滿族人將滿語和漢語相融合,造就了北京話與老舍獨有的幽默

滿族人說什麼語言

直書“老舍”二字,在我這個作晚輩兒的來說是不恭敬的。打從我記事兒的時候起,就管他叫“二爹”,這是北京人的稱呼,就是二叔。他並不是我的親叔叔,但這也無妨,反正是挺親近的。他雖然離開我們已經多年,可打心眼兒裡覺著,二爹還活著!

滿族人將滿語和漢語相融合,造就了北京話與老舍獨有的幽默

北京人藝話劇《駱駝祥子》劇照

滿族人將滿語和漢語相融合,造就了北京話與老舍獨有的幽默

駱駝祥子插畫 選自蘇寧雲商網

語言是互相滲透融合的。進關的滿族旗人雖少,卻主要聚居在北京,相對來說並不少,又處於統治地位,當他們學習漢族語言文字的時候,並非簡單地“放棄”滿語,而是互相“同化”,不僅僅是哈爾濱、齊齊哈爾、薩琪瑪、格格這些滿語的地名、稱謂直接進入漢語,更重要的是語音、腔調、詞彙的融合,共同創造了大家都聽得懂、聽得明白的優美的北京話。二爹的幽默,令人笑中落淚。依我看,這跟滿族人的幽默感分不開,是歷史形成的——我們這個滿族呀,大大的輝煌過,也大大的衰敗過——這股味兒常常令人哭笑不得。

滿族人將滿語和漢語相融合,造就了北京話與老舍獨有的幽默

網路圖片

滿族人將滿語和漢語相融合,造就了北京話與老舍獨有的幽默

滿文 選自愛學網綜合頻道

我本來不大懂得什麼是幽默。現在回想起來,二爹日常生活中的談吐,就是很幽默的語言。1946年,我在重慶南開中學唸書的時候,讀了《駱駝祥子》,暑假就領著弟弟從家裡步行二十多里路,到北碚來向二爹請教:“祥子現在還活著嗎?”他認真地告訴我:“活著!也逃難到重慶來啦,就是重慶的路不平,他沒法拉車,改行抬滑竿啦!”由於他是繃著臉說的,我也就信以為真了。

滿族人將滿語和漢語相融合,造就了北京話與老舍獨有的幽默

滿文

這天午飯,胡絜青二嬸捏的是碎子油韭菜餡包子,我走餓了,一口氣吃了七八個,二爹怕我撐著,就小聲地像說秘密似地告訴我:“孩子啊!咱可還有下頓兒哪!”說得滿桌子人都笑了。其實,二爹二嬸他們家,當時生活也很清苦,並不是經常都能吃上白麵的呀。我見過一位作家給二爹題的紀念冊裡,就有這樣兩句:“換他肉二斤,寫稿三千字。”記得有一次,來了客人,二爹就找出來一套舊西裝,悄悄地拿到街上去賣了,然後才買了點酒菜,可巧遇上一個賣貓頭鷹的,大概因為他愛貓,或者是嫌四川的耗子大多,就把貓頭鷹也買回來了,惹得全家大笑,以後都當笑話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