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計服裝開娃衣店,她在“娃娃屋”裡造夢

在虹橋路188號元福大廈的28層,有一家特別的“服裝店”。即便是五一小長假,這裡依然大門緊閉,只有亮起的燈牌顯示店鋪在營業中。按下門鈴,店員才會開門。走進門,又彷彿穿過了哆啦A夢的“變大變小隧道”,來到一個迷你的世界——貨架上滿滿當當全是巴掌大的毛衣、T恤、連衣裙,桌子上擺著不足手指長的高跟鞋……這些“袖珍服裝”,是設計師藍月為BJD娃娃設計的。

設計服裝開娃衣店,她在“娃娃屋”裡造夢

圖說:貨架上巴掌大的娃衣 受訪者供圖

成為一名“娃媽”

BJD娃娃,又稱球關節娃娃,指的是關節處由球形接頭連線起來的、可活動的娃娃。擁有BJD娃娃的玩家,一般自稱“娃爸”“娃媽”。

80後的藍月也是一名“娃媽”。設計專業出身的她最初接觸娃娃是在十多年前,她的一位朋友購買了一隻。當時網購還不發達,購買娃娃要花幾個月時間,發郵件到國外娃社訂購,再到郵局匯款,最後等待到貨。那時娃娃種類也少,一隻都要好幾千元。所以開始時藍月對朋友也不太理解,直到她們一起去公園裡拍照。“那是我第一次見到實物,娃娃穿著華麗的裙子,妝容也非常精緻,可以擺各種動作,太好看了!”之後,藍月就打聽了訂購的方法,正式成為了“娃媽”。

設計服裝開娃衣店,她在“娃娃屋”裡造夢

圖說:藍月和她的娃娃 新民晚報記者 吳旭穎 攝

要成為“娃爸”“娃媽”,門檻不低。“門檻”指的並不是價格,隨著娃娃種類越來越多,幾百元也能擁有一隻不錯的娃娃,但要想玩好娃娃,需要一定藝術素養。給娃娃換衣服、化妝要懂色彩、懂搭配,拍照、拍影片也要會構圖、會編輯、會攝影。藍月說:“這可能也是BJD娃娃一直比較小眾的原因。”

從小想當服裝設計師的藍月,並不滿足於常規玩法,她開始給娃娃製作衣服。一開始,對縫紉剪裁、衣服版型一點也不瞭解的藍月,並不能完成理想的設計。“我買了臺縫紉機,第一次轉就哐當一下,我還以為要軋到手,嚇了一大跳。然後我還不會做袖子,所以只能做抹胸裙。”

設計服裝開娃衣店,她在“娃娃屋”裡造夢

圖說:藍月正在製作娃衣 新民晚報記者 吳旭穎 攝

之後,藍月又在網上找到幾個BJD娃娃的交流論壇,與天南海北的“娃媽”“娃爸”交流,摸索著製作更復雜的樣式。除了做衣服,藍月還給娃娃換不同妝容,一些同好在網上看到她發的照片,就請她幫忙給自己的娃娃化妝。“一開始都是免費的。後來越來越多忙不過來了,就象徵性地收一點費用。再後來,我給娃娃化妝、做衣服的收入比工資還高,就辭職了。”

設計服裝開娃衣店,她在“娃娃屋”裡造夢

圖說:娃娃身上的衣服都是藍月自己設計製作的 新民晚報記者 吳旭穎 攝

“摸著石頭”做設計

這家名叫“藍月的娃娃屋”的實體店,是2008年開的。藍月說,自己喜歡娃娃,所以即便創業也秉持著“用愛發電”的想法。開這家店的初衷,並不是擴大經營。“上海的朋友都喜歡約個地方當面把娃娃給我,避免快遞損傷。有時候我晚到,就問她們之前在幹什麼,她們總說在閒逛。我就想,不如開一家小店,給大家一個聚會聊天的地方,順帶也賣些娃娃用品。”又因為玩家都愛給娃娃拍照,藍月便專門定製了娃娃尺寸的傢俱、佈景,把店裡的一角變成了“娃娃攝影棚”。

設計服裝開娃衣店,她在“娃娃屋”裡造夢

設計服裝開娃衣店,她在“娃娃屋”裡造夢

設計服裝開娃衣店,她在“娃娃屋”裡造夢

設計服裝開娃衣店,她在“娃娃屋”裡造夢

圖說:店裡的“娃娃攝影棚” 新民晚報記者 吳旭穎 攝

設計娃衣並非易事。除了藍月,店裡只有一位設計師擔子。她們倆會從布料、時裝釋出會、油畫、文學作品中汲取靈感,比如擔子設計的暢銷款“小獵人和小紅帽”,就是取材於童話《小紅帽》。為此,她們人手一本小本子,一有想法就畫下來,還常常跑去國外布料市場找素材。擔子還去東華大學進修了服裝設計。藍月說,“娃娃的衣服一點也不比人的好做,相反的,尺寸小、更精細,做起來更難。而且每款娃娃的樣子多多少少有些差別,就算到了現在,每次設計製作時還會有各種各樣的問題,都得摸著石頭過河。”

設計服裝開娃衣店,她在“娃娃屋”裡造夢

圖說:擔子記錄靈感的小本子 新民晚報記者 吳旭穎 攝

開一家娃娃服裝店,也比普通服裝店更難。BJD娃娃比較貴重,普通客人又不知情,容易碰壞。但若是把娃娃放進玻璃櫃,對“娃爸”“娃媽”來說,又失去了互動的樂趣。藍月只好在店裡貼上提示語,還和店員一起給客人科普。最後,藍月索性搬到現在這棟辦公樓裡。“娃娃玩家比較‘宅’,瞭解我們店鋪都是透過網路。臨街的門面對我們來說並不必要,搬到寫字樓裡租金比較便宜,損壞娃娃的風險也小。”

設計服裝開娃衣店,她在“娃娃屋”裡造夢

圖說:藍月的店鋪 受訪者供圖

“娃娃屋”裡造夢

雖然銷售主要靠線上,但藍月對實體店仍抱著一種情懷。“我覺得玩娃娃需要一個線下的視窗,讓大家互相認識,聚會交流,感受文化氛圍。”在這間“娃娃屋”,藍月見證了BJD娃娃文化被越來越多的人所瞭解。

曾經有一位60多歲的奶奶,在電視上看到了BJD娃娃的新聞,就讓兒子打聽到藍月的店,託她買兩隻娃娃。奶奶說:“我這麼大年紀了,要任性一次!圓自己一個美麗的夢。”

設計服裝開娃衣店,她在“娃娃屋”裡造夢

圖說:店裡的“小模特” 新民晚報記者 吳旭穎 攝

還有像擔子這樣的“老顧客”,後來成了藍月的同伴。有一次,藍月看到擔子的娃娃穿了一條設計新穎、做工細緻的新裙子,便問是哪裡買的。得知是擔子自己設計、製作的,藍月就邀請擔子畢業後來店裡工作,這才有了店裡的第二位設計師。

也有外來的投資者,看到藍月的店,認為這是個賺錢的行業。前幾年,上海一下子開了七八家類似的實體店,但沒過多久又通通關閉。藍月說:“這並不是一個很容易賺錢的行業,如果你喜歡,每天都會很有幹勁;如果單純只想賺錢,確實很難堅持。”

設計服裝開娃衣店,她在“娃娃屋”裡造夢

圖說:店裡的“小模特” 新民晚報記者 吳旭穎 攝

當然藍月也見過一些家長,對娃娃抱有偏見,認為孩子玩娃娃是浪費時間和金錢,甚至在店裡破口大罵。藍月便會告訴他們:“玩娃娃是一個很好的愛好,孩子能學會化妝、服裝設計、攝影等技能,甚至像我這樣把愛好變成事業。”

藍月認為,玩BJD娃娃,是一種對美的想象和追求。給娃娃設計衣服時,自己就像一個造夢師。人的樣貌是受自然限制的,但娃娃有著無限的可能,很多“娃爸”“娃媽”都是將自己對美的追求和想象,投射在了娃娃身上。(新民晚報記者 吳旭穎)

【來源:新民晚報】

宣告:此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若有來源錯誤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權益,您可透過郵箱與我們取得聯絡,我們將及時進行處理。郵箱地址:jpbl@wccm。sinane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