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鏡頭防抖能做到什麼程度?Insta360 One R詳析

好久不見,隨著天氣的逐漸炎熱,相信很多人跟我一樣,暫時失去了攜帶單反無反出門的慾望,只想隨手抄一個小機器,不用揹包,不成束縛。此前我一直在使用索尼RX0 M2,說實話這是一臺讓人很糾結的機器,首先它的優點是整合度確實很高,體型非常小巧,且無需外套輔助就能實現完全的三防,同時還自帶翻轉屏,VLOG起來也更容易,套裝附帶的手柄操作也很簡單直觀,當然能透過APP實現手機端的遠端拍攝。一英寸底延續了索尼無反的功能理念,畫質表現很不錯。

但它的不足也很明顯,我知道它的定位不是運動相機,但它最直觀的競爭對手就是運動相機,畢竟它也有VLOG的屬性,這樣一來它既沒有光學防抖,數字防抖演算法也很簡陋的缺點就暴露無遺了,與此同時索尼全系相機通用的最高4K 30p影片規格在當下來看顯得有些保守,想要60p就只能輸出全高畫質,侷限性較大。不過感測器堆疊DRAM的設計使其具備了最高1000fps的硬體級40倍慢動作影片算是一個趣味看點,但說實話,就日常拍攝來說RX0 M2並不能讓人特別滿意。

所以思來想去,還是決定再另行入手一臺隨身小相機,最好是能在儘量保持RX0 M2優點基礎之上的升級,尤其是防抖的升級,在一番選擇之後,我入手了這個小傢伙:

是的,我買的是Insta360 One R一英寸版,為什麼不買全景版?因為我已經有Insta360 One和看到Qoocam 8K兩臺全景相機,全景相機的侷限性在於它是為求視角而妥協細節,想要改善這個不足就只能上大底+高解析度,但這又會對成本、晶片算力以及軟體最佳化提出很高的要求,所以很難兩全。除此之外全景相機必須搭配延長杆使用才能保證效果,與低調便攜的初心不符,再加上我本身的述求是相對較高的畫質再加上出色的防抖,所以像GoPro Hero8這種小底運動相機也不在考慮範圍內,如此一來,剩下的結果也就基本只有Insta360 One R一英寸版。

先看我最關心的,這小東西的防抖和畫質效果出色麼?先看個GIF吧,也就是我之前發過的影片:

有沒有一種上穩定器的錯覺?但事實上這就是手持狀態下邊跑邊錄的直出效果,而且因為移動延時模式其實拍攝的也是影片,所以同樣能啟用防抖,效果相當出色。實現這種數字防抖的方法主要分三個步驟:第一步,Insta360 One R一英寸版雖然是單鏡頭,但並不是像RX0 M2的等效24mm,或其他常規攝影鏡頭那樣的直線投影鏡頭,而是選擇了引入桶形畸變以增加視角的等距投影魚眼鏡頭,所以拍攝的內容可以看到很明顯的畸變:

當然,可以在拍攝時或拍攝後手動選擇數字裁切比例,以實現不同的視角,但不能像全景相機那樣重新對映投影模式。

第二步,裁切對角線魚眼鏡頭的中心部分用於成像區域,剩下的部分割槽域則用作數字防抖的補償區,14。4mm等效焦距對應的就是超廣角成像區域,這也是為什麼無論開關防抖都看不到視角變化的原因。在所有解析度的30p幀率下都能實現14。4mm超廣角。

但4K、2。7K 60p和全高畫質60p/120p需要進一步裁切,這應該是受高幀率補償資料限制所致。不過實事求是地說,它的視角基數夠大經得起裁切,畢竟4K 60p不僅畫面更順暢經得起更高倍的慢動作減速和後期畫面裁切,利於實現電影質感的變速效果,實用性很高。

第三步,建立有效區和補償區之後,機身運動資料就交由六軸陀螺儀來提供,準確來說六軸陀螺儀分為XYZ三軸旋轉和三軸加速,在無人機和全景相機上屬於標配:

陀螺儀會以一定的取樣頻率進行工作,透過取樣點之間的資料差獲取運動方向和加速度資料,從而在補償範圍內實現畫面一致水平和穩定效果。對民用成像來說,陀螺儀精度並不需要特別高,再加上Insta360 One R一英寸版的視角很廣,補償量容錯率高,所以還是比較容易實現的。而且Insta360 One R也把陀螺資料寫入到了影片檔案當中,因此在PC端應用程式裡可以手動選擇開啟或關閉防抖,能夠非常直觀地讓使用者看到差距,也算是一個提高種草率的小手段。事實上目前的主流運動相機,比如GoPro Hero系列也均採用了這一邏輯的數字防抖策略,也確實有很高的實用意義。

那麼,看到這裡我猜各位可能在想:這種後期防抖演算法,普通相機拍攝的素材有辦法模擬麼?

答案是可以有!只是後期模擬防抖有一個比較大的限制就是沒有陀螺儀資料,不能脫離影象進行盲補,只能依賴影象識別來進行穩定,所以對素材有一定的要求,比如需要影象內容需要囊括一定的紋理細節以便軟體進行跟蹤分析,除此之外拍攝視角要儘量廣,方便後期裁切,同時也要儘量高的拍攝解析度來讓裁切後的素材不至於細節太差,還需要保證快門速度足夠快以避免出現幀間拖尾。在這些條件都滿足的情況下,就可以通過後期軟體實現較為穩定的輸出效果:

左側為手動後期防抖,右側為陀螺儀資料防抖,可以看到其實效果也還湊合。實現後期防抖的軟體方法有很多,最終輸出效果大同小異。當然,因為需要對影象再次裁切,並且因為並未按照正確投影方式來進行校正,所以直接套用Insta360 One R拍攝的素材進行手動防抖會因為透視的變化導致畸變位移等小問題,如果是對直線投影鏡頭拍攝的畫面進行後期穩定,也會出現透視偏差,當擺動幅度較大且需要較強穩定效果時這是一個挺無解的問題:

但瑕不掩瑜,因為在一定條件限制下通過後期手段,普通相機拍攝的素材也能實現相當不錯的穩定效果,但相較Insta360 One R一英寸版機內防抖一鍵直出且很出色的效果,門檻差別一目瞭然,大家只需明白道理即可。

運動相機和全景相機的影片拍攝模式基本上都只有全自動和全手動,Insta360 One R也不例外,缺乏快門優先模式意味著在強弱光變化的場景下,很容易出現弱光環境快門過慢,從而形成幀間拖尾甚至抖動。它給出的解決方案是弱光防抖模式:鎖定快門速度下限在360度快門角,也就是幀率倒數的位置,比如30p影片就是1/30秒,曝光不足就強拉ISO來支撐,所以在弱光防抖模式下處於弱光環境時它的噪聲就會明顯增加,但相對於畫面抖動而言影響顯然要小很多。

Insta360 One R一英寸版的影片最高解析度是5312 x 2988的5。3K,接近1600萬畫素比3840 x 2160 4K的829萬畫素明顯更高,幀率最高為30p,可選25/24p。不過注意,手機APP最高只能輸出4K,優點是可以直接APP內剪片並使用自動色彩增強最佳化功能輸出,省去了在PC上折騰的麻煩,適合社交媒體分享。而且不得不說在APP功能全面性這方面,運動相機廠商確實要比索尼這種上游企業要可靠得多,RX0 M2的數字防抖甚至需要一個單獨的APP來做,關鍵是效率還不咋地……

如果是用Insta360 One R一英寸版拍一些相對嚴肅的商業片或紀錄片,需要5。3K全解析度輸出,就得匯出影片檔案到PC端的Insta360 Studio應用程式進行渲染匯出,手機端的功能全都有,渲染效率與CPU、記憶體和GPU效能正相關,可輸出最高200Mbps位元速率的H。264/H。265/ProRes 422編碼檔案,然後再使用第三方後期軟體自行調整。並且它支援Log模式,可提高後期色彩和寬容度調整空間,從專業性來說已經算是能做到的極限。就畫質上限來看,Insta360 One R一英寸版既能憑更高的解析度細節表現強於RX0 M2,也能以更方便的手機端APP快速出片,實用性確實更高。

特色影片功能方面,星空延時算是其中一個,簡單來說就是低ISO、長曝光再加上機內演算法自動最佳化,可拍出星軌效果的延時影片。但因身居飽受光害侵擾的鋼鐵森林之中,暫時還沒有機會嘗試這一功能,待有機會的時候我會補一個影片奉上,到時候再來詳細點評一下這項功能。

機內麥克風值得單獨說幾句,收音效果比我想象中要好一些,人聲增強效果比較實用,在不是特別嘈雜的環境下可以起到提高人聲並壓制低頻噪聲的目的,環境降噪就是簡單粗暴的高通濾波,會讓聲音時有時無,可用性相對一般。但總體來說,大多日常拍攝Insta360 One R一英寸版可以不使用外接麥克風,但要注意哪怕是輕微敲擊延伸杆也會被收錄進去形成突兀的噪聲,使用時要小心。主要以對話為主的影片內容可以無線連線AirPods或RODE Wireless Go等無線麥克風來實現收音。除此之外支援語音聲控比較好玩,只要普通話別太塑膠,它都能比較準確地識別指令。

靜態照片就相對沒啥優勢了,雖然它有多幀夜景和9幀包圍HDR功能,但這對於現代手機來說也是標配,大家可以對比一下它與iPhone 11的夜景模式,除了廣視角之外並沒有什麼優勢,反倒容易因為幀間配準的問題造成模糊:

而且手機還有大量第三方APP加持,效果選擇面更廣,1900萬畫素也很難說有解析度上的優勢。雖然理論上因為鏡頭尺寸限制更小,且感測器尺寸依然還是有一點點優勢,所以DNG後期上限還是比手機更高,但這基本上已經脫離了手機的使用方式,而且要說後期空間也達不到同價位APS-C無反/單反的高度,所以就不再多作評價,還是全力拍影片吧。

操控方面,Insta360 One R採用的是模組化設計,主要分鏡頭、機身和電池三個部分,其中機身可以正反雙面安裝以實現螢幕朝向的變化,但因為它很多時候也需要配合延伸杆使用,而連線延伸杆就需要透過外殼套,而且只有配合外殼套才能實現5米裸機防水,所以這個組合大多數時候也是剛需,這意味著一英寸版每次翻轉螢幕都需要先旋下鏡頭前保護組、拆開外殼套、取出相機、拆下電池、分離機身和鏡頭、旋轉機身,再反向上述步驟裝回去……從調整取景角度這方面來看,不如RX0的翻轉屏來得方便,但如果買了全景+大底的全家桶,這個設計總體還說還是很方便的,比較有創意。

說了很多優點,接下來談談不足,機身螢幕雖小,但支援觸控,比採用物理按鍵的RX0 M2要直觀一些,不過裝上外殼後按鍵會變得很硬,需要比較大力去按壓,而且它從按下錄影鍵到正式開拍還有那麼1秒左右的時間差,對抓拍不是特別有利(各位常拍熊孩子的老父親應該明白快速抓拍的重要性)。

與此同時,機身觸控介面的人性化設計還可以再加強一點,有的引數比如手動模式的快門速度選取並不能滑動選擇,而需要點觸,剛開始的時候我就在那滑了半天也滑不到我想要的引數,差點炸毛……但切換拍攝模式的時候,又可以滑動選擇影片、照片或延時……操作手勢儘量統一會更友好。除此之外也希望關機時可以記憶當時的拍攝模式,否則每次重啟都會回到照片模式然後手動調回影片模式,本來開機時間就相對不算快,如此一來就更容易丟掉抓拍時機。

除此之外還有一個必須引起重視的設計:Insta360 One R一英寸版採用的是超焦距固定對焦,沒有自動對焦,這個設計的好處是無論怎麼拍影片都不會有呼吸效應,但問題是它的景深前沿在40cm開外,這一點就明顯不如有自動對焦且對焦距離近至20cm的RX0 M2,可參考下列對比圖:

上圖為Insta360 One R一英寸版取窄視角拍攝原圖及100%放大,印刷文字因未在焦內所以處於虛化狀態。下圖則是RX0 M2以相同的機位進行拍攝的樣張及100%放大:

事實上這個位置也並不是RX0 M2的最近對焦位置,它還可以拉得更近。考慮到Insta360 One R一英寸版的超廣視角會拉遠視覺距離,這意味著拍攝人與物時,有時會不經意就處於近距離拍攝狀態,從而陷入主體不在景深內的窘境,所以需要駐留在近景位置的拍攝要尤其注意,稍不留神就很容易拍完回家才發現這個問題!因此,小品、微距等主題都與它無緣,而且在拍攝VLOG時也需要配合延伸杆且選擇合適的廣視角,這樣至少在視覺上能夠明顯緩解可能存在的失焦問題。其實我倒是希望Insta360能出一個貼附在前組,或者直接可替換前組的外掛近攝鏡,一個凸凹膠合正鏡組就能有效解決這個問題,並不費事兒。

透過這一段時間的體驗來看,我對Insta360 One R一英寸版總體是挺滿意的,雖然它的體型比我想象中大了一些,揣在褲兜裡會有點硌大腿,但出色的防抖和出片效果足以彌補這個小小的不足。而且它也具備了較強的防水防摔特性,雖然不像RX0 M2那麼誇張但日常使用綽綽有餘,作為一臺隨身影片機毫無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