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麗棒子"的起源背後還有這樣的趣事

一提到“高麗棒子”大家都會聯想到朝鮮人也包括韓國人。這個稱呼讓朝鮮人極其厭煩覺得輕蔑,它的由來更有千奇百怪的說法。

"高麗棒子"的起源背後還有這樣的趣事

由於朝韓地處位置偏北,農作物收成一直欠佳,朝鮮至今還有很多人因吃飯而發愁。所以,他們就種植耐旱,耐寒的玉米作為主要農作物,中國把玉米叫棒子,而古代朝韓地區就叫高麗,得來“高麗棒子”。這種說法有些戲稱的味道,正統點的如下:

"高麗棒子"的起源背後還有這樣的趣事

高麗(朝鮮)早在千年前就對中國稱臣,屬於附屬國。在他們國家的制度中有些身份低微的僕役,在韓語中稱作“幫子”。而高麗一直依靠中國的幫助生存發展,猶如中國的僕役一般,漸漸的有人說出了“高麗幫子”一次,後演變成“高麗棒子”。

"高麗棒子"的起源背後還有這樣的趣事

這兩個說法顯然後者更為靠譜,但四個字流傳開來並帶有貶義之意還是有段漫長的歷史過程的。據記載早在乾隆年間,朝鮮使團就與中國百姓產生糾紛間隙。

"高麗棒子"的起源背後還有這樣的趣事

為了與清廷交好獲得更多的實惠,朝鮮經常派使臣來京進貢,用小恩小惠換走大利潤。途徑必過高橋堡,一次使團在住宿休息時稱遺失了貢品,地方官怕受牽連,就重則的當地居民。

"高麗棒子"的起源背後還有這樣的趣事

自此後再有使團經過之時,當地居民不在接待。無獨有偶,使團進京還需要渡河,一次渡河的過程中船翻了,貢品跌落水中,使團把責任推脫到船家身上,當地居民又遭殃了。

"高麗棒子"的起源背後還有這樣的趣事

這是兩個有史料記載的事件,據民間說:由於清廷好面子,每次朝鮮使團都能滿載而歸,所以到訪的次數越來越頻繁,而使團中僕役“幫子”經常沿途幹些偷雞摸狗的事情,讓沿途百姓叫苦連連。時間久了之後,大家都說“高麗棒子”又來了,大家關好門不要理他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