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末年危如累卵之際,究竟誰堪稱大明王朝的南天一柱?

南天一柱在哪裡

明朝末年,能稱得上是“擎天一柱”者,孫承宗勉強算一個。至於李定國,孫傳庭,盧象升,李成梁之流,和這個評價壓根沾不著邊兒。

明朝末年危如累卵之際,究竟誰堪稱大明王朝的南天一柱?

李成梁,實質上是遼東一方軍閥。李氏一系的將領自萬曆朝開始,便壟斷了遼東地區的大部分力量,李成梁和他的兒子,以及他的家奴祖承訓,祖承訓的後代祖大壽。李成梁駐守遼東之時,麾下的部隊已經不是明朝的國家軍隊。因為衛所制與軍戶制度,到了明朝末期,正規軍的戰鬥力已經慘不忍睹,但凡有點戰鬥力的軍隊,都是將領自己招募組建,包括大名鼎鼎的“戚家軍”,本質上來說屬於戚繼光的私人軍隊。

明朝末年危如累卵之際,究竟誰堪稱大明王朝的南天一柱?

李成梁獨霸一方,朝廷基本上拿他沒辦法,因為私人軍隊打仗的確猛,朝廷需要李成梁鎮守在遼東。李成梁利用遼東族群複雜的情況,不斷挑撥各個民族部落之間的關係,使之相互仇殺,以達到制衡的目的。但最終李成梁還是玩脫了,努爾哈赤的祖父覺昌安與父親塔克世受李成梁委託,去勸降阿臺,結果被李成梁陰了,遭到屠戮。努爾哈赤和明朝的樑子,徹底結下了。在一定程度上,李成梁造就了明朝的掘墓人努爾哈赤。

因此,從某種意義上說,李成梁才是明朝真正的掘墓人。

明朝末年危如累卵之際,究竟誰堪稱大明王朝的南天一柱?

至於孫傳庭和盧象升,雖然是一時豪傑,但終究無法起到擎天柱 的作用。或者更確切地說,他們只是大局的參與者而非決定者。很簡單的一點,他們的咖位不夠大。

李定國,確切而言根本算不上是明朝人。因為當時的所謂明朝,已經沒有穩固的的地盤作為根基,更沒有一個全國性的政權(李定國保永曆政權,而鄭成功則與朱以海結成聯盟),按照一般標準而言,當時已經處於清朝時期,永曆政權不過是殘餘力量而已。既然大明都已經亡國,何談“明朝的南天一柱”?李定國不過是依託南方的地形,與清軍相持一段時間而已,等到清軍集中力量對付他之時,李定國便開始吃癟。更為諷刺的是李定國號稱抗清,保衛明朝,然而當南明的永曆皇帝逃到緬甸之時,李定國居然無力去營救,可見其“戰功”的水分之大。

最後是孫承宗。孫承宗雖然最終沒有能阻止明朝滅亡,但他構築的關寧錦防線,一定程度上遏制了後金(清)的擴張態勢,即使此舉加重了國內的矛盾和財政危機。但若沒有孫承宗構築詞條防線,清軍估計提前三四年便能殺入關內(雖然圍攻過北京城不少次,但都沒有能實際威脅明朝統治),統一中原。從這個角度而言,孫承宗可謂是明朝能苟延殘喘到1644年的絕對功臣。

圖片來源網路,侵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