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16帝,為何有19座帝陵,除了明十三陵還有哪裡

明朝作為古代最後一個,由漢族統治的封建王朝,一共擁有276年曆史。從開國皇帝朱元璋,到末代皇帝朱由檢,一共歷經16帝。

其中有13位,死後被葬在明十三陵,明太祖朱元璋、建文帝朱允炆、景泰帝朱祁鈺不在其中。

或許有人會說,這我都知道啊,有些人甚至還去過明十三陵。但實際上,明朝一共有19座帝陵。這就有些奇怪了,明明只有16個皇帝,為何會有19座帝陵呢?除了明十三陵還有哪裡?葬的又是哪些人?那麼今天,我們就來了解一下,明朝的19座帝陵。

明朝16帝,為何有19座帝陵,除了明十三陵還有哪裡

明太祖朱元璋

明孝陵

明孝陵位於南京市玄武區紫金山南麓獨龍阜玩珠峰下,是明太祖朱元璋與馬皇后的合葬陵。洪武十四年,明孝陵開始動工。第二年,馬皇后去世,同年入葬該陵。

之所以叫“孝陵”,是取“以孝治天下”之意,也有說法稱,是因為馬皇后的諡號為“孝慈高皇后”。

明孝陵一直到永樂三年才全部建成,歷時25年,是明清皇陵之首,因此有著“明清皇家第一陵”的美譽。

朱元璋執政時期,明朝的首都在南京,這也是他沒有入葬明十三陵的原因,因為明十三陵是後來才在北京修建的。

明朝16帝,為何有19座帝陵,除了明十三陵還有哪裡

明孝陵,清朝康熙親題“治隆唐宋”碑

明十三陵

這是大家最為熟悉的明朝帝陵,位於北京昌平區天壽山麓,因為朱棣登基後,決定遷都北京,所以自然要在北京修建帝陵。當朱棣的原配徐皇后去世後,他隨即下令立馬動工,

所以第一個入葬明十三陵的,就是徐皇后。

而起初這裡並不叫“十三陵”,畢竟皇帝不能未卜先知,預料到這裡會埋葬十三位皇帝。而最後被葬在的這裡的十三位皇帝,分別是:

明成祖朱棣(長陵)、明仁宗朱高熾(獻陵)、明宣宗朱瞻基(景陵)、明英宗朱祁鎮(裕陵)、明憲宗朱見深(茂陵)、明孝宗朱祐樘(泰陵)、明武宗朱厚照(康陵)、明世宗朱厚熜(永陵)、明穆宗朱載坖(昭陵)、明神宗朱翊鈞(定陵)、明光宗朱常洛(慶陵)、明熹宗朱由校(德陵)、明思宗朱由檢(思陵)

明朝16帝,為何有19座帝陵,除了明十三陵還有哪裡

明十三陵

景泰陵

景泰陵埋葬的,是明宣宗朱瞻基的兒子、明英宗朱祁鎮的異母弟朱祁鈺。正統十四年,明英宗聽信宦官王振慫恿,御駕親征瓦剌,結果被俘虜。

在迫於無奈的情況下,群臣擁立任監國的郕王朱祁鈺登基,是為明代宗,改元景泰,因此也稱景泰帝。

後來明英宗復位,朱祁鈺病逝,前者將其帝號去掉,降為郕王。

為了洩憤,又把朱祁鈺的壽陵搗毀,將其以王禮葬在金山口。

明憲宗即位後,恢復了景泰帝號,於是將原來的墓擴修為皇陵。明世宗即位後,又將這裡整改,把綠瓦改為黃瓦,讓這裡真正符合帝陵規制。

也是因為這一點,所以朱祁鈺沒有葬在明十三陵。

還有一位沒在明十三陵的皇帝,就是建文帝朱允炆,因為他在靖難之役後下落不明,所以沒有屬於他的帝陵。

明朝16帝,為何有19座帝陵,除了明十三陵還有哪裡

景泰陵

明祖陵、明皇陵

朱元璋稱帝之後,在江蘇省淮安市盱眙縣洪澤湖西岸,建造了明祖陵。

顧名思義,這裡埋葬的是老朱家的祖宗,就是朱元璋的祖父朱初一、曾祖朱四九、高祖朱百六。

其中後兩者只是衣冠冢,由於朱元璋分別追尊他們為裕皇帝、恆皇帝、玄皇帝,因此這也是皇陵。

至於明皇陵,則是朱元璋為父母、兄嫂修建的,位於安徽省鳳陽縣城南。

這裡雖然不是嚴格意義上的帝王之陵,但其制度與明孝陵、明十三陵是一樣的。

明朝16帝,為何有19座帝陵,除了明十三陵還有哪裡

明祖陵

明東陵

明東陵埋葬的,是朱元璋最喜愛的兒子朱標。

朱元璋稱帝之後,就立朱標為皇太子,用盡心血培養他。可惜朱標英年早逝,朱元璋追諡兒子為“懿文太子”。

朱允炆即位後,便追尊父親朱標為孝康皇帝,廟號興宗,明東陵也由太子陵,升級為皇陵。

明顯陵

由於明武宗朱厚照沒有子嗣,所以他駕崩後,皇位由堂弟朱厚熜繼承,就是明世宗。群臣認為朱厚熜是小宗入繼大宗,理應該與堂兄朱厚照一樣,尊明孝宗為皇考(即宗法意義上的父親),但朱厚熜堅持要尊生父,興獻王朱祐杬為皇考,因此君臣產生了“大禮議”之爭。

嘉靖二年,明世宗下令,將生父原本的興獻王墓由黑瓦改為黃琉璃瓦。

嘉靖三年,明世宗加尊生父為“獻皇帝”,將興獻王墓正式更名為“顯陵”。

嘉靖十七年,他又為生父追尊廟號“睿宗”。嘉靖二十七年,正式恭迎獻皇帝神主入太廟。

明朝16帝,為何有19座帝陵,除了明十三陵還有哪裡

明顯陵

所以為何會出現19座帝陵,是因為有明孝陵、明十三陵、景泰陵,分別埋葬了15位官方認可的明朝皇帝。另外的明祖陵、明皇陵、明東陵、明顯陵,都是明朝皇帝追尊自己的父親(以及祖先),導致陵墓規格升級為皇陵,這便出現了19座帝陵的現象。現在大家明白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