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痛快了! 中芯國際突然釋出重大訊息, 外媒稱: 這就是制裁華為的慘痛下場

事件回顧:

憑藉自研麒麟晶片,華為手機在高峰期一度佔據國內近半壁江山!即使在國際市場上,也幾乎超過了三星和蘋果。同時,華為5G通訊技術也在多個國家展開業務合作,大面積鋪設5G基站。

然而,美國人看到這一幕,也坐不住了。聯合國盟國公然利用其霸權地位,對華為發起多重製裁和打壓。它不僅切斷了華為的麒麟晶片,還禁止任何高階晶片出售給華為。更無情的是,它還脅迫、引誘盟友拆除華為在中國的5G裝置——總而言之一句話,就是要讓華為跪地求饒。

太痛快了! 中芯國際突然釋出重大訊息, 外媒稱: 這就是制裁華為的慘痛下場

華為事件發生後,國內科技行業改變了原有思路。每個人都意識到,有些事情如果不握在手中是做不到的。於是,業界開啟了自主研發和生產晶片的道路,尋找本土化替代方案。只有實現了自主生產,才有話語權,誰也不想成為第二個華為。

目前,產業鏈國產化之路還算順利。

資料顯示,2022年上半年,我國晶片進口減少290億顆,7月減少140億顆,自產率大幅提升。這是針對高通、英特爾等美國晶片公司的。影響不小。不少外媒稱,這是制裁華為的後果,是中國企業的反擊!

太痛快了! 中芯國際突然釋出重大訊息, 外媒稱: 這就是制裁華為的慘痛下場

晶片是一個非常複雜的東西,晶片產業涉及很多行業,甚至需要全球產業鏈的參與才能實現穩定發展。全球晶片產業鏈的大部分利潤流向了美國公司。比如在3G和4G時代的高通,只要你用的是擁有高通專利的手機,就得按照整機價格的5%向高通支付專利費。像小米這樣的國產品牌,每賣出一部手機,硬體淨利潤不到5%,高通比他們躺著賺的還多!

好笑的是,雖然她已經躺著賺錢了,但老美還是不滿足。市場時不時要斷供、禁售,這搞得手機市場這幾年對高通是怨氣沖天。

隨後,聯發科推出天璣8000/9000晶片,受到全球市場的一致歡迎。

此外,美國晶片在國內工業市場上也不是很受歡迎。價格昂貴,不划算,還有被斷網的風險。於是,大家開始尋找國產替代品,最終導致了上文所提到的砍單290億枚晶片的結局。

太痛快了! 中芯國際突然釋出重大訊息, 外媒稱: 這就是制裁華為的慘痛下場

前不久老美不是又開始作妖了嗎?搞出了那個晶片法案。拿對在美國建廠的晶片企業給予2800億元補貼,未來10年內不得赴中國建廠、銷售產品。說白了,其實就是“威逼利誘”,典型的胡蘿蔔+大棒的美式霸權,逼迫全球晶片企業站隊。許多晶片公司在美國排隊,但他們已經開始後悔了。不僅因為站在美國,就等於放棄了中國市場10年。是因為之前中芯國際宣佈的一項重要決定!

8月底,中芯國際簽約《中芯國際天津12英寸晶圓代工生產線專案合作框架協議》在天津建設12英寸晶圓代工生產線,生產28nm-180nm晶片,月產能10萬片。

該專案需要投資75億美元。要知道,中芯國際2021年全年營收僅為54。43億美元,淨利潤為17。02億美元。可見,75億美元的鉅額投資,絕對是大手筆!

太痛快了! 中芯國際突然釋出重大訊息, 外媒稱: 這就是制裁華為的慘痛下場

中芯國際以成熟的技術擴充套件晶片,這是國外晶片公司最不希望看到的。因為實際上,除了手機、電腦、平板等產品外,很少使用28nm以下的晶片。汽車、通訊裝置、網際網路等絕大多數行業仍在使用28nm以上的成熟工藝晶片。所以中芯國際的宣佈,意味著我國正在推進國產晶片基本能滿足市場的程序。

而在2025年之前,我國的晶片國產化率要達到70%以上,這是一個必須實現的硬性目標。

只要達到產能,美國就不會被美國卡在晶片上。近期,中芯國際一直在瘋狂擴張產能。上海、北京、深圳等地區都建有晶圓代工廠,就是要在2025年完成70%國產化的目標!

太痛快了! 中芯國際突然釋出重大訊息, 外媒稱: 這就是制裁華為的慘痛下場

相比高階晶片的研發突破,國內28nm的可控量產更有意義。畢竟高階晶片只用在手機和電腦上,而28nm甚至更高的晶片則涉及工業、汽車、通訊、軍工等各個領域。

三年內實現國內70%的晶片產量,實際上是對美國晶片法案的對等反制。晶片企業站在美國沒關係,再多的補貼也遲早會被美國高昂的生產成本所抵消。短期內可能是有利可圖的,但從長遠來看,這個業務真的不划算。

一旦我國實現了70%的晶片自給自足,那些企業想靠剩下的那點市場份額過上好日子,基本就是痴人說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