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要經歷三次覺醒, 才能看到自己

人要經歷三次覺醒, 才能看到自己

王陽明詩曰:“人人自有定盤針,萬化根源總在心。”

人生海海,複雜繁蕪,但萬般根源,皆藏於每個人的內心之中。

正確認識自己,潛心修煉自己,從容善待自己。

一個人只有經歷了這三次覺醒,才能過上自己想要的生活。

01

認識自己

《淮南子》中寫到:“目見百步之外,不能自見其眥。”

眼睛能看到百步之外,卻看不見自己的眼角。

由此可見,人這一生,最難的就是認清自己。

想起這樣一則故事:

有隻老鼠,整日寄居在佛塔頂上,受人叩拜,食用貢品,併為此志得意滿。

有一天,一隻飢餓的野貓闖了進來,將它死死按住。

老鼠叫囂:“人人都向我叩頭,你居然如此不敬?”

野貓卻輕蔑一笑:“大家拜的是佛祖,和你有什麼關係?”

老鼠一驚,可為時已晚,下一秒便葬於野貓腹中。

生活之中,許多人總是高估自己:錯把平臺當本事,總貪天功為己功。

但事實上,盲目自信必然致敗,唯有正確認識自己,才能在人生中免入歧途。

孝惠帝二年,相國蕭何去世,曹參接任。

眾人拭目以待,期望他能有一番嶄新的作為。

卻不想,曹參只知“因循守舊”,所有政策、安排,均沿襲蕭何的做法。

漢惠帝心有不滿,當面質問其緣由。

曹參卻並未直言,而是反問:“陛下自以為比高祖皇帝如何?而臣與蕭何相比又如何?”

皇帝嗔怒:“我豈敢與先帝相比。”

而後,又不假思索地說:“你自然也不及蕭何。”

曹參聞言,娓娓道來:“高帝與蕭何共定天下,朝政清明,百姓安樂。您與我只需繼承原來的章法,便可安邦定國,又何必節外生枝呢?”

漢惠帝頓悟,對其讚歎不已。

老子有言:“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瞭解別人,只是聰明;看透自己,才算智慧。

當一個人悟透了自己,便能揚長避短,找準定位,在前行之路上,走得平穩踏實。

人要經歷三次覺醒, 才能看到自己

02

修煉自己

《菜根譚》中說:“伏久者飛必高,開先者謝獨早。”

意思是:蟄伏許久的鳥,必能飛得更高,最先開放的花,定然謝得更早。

花鳥的精彩,尚且離不開時間的沉澱,人生的成就,更需要在經歷中淬鍊打磨。

戰國時期,蘇秦遊歷各國,希望能一展抱負,締造偉業。

他一連向秦王上書十幾次,卻始終杳無音訊,最終只得狼狽而返。

到家以後,迎接他的是一片冷嘲熱諷。

妻子冷眼相待,一言不發,嫂嫂更是處處為難,甚至連飯都不給他吃。

但蘇秦並沒有抱怨,他深知只有修煉自己,功成名就,才能改變局面。

於是,他翻出《陰符經》日夜參修,勤加揣摩,精研縱橫之術。

夜深困怠,便拿錐子狠扎自己,就連鮮血流到腳踝,也咬牙硬撐。

三年以後,蘇秦再度出山,四處遊說,最終合縱成功,身掛六國相印,無限風光。

《詩經》有言:“有匪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

一個人只有如骨器般不斷切磋自己,像玉石般反覆打磨自己,才能抵達人生的至高境界。

有個著名的“竹子定律”:

竹子用了4年時間,僅長了3cm,可從第五年,每天的速度便是30cm,六週時間就長了15米。

其實,前四年它並未停歇,而是在昏暗的地下破土紮根,汲取養分,最終才“一步登天”。

古人云:“厚積而薄發。”

人的一生,是一個不斷自我積累、修行的過程。

知識需要積貯,技術需要研習,感情需要沉澱,心智需要磨鍊。

一個人只有熬得住艱辛,下得了功夫,才能成得了大事,享得了長遠。

人要經歷三次覺醒, 才能看到自己

03

善待自己

楊絳先生在特殊時期,被剃了陰陽頭,非常醜陋,還拉出去遊街。

回家後,她連夜做了一個假髮套。第二天戴在頭上,和錢鍾書一起高高興興去買菜。

有人問她:“受到這樣的侮辱,你不生氣嗎?”

楊絳一臉輕鬆地說:“我小時候老羨慕弟弟剃光頭,洗臉可以連帶洗頭,這回我至少也剃了半個光頭,果然,羨慕的事早晚會實現,有什麼生氣的呢?”

看到她這毫不在意的樣子,大家都鬆了一口氣。

世事無常,起起落落。一味執拗自苦,多半於事無補。

倒不如善待自己,順其自然,反而能柳暗花明。

作為清朝一代名臣,左宗棠聲名赫赫。

可回溯他的人生,40歲前,失意潦倒,一事無成。

出身書香門第的他,4歲啟蒙,15歲參加府試,20歲成功中舉。

但此後6年,即便他日夜苦讀,3次會試均不及第。

此時的他,深刻意識到強逼下去,也只會徒勞,便索性放過自己,徹底退出會試。

卸下精神枷鎖後,左宗棠的人生,反而豁然開朗。

他充分研判自身情況,定下了“教書、種田、繪圖”三個新方向。

他憑藉自己積累的學識,為達官貴族的子弟教學,以此養家餬口。

他順應當時“經世致用”的潮流,透過種地,來熟悉對社會和民生有用的實務。

除此之外,他遍覽專著,繪製清朝國家地圖,並將自己軍事地理的研究心得撰寫成書。

有了這些專業經驗的傍身,左宗棠很快贏得了一批理念相同的重臣青睞,並透過推薦,成功入朝為官。

慧律禪師曾說:“興之所至,心之所安,盡其在我,順其自然。”

隨心而動,無謂強求,才是最精妙的為人處世之法。

試著善待自己:該放下的放下,該看開的看開,該轉彎的轉彎。

失去的一切,會在冥冥之中,以另外一種方式悄然歸來。

人要經歷三次覺醒, 才能看到自己

古人言:“常觀己心,莫向外求。”

人這一生,就是在自我探求中,逐步覺醒的過程。

認識自己的侷限,修煉自己的本領,放下自己的執念。

點個

在看

,往後餘生,在生活的道場中,由內出發,向上成長,活出一世通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