廈門中山公園正在美顏 文化景觀、植被、水體等提升展開

廈門中山公園正在美顏 文化景觀、植被、水體等提升展開

醒獅廣場動工。

臺海網8月14日訊 據廈門日報報道 隨著中山公園綠化景觀改造提升工程正式動工,園內正悄然發生著變化。昨日,在中山公園走訪瞭解到,東半園改造已率先啟動,文化景觀、植被、水體、設施等專案提升工程逐步展開。

本次改造系2017年來第二次大提升,施工總面積約10。6公頃,其中水系達2。48公頃。

三座大門開展修復 綠植實現“花開四季”

昨日下午,來到中山公園,南門附近已經支起了腳手架,工人們正在對大門外立面進行修復、清洗,西門與北門的改造也在同步進行。“三座大門已建成多年,主體結構雖穩固,但外立面上曾出現過表皮脫落、垂珠掉落的情況,修復工作刻不容緩。”專案負責人說,之後還將為三處大門增設夜景燈。

專案動工後,公園南大門封閉,思明區市政園林局在南門與少兒圖書館間開設了通道,供市民通行。沿道路前進,只見工人們正在對“天下為公”石雕進行清洗、修補及字跡重描;音樂亭重建工作在原址上展開;工人們正用“酸洗”等方式清洗醒獅球雕塑……

為保障園內原有綠植景觀,在靠近植被區域作業時,施工隊會格外小心,儘量減少使用大型工程機械,保證植株根系不被破壞。

“公園的植物整體基底好,但部分割槽域有植被老化、生長雜亂等現象。”設計人員說,綠景改造堅持“留、理、營、彩、新”策略,以公園現有的鳳凰木、洋紫荊等植物為基礎,在公園東南側新增櫻花、紫花風鈴木等樹種以及耐陰的地被,以此營造“花開四季”的景觀效果。

“生物+科技”雙管齊下

讓公園水體“活”起來

此前,中山公園由於沒有外水補給,基本處於“靠天吃飯”的狀態,水迴圈及水體自淨能力較差。“讓中山公園的水‘活’起來”成了改造提升工程的重要目標。

在公園湖畔,看見改造前期準備工作正逐步落實:東半園的錦鯉等魚類已先行遷移到未改造園區,排水、清淤工作正同步進行。專案負責人告訴,下一步,他們將在水底加裝淨化裝置,並在水域內種植菖蒲、蒲草等植物,實現“生物+科技”措施雙管齊下。同時,他們還將在有條件的地區,設定草坡入水駁岸及梯級駁岸,營造水岸生態環境,實現水環境可持續發展。

此外,公園還將構建智慧公園系統,其中包括水環境監測、智慧服務、智慧澆灌管養等八個子系統。( 謝嘉迪)

作者/來源:臺海網

廈門中山公園正在美顏 文化景觀、植被、水體等提升展開

宣告:版權歸原創所有,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資訊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與本網聯絡,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