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實突破之博山】文旅之都的博山底氣

【落實突破之博山】文旅之都的博山底氣

在陶琉古鎮,琉璃匠人向遊客展示技藝。

【落實突破之博山】文旅之都的博山底氣

紅葉柿巖旅遊區

2020年,是博山區文化旅遊大繁榮、大發展、大收穫的一年。

煙火猶存的顏神古鎮——古窯村、移步異景的紅葉柿巖旅遊區、山清水秀的三水源生態旅遊度假區、古樸蜿蜒的齊長城……博山區因四時而變的風物景貌,源遠流長的顏神文化,它們是文化旅遊產業發展的深厚底蘊。

因地制宜、突出特色,博山區文化旅遊工作以“一個目標、三個聚力”為戰略部署,以發展全域旅遊為指引,狠抓專案建設,繁榮公共文化,精準宣傳營銷,攻堅克難、奮力拼搏,終在2020年得以全面開花並結出累累碩果,文旅之都建設也因此實現了飛躍式前進、跨越式發展。

“三駕馬車”領跑文旅加速度

“雖是土生土長的山東人,還不知道有這麼一個旅遊的好去處。我們來之前是真沒想到博山的雪景這麼美,博山菜如此好吃。”

紅葉飄落,白雪又至。從青島出發在山東自駕遊的張先生一家,沒有趕上紅葉柿巖旅遊區的漫山紅葉,但是在這寒冬時節欣賞到了雪落松間、水汽氤氳的別樣景緻。可遇不可求的山間雪景,讓張先生一家感到不虛此行。

“你知道‘三駕馬車’嗎?除了我們已經去過的紅葉柿巖,還有顏神古鎮——古窯村和三水源,這都是我們在玩的時候知道的。”1月24日,張先生驕傲地向記者介紹道。

讓張先生驚喜的是,不來博山不知道,原來這裡有那麼多“道道兒”可玩、可看、可吃。現在在他眼中,博山區可是山水勝地、文化名城。看來他的自駕遊計劃要在博山“耽擱”幾天了。

多點培育,重點打造,博山區文旅產業的繁花盛放貫穿了2020年的每一寸時光。像張先生一樣,來到博山區的眾多遊客,無不被博山星羅棋佈的文化旅遊景點所震撼。這其中,煥然新生的顏神古鎮——古窯村、層林盡染的紅葉柿巖旅遊區、風光旖旎的三水源生態旅遊度假區,三駕文化旅遊馬車率先揮鞭疾馳,跑出了博山文化旅遊的發展樣板,也將博山區文旅事業發展推向了新的高潮。

博山區依託優質工業資源和自然資源,在綠水青山之中大力發展文旅產業,變現現有優質資源,因地制宜、突出特色、以點帶面,營造了濃厚的文化旅遊氛圍。

“三駕馬車”領跑在前,岜山、北場花海、九龍峪等40餘個文旅專案叢集成片在後,不斷提升著博山文旅產業發展的凝聚力和競爭力。首個國家地理營地進駐博山區,“網紅打卡地”屬性渾然天成,美食美器節、紅葉節等眾多節慶活動更是大大增強了博山文旅的曝光率和知曉率。

在“三駕馬車”的帶領下,博山區2020年國慶、中秋假期完美收官。為期8天的國慶、中秋長假,博山區共接待遊客44。89萬人次,綜合收入達7182萬元。博山高速路口進入車輛達到22萬輛,文旅市場實現井噴式爆發。

在一房難求、一餐難求、一車位難求之下,博山區文化旅遊這隻“潛力股”秒變“績優股”,整個城市從冷清落寞中“脫胎換骨”。街頭巷尾熙熙攘攘,山間林野歡聲笑語,全域旅遊的時代已然到來。

領跑文旅加速度

“就這麼隨意地走在博山的街道上,孝婦河穿城而過,遠看藍天、青山,近瞧琉璃美食,怡然自得,好不愜意。”

1月25日,山東理工大學美術學院大四學生孫彤利用寒假時間來到博山區,為自己的畢業設計找尋創作素材和靈感。但是來了已有幾天,孫彤的畢業設計沒有任何進展,拍照技術倒精進了不少,體重也快要“失控”了。

“這哪兒是工業城市啊,分明就是旅遊城市嘛,到處都是好看的、好玩的、好吃的。這誰忍得住。”孫彤說。

如孫彤所言,如今的博山區已不是當年那個機器轟鳴、濃煙滾滾的博山。美食、美器、美景以及厚重的歷史文化,已經在博山區發展全域旅遊,推動新舊動能轉換、產業轉型升級和文旅融合高質量發展的浪潮中成了全新“動力”的代名詞,也是博山區成功建立省級全域旅遊示範區的“底氣”。

“‘旅遊+’給當下旅遊業提供了新思路,而‘全業態+旅遊’給博山區的未來發展帶來了新出路。”

1月26日,博山區文化和旅遊局黨組書記、局長王偉告訴記者,省級全域旅遊示範區的建立,是博山區以滾石上山、奮力拼搏的精神,克服種種困難,全力推進的結果。

在省級全域旅遊示範區的建立過程中,博山區全行業抓提升,以重點文旅專案為抓手,做好“存量”提質和“增量”提質,夯實建立基礎,增加了博山區文旅品牌硬實力。

全域旅遊資源聯動統籌,提升品牌影響力。省級全域旅遊示範區的建立成功,讓博山區文旅產業的進一步發展找到了新的道路。而作為博山區特色的陶琉產業,更是看到了行業振興的曙光。

“2021年是‘十四五’開局之年,也是落實突破之年,我們將搶抓新經濟發展的重大機遇,充分發揮國家文化出口基地的品牌優勢,提升中國琉璃之鄉、中華陶琉文化城的品牌價值,著力在‘專案建設、產業升級、人才培養、產品創新、宣傳推廣’五個方面創新突破。”

博山文化研究院院長、博山陶瓷琉璃中心主任劉蓮靜告訴記者,博山區的陶琉產業將繼續引進新工藝、研發新產品,不斷完善陶琉產業發展鏈條,打造陶琉產業發展叢集,持續深化陶琉產業的多元賦能、品牌再造,讓博山陶琉實現真正意義上的脫胎換骨。

省級全域旅遊示範區的建立成功,激發了博山區文化和旅遊市場的內生動力,更多的旅遊資源參與其中,成就了博山區全域旅遊發展的新起點,開啟了文化和旅遊融合發展的新徵程。

全域旅遊開啟文旅新局面

“文旅產業既是吃‘老天爺’的飯,也是吃‘老祖宗’的飯。”博山區文化和旅遊局黨組書記、局長王偉表示,文旅產業發展離不開自然資源和歷史文化。

根植於深厚歷史文化底蘊,滿足新時代消費需求,博山區文旅產業在“新”和“舊”的灌溉下展現出勃勃生機。在對待發展根基和動力的傳統文化遺產上,博山區並未“有了媳婦兒忘了娘”,傳統文化的繼承和文物保護適應了文旅產業的發展。在這個過程中,齊長城再一次重現了往日的雄姿。

眾所周知,齊長城遺址博山段橫亙博山區7個鄉鎮、26個村莊,跨經136座山峰,全長共計78。1公里,見證了博山的歷史變遷,也承載著博山人的記憶和鄉愁。

“為了大幅提升齊長城歷史底蘊、文化內涵、景觀特色、旅遊休閒等的線性帶動優勢,博山區大力加強了對齊長城的保護和開發利用。”王偉談起齊長城來感慨萬千。

如王偉所說,博山區在文旅產業發展的過程中發揮了齊長城的文化底蘊,推動文物長制的落實,建立區、鎮、村黨委、政府負責人層層掛包各級文物保護單位的文物長制組織體系,加強了齊長城本體的保護性修繕。

齊長城沿線的景觀各有特色,石門景區、嶺西景區是“有故事”的文化遺址,紅葉柿巖依託自然景觀融合發展,原山景區、北場花海更是自然景觀與人文精神相融合的旗幟。

“‘塑景觀、通斷點、重文脈’文旅融合發展策略的實施讓齊長城更好地融入到了文旅產業發展中。”王偉說。

博山區透過打造文化建築及標誌景點,利用齊長城這條大景觀軸,將原本被分割的景區融合,用文化營造和串聯,創造了超高人氣的眾多博山網紅點、打卡地,形成了虛實對比、穿越時空的對話,為文旅融合蹚出了新路子。

“2021年,我們將以更高標準、更高質量鞏固提升省級全域旅遊示範區建立成果,向建立國家級全域旅遊示範區目標衝刺。”王偉說。

回望2020年,累累碩果已成過往;展望2021年,博山將在文旅發展之路上大踏步前進。

大眾日報淄博融媒體中心記者姜濤孫良棟李振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