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治為何將妹妹以皇后禮下葬?1000年後揭開謎團:實在不光彩

謾相思,桃葉桃根,舊家姊妹。——史達祖

在上個世紀的九十年代,一批考古專家發現了一座古墓,這對於經驗豐富的考古學家來說並沒有什麼值得驚訝的事情。

李治為何將妹妹以皇后禮下葬?1000年後揭開謎團:實在不光彩

圖1

可是在專家們仔細查看了墓中壁畫的內容後,他們都不約而同地提出了一個疑問,為何壁畫中的侍女不是少了一隻眼睛,就是沒有嘴巴,進一步觀察發現,缺少的部分看起來像是人為故意破壞的,那為何這壁畫中的侍女臉部的面容會被刻意抹去?這座古墓的主人是誰?

經過仔細地勘測,得知這座墓的主人是李治的妹妹新城公主,可是看著墓中的陪葬品,卻是皇后級別的待遇。

為何李治將自己的妹妹以皇后的禮儀下葬?這其中又有何不可告人的秘密?而在專家瞭解後,卻說墓中的壁畫不光彩?

李治為何將妹妹以皇后禮下葬?1000年後揭開謎團:實在不光彩

圖2

新城公主‍

李治的妹妹新城公主,是唐太宗李世民與長孫皇后的女兒,唐太宗並沒有因為是個女孩就減少對她的關注,相反,新城公主是唐太宗捧在手心裡的寶,而她的哥哥李治也是十分地寵愛有加。

可以說,新城公主是在一個蜜罐里長大的小女孩,也許在現代,她能一直這麼無憂無慮地生活下去。

可是,出生在皇室貴族的孩子就逃不過聯姻的命運,就連新城公主也不例外,即使唐太宗及其一家人都將她捧在手裡,新城公主也不得不接受一個從未見面的男子作為自己的丈夫。

李治為何將妹妹以皇后禮下葬?1000年後揭開謎團:實在不光彩

圖3

出生於皇室的新城公主是幸運的,一出生就有侍女陪在身旁,一日三餐都有專門的廚師變著花樣哄她開心,每天早上起來就有等待著她起身沐浴更衣的隨從,還有專門為她量身定製的衣裳。有一個愛她的父親,有一個寵著她的哥哥。

但同時,新城公主也是不幸的,一出生就沒有選擇自己命運的權利,一出生就

只能呆在由砂礫硬石頭建成的皇宮裡,一出生就註定了她將來的幸福會隨著政治的問題飄忽不定。若是更加不幸的話,就是時代變更,所有親屬陰陽兩地。

婚姻坎坷‍

都說婚姻是女人的第二次重生,這對於每一個女孩來說,都是一個命運的重要轉折,眼看著愈發亭亭玉立的新城公主,唐太宗也開始為新城公主選駙馬。

李治為何將妹妹以皇后禮下葬?1000年後揭開謎團:實在不光彩

圖4

這是唐太宗含在嘴裡怕化了的寶貝,但是也不得不為自己的江山社稷多考慮,將自己女兒的幸福排在下一位。這就是作為一代帝王會面臨的選擇。

對於自己女兒的終身大事,唐太宗也是不敢馬虎,在為朝廷做出貢獻的人中挑選女兒的如意郎君,這一刻的唐太宗,就是簡簡單單的一位希望女兒過得幸福的父親。

於是,一個人在眾多的人群中脫穎而出,那就是曾為朝廷賣力,對唐朝發展起著推動作用的魏徵,唐太宗將主意打到魏徵之子的身上,一是真心希望女兒幸福,二是魏徵跟唐太宗時間之久,他的心裡很明白魏徵是一個怎樣的人,他的兒子自然也是不會差到哪裡。

李治為何將妹妹以皇后禮下葬?1000年後揭開謎團:實在不光彩

圖5

可是,許婚之事剛剛塵埃落定,魏徵就被捲入了一場謀反的風波中,很顯然唐太宗開始懷疑自己的眼光,對魏徵有惻隱之心,在接到確切的訊息後,唐太宗氣急敗壞立馬就取消了婚約。

謀反的風波過去了,然而自己女兒的駙馬還未著落,唐太宗繼續為新城公主挑選駙馬,最終將其許配給長孫詮,這個寵愛新城公主的一位老父親唐太宗,卻沒能親眼看著新城公主出嫁,含憾而終。

婚後的新城公主幸福的日子還沒過幾天,長孫詮的家中突遇變故,一家慘遭流放,而她的丈夫長孫詮流放在外,並遭到了殺害。

李治為何將妹妹以皇后禮下葬?1000年後揭開謎團:實在不光彩

圖6

鬱鬱而終,以皇后之禮下葬‍

新城公主明白這是自己的哥哥所為,但是身為皇室貴族的她不敢反抗,只能默默地忍受著。一系列的變故,讓從未受過這等委屈的新城公主鬱鬱寡歡,愈發地消沉。

愛妹心切的李治,為了讓妹妹好起來,就將妹妹再嫁於韋正矩,可是婚後的新城公主始終忘不了自己的第一任丈夫,最後抑鬱而終。

無法接受自己妹妹離世的訊息後,李治將韋正矩殺害,並以皇后之禮下葬新城公主,並將墓中的壁畫命人將其面部毀壞,在李治看來,是新城公主身邊的侍女沒有照顧好她,才會導致妹妹的離世,既然生前沒有照顧好新城公主,那麼死後也沒臉留著。

李治為何將妹妹以皇后禮下葬?1000年後揭開謎團:實在不光彩

圖7

結語:

其實整件事情看來是李治一手將妹妹推向火坑,而自己卻始終沒有認識到錯誤,而是將這件事的後果怪罪於他人。

可是另一個角度來看,李治也是因為自己從小寵到大的小公主就這麼離自己而去,無法接受事實,就只能將悲傷化為怒火轉移到其他人的身上。在瞭解完事情的全部過程後,考古專家們都紛紛搖頭說這是一件不光彩的事情。

這也很直接地說明,遇到事情不要一味地怪罪身邊的人,也許事情的最終惡果是自己當初種下的種子。每個人都會犯錯,但是可怕的不是犯錯,而是沒有勇氣面對這個錯誤所帶來的的結果。

參考文獻:

《舊唐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