統萬城 中國早期建在沙漠之上的都市, 黃河流域內最堅固的城池

三國兩晉南北朝

時期,榆林被

匈奴

等北方少數民族佔據,匈奴大夏國君主

赫連勃勃

曾在榆林

靖邊縣

城北58公里處的紅墩界鄉建都統萬城,因其城牆為白色,當地人稱

白城子

赫連城

。它是匈奴族在人類歷史長河中留下的唯一一座都城遺址,是中國北方較早的都城, 已有近

1600年

歷史。

統萬城 中國早期建在沙漠之上的都市, 黃河流域內最堅固的城池

大夏

龍升六年(413),赫連勃勃令

叱幹阿利

為將作大匠,徵發胡漢人民十萬人,開始建造統萬城。叱幹阿利採用“

蒸土為城

”的方式建築統萬城,驗收的時候,用大錐刺城牆,錐入一寸,則殺築城的工匠,把屍體築入城牆內。真興六年(424),歷時11年的大夏國都成竣工。勃勃說:“朕方統一天下,君臨萬邦,可以

統萬

為名”。和中原地區的都城大多坐北朝南不一樣,統萬城坐西朝東,這可能和匈奴尚東、崇拜太陽昇起的地方有關。勃勃在西城開四門,東門叫“招魏”、南門叫“朝宋”、西門叫“服涼”、北門叫“平朔”,彰顯他一統萬國的野心。

統萬西城牆基厚約16米,東城牆基厚約10米。叱幹阿利築造的城牆直到今天連用指甲摳下個土粒都很困難。這也是統萬城最引以為傲的地方,因為它有著強大的三道防禦能力。

統萬城 中國早期建在沙漠之上的都市, 黃河流域內最堅固的城池

第一道是護城河,由紅柳河、納林河夾道形成三角臺地,兩面臨河,統萬城坐落其中;第二道是外郭城,是外圍的一道城牆。而在東西兩城城垣上都修建有“馬面”,它的使用是為了與城牆互為作用,消除城下死角,自上而下從三面攻擊敵人。考古發掘南面的這些寬大的馬面是空心的,內部建有倉庫,透過梯子上下出入。可見,統萬城的馬面是一個融作戰、軍需、軍械為一體的平戰兩用堡壘,在世界築城史上尚未見有先例。中國構築空心馬面的歷史比11世紀波羅的海羅斯城的石頭城塔早6個世紀。

2013年,陝西考古工作者在統萬城西城南垣的部分馬面、城垣外,發現了近40個密集排列的柱洞,城牆前還發現了鋪設在地上、用於扎戰馬馬蹄的“鐵蒺藜”,每個鐵蒺藜由4根鐵刺組成,一頭向上。這種鐵蒺藜可以預防敵人接近城牆。考古發掘表明,這些“虎落”,與夯土城垣、馬面、垛臺、護城壕、鐵蒺藜等,共同築起了統萬城的第三道立體防禦體系。

統萬城 中國早期建在沙漠之上的都市, 黃河流域內最堅固的城池

專家說,有了這三道防禦體系,統萬城可謂固若金湯,在當時已經是黃河“幾”字區域內最堅固的城池,代表了當時城市防禦的最高水準。北魏

酈道元

《水經注》

中則說統萬城周邊有沙丘。考古發掘證實,鑽探發現距地面13米下的城牆是直接坐落在沙之上,因此學界認為“

統萬城是我國早期建築在沙漠之上的都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