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祥於宋,興建於明,第三批中國歷史文化名鎮,廣西賀州黃姚古鎮

廣西黃姚附近還有什麼景點

黃姚古鎮,位於廣西賀州昭平縣東北部,黃姚是有著近千年歷史的古鎮,發祥於宋朝年間,興建於明朝萬曆年間,鼎盛於清朝乾隆年間。由於鎮上以黃、姚兩姓居多,故名‘’黃姚‘’。黃姚古鎮2007年被國家文物局列為第三批‘’中國歷史文化名鎮‘’; 2009年被國家旅遊局批准為4A景區。

發祥於宋,興建於明,第三批中國歷史文化名鎮,廣西賀州黃姚古鎮

黃姚古鎮周圍酒壺、真武、雞公、疊螺、隔江、天馬、天堂、牛巖、關刀等九座山脈,從四周聚向古鎮。三條小河姚江、小珠江、興寧河交匯於古鎮。居民多為明末清初因避戰亂或經商等原因遷徒至黃姚的移民,遷至黃姚後多以經商為生,家境普遍富裕。民居建築多以祠堂為中心修建並向外輻射。黃姚古鎮現有八大姓氏,九個宗祠,兩個家祠,民居建築多為同一姓氏圍繞祠堂周圍居住。因此在住宅的建築考慮上,更多的是出於抵禦戰亂與盜賊搶掠財物的防禦與安全需要,無論是單體還是整體的建築佈局都有著較強的防禦功能。

發祥於宋,興建於明,第三批中國歷史文化名鎮,廣西賀州黃姚古鎮

景區看點;廣西省工委舊址位於古鎮寶珠觀內。 1944年冬,日本侵入廣西,桂林淪陷(桂林是當時省工委所在地),廣西省工委在錢興的領導下遷至黃姚,以寶珠觀做隱蔽地開展工作。當時隨省工委疏散到黃姚的還有何香凝、歐陽予倩、千家駒、張錫昌等大批知名人士。為紀念這一段歷史,廣西省人民政府把寶珠觀定為廣西省工委舊址,並於1990年列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和省級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發祥於宋,興建於明,第三批中國歷史文化名鎮,廣西賀州黃姚古鎮

古戲臺位於姚江邊,寶珠觀東側。 始建於明朝嘉靖三年,也就是1524年的黃姚古戲臺。它屬單簷歇山木石磚瓦結構,整座戲臺平面呈‘’凸‘’字形,是一座八柱式,帶後臺、廂臺、邊欄的亭閣式戲臺。

鯉魚街位於古鎮東面的鯉魚街路中。 古時候,工匠們在鋪砌石板街時,遇到了一塊突起的天然岩石,於是他們將這塊石稍加修飾,鑿成了這條長約2尺的鯉魚,稱之為‘’盤道石魚‘’。這條街也叫‘’鯉魚街‘’。

仙人古井距離源頭雞公山約兩三公里,佔地約50平方米,有1米多深,分為5口。 古鎮上的人把這井的水稱為神仙水。第一口井是專供居民飲用的,第二口井是洗菜用的,第三、第四、第五口井是洗衣服、洗農具用的。每年的農曆七月七日為‘’取水節‘’,那天的中午十二點鐘以前,鎮上的群眾都來這裡上香取水。

安樂寺在黃姚安樂街。 明朝萬曆26年(1573年),土人為排斥到這裡謀生的漢人,經常出來搶掠錢財,於是他們以鳥羽檄(急文)呈上,請知事和府臺知府派官來治理,當時知府派千戶李道清率官兵討平了土民之亂。為了感激平定叛亂之有功官兵,黃姚民眾集資建了這個寺,起名‘’安樂寺‘’,立寺公神像(李道清)永遠紀念。當時是清朝初年(1644年),至今已有360多年曆史了。

錢興烈士塑像矗立在黃姚鎮寶珠觀中共廣西省工委紀念館前的小廣場上,塑像高3米,玻璃鋼塑造。塑像基座高2。6米,寬1。5米,臺基邊長1。1米,臺下階梯三級總高0。5米,為花崗岩結構。 這一尊塑像是為了紀念中共廣西省第一任工委書記錢興於1986年興建的。

守望樓在龍畔仙山祠下。 這座城樓是黃姚古鎮的一個關鍵城樓,這城樓的作用就是守關、遼望。每逢初一、十五,都有人到此處來上香,祈求平安。

司馬第位於龍畔街52-53號。 這裡的‘’司馬‘’不是姓氏,而是官職。‘’司馬‘’有幾種解釋:一是兵部尚書的別稱;二是府州通判的別稱;三是同知的俗稱。據史料記載,這戶人家姓莫,明朝時當的‘’司馬‘’官,即是府州通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