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280 雨中漫步京城兩大寺院(下)

離開法海禪寺,腦海中依然是那美輪美奐的明代壁畫。手捧著意外得來之物《水月觀音圖》銅畫,雖然手指凍得有些發麻,但依然嘴角上揚,心滿意足,不虛此行、不虛此行。

細雨中驅車前往18公里以外的另一座寺廟——-大覺寺。話說我在2020年夏季,曾經和幾個朋友到大覺寺爬山,居然都沒有去寺廟拜拜。看來,有些沒有修完的功課,總是會在合適機會再現。

如果說法海禪寺讓人難以忘懷的人文藝術創作,那麼,大覺寺給我最大的震撼就是時間和自然的力量。

大覺寺始建於遼代鹹雍四年(1068年),距今已近千年。大覺寺又稱西山大覺寺,大覺禪寺,位於北京市海淀區陽臺山麓。最初稱清水院,金代時大覺寺為金章宗西山八大水院之一,後改名靈泉寺,明重建後改為大覺寺。

光是一個名字就更改數次,在過去的近1000年的歷史中,它又經歷怎樣的風雨和時代變遷帶來的影響呢?

寺院建築寺院坐西朝東,山門朝向太陽昇起的方向,可以看出遼國時期契丹人朝日的建築格局。大覺寺佔地6000平方米,八絕:古寺蘭香、千年銀杏、老藤寄柏、鼠李寄柏、靈泉泉水、遼代古碑、松柏抱塔、碧韻清池。

大覺寺以清泉、古樹、玉蘭、環境優雅而聞名。院落內隨處可見的都是成百上千年的古樹。300年的玉蘭、1000年的銀杏和古柏,靜靜地矗立在那兒,樹下的我們顯得格外的渺小。老樹皮的紋理清晰可見,自然形成的節和凸起,就像一個天然的藝術品。不得不感嘆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對自然由衷地多了一份敬畏。

1000年,歷經風雨、飽經滄桑,這些古樹依然在那裡。難以想象,在那粗壯的樹幹下,深藏在地表下的根系會有多發達,延伸的有多深,才能讓為自己源源不斷地供應養分、得以存活。四季更迭,在枯枝敗葉的秋季後,北方是長達半年之久的寒冷乾燥的冬季。每每擔心它們不會在春季復活時,樹都會在春風拂面時發出嫩芽、在炎熱的夏季枝繁葉茂。

樹,真的是特別有靈性的生物。有一個朋友說,當我們遭遇不幸,身心疲憊時,就去環抱大樹,那具有療愈的作用。我曾經嘗試過久久地環抱一棵大樹,真的會感受到自己好像連線到了它的能量,心都會慢慢靜下來……

寺院內清池中游動的金魚,佔滿了整個池塘,數不勝數,據說是有人拿著金魚來這裡放生所致。愛做詩和題字的乾隆自然會留下印記,“乾隆御筆”的字樣在玻璃罩子內的石板上清晰可見。全寺的最高點矗立著迦陵舍利塔,又稱大覺寺塔,是清代雍正年間寺內住持迦陵禪師的墓塔……

細雨中漫步在這千年古剎之中,隱隱地感受到是歲月沉澱的厚重感,讓人心安。

我們,做為大自然的一部分,能留下什麼可以讓後人緬懷和記憶的?雁過留聲、人過留名。在我們離開這個世界後,還會有多少人會記得我們?

希望,我們每一個人有一天離開的時候,不僅會說:我來過、活過、愛過,也會說:我留下過……

No.280 雨中漫步京城兩大寺院(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