也有著雍正的帝王之心,畢竟一朝天子一朝臣,隆科多、年羹堯都不是自己一手提拔的,飛鳥不盡良弓不藏,一旦沒有利用價值自然會被拋棄。

對此,你有什麼不同的看法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