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避三舍是什麼重耳,長相特別,一目有雙瞳,上古的舜帝就是重瞳。

退避三舍是什麼

重耳,長相特別,一目有雙瞳,古人認為雙瞳乃是吉相,君王的象徵,上古的舜帝就是重瞳,因為這個生理特徵,被取名重耳。對了,當時國君位置是有其他競爭對手的,申生和夷吾,當然了還有固定反派角色大夫梁五,東關五,還有他們兩個的後臺驪姬,好戲開場。

古人尤其是君王,生子越多就是越興旺的意味,但是當權利傳遞的時候,一有不慎,就會招致國家的動盪,當然了也有人說,有能者居之,強者得其位這樣更有助於國家的興盛,但是往往很多時候得到權利的不是真正的賢者,權利的交接成為很多王朝的頭疼的問題,太子制度到清朝的密旨制度,都是在為這一方面做著改變。在春秋時的晉國時候,重耳的爹晉獻公那是相當的優秀,到處搶老婆,老婆多了,兒子也多了,本來世子立好了,但是太愛後來搶的驪姬,被枕邊風吹的殺世子,逐重耳,夷吾,終於招致晉國內亂。

所幸外逃的重耳有著名五賢相助,在流浪他國之際,有熱情款待(當然也是看中了公子的身份,當上國君就有機會找回人情),也有冷嘲熱諷,落魄公子在路上也有多國國君把女兒嫁給重耳,撫慰了重耳孤苦的心靈,最愛的莫過於齊國的公主,念念不捨,多虧公主胸懷大義,想要重耳以家國大事為重,跟五賢合謀送走了重耳,流亡到了楚國,楚成王問重耳:如果回國做了國君,你會怎麼報答今日楚國之恩呢?重耳答道:託大王之福,如果能回到晉國,一旦晉,楚兩國中原劍矛相見,必當退避三舍,如果還無法得到寬恕,那就左手執鞭,右手執弓,跟大王較量一下。成王不怒反而更加敬重重耳,然後派人送重耳一行去到秦國,得到穆公相助,返回晉國。

退避三舍--晉文公

重耳流亡路線

流亡的日子不僅僅沒有磨滅重耳的雄心壯志,還和大臣們更加親近,也更能理解民間疾苦,善待百姓,當失落的時候,努力的去爭取,當做自己寶貴的經歷,總歸能讓你獲得什麼的。對了,寒食節就是紀念文公重臣介子推的節日,介子推在晉文公飢寒交迫的時候割自己的肉讓文公食用(腦補一下場面),忠誠無比。文公尊周王,百姓紛紛說道:齊桓公又重現了!從此,晉國疆域大增,戰力首屈一指,成為楚國勁敵,晉楚一戰,在所難免!!

公元前632,晉國,楚國開戰,因為在衛國城濮交戰,統稱城濮之戰,大戰一開始,晉文公履行當年諾言,命令士兵退兵三舍(90裡),以報當年流亡收留之恩,楚令尹成得臣狂妄自大,主動進攻,被晉國以詐敗攻兩翼之策打敗,這場中原大戰,決定了中原霸主的地位,也分成了兩大陣營,文公取勝,稱霸中原,退避三舍既說明了文公的胸懷,也說明了戰場之上的隨機應變能力,如果單純的看做報恩就過於簡單了,大義永遠是一件很不錯的外衣!!

退避三舍--晉文公

城濮之戰

春秋戰國之時是有很多有趣的故事,也有很多成語的誕生,也歡迎大家一起分享,一起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