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年前的晶片大戰, 中國人發明了VCD, 為何卻淪為國外的代工廠?

我們似乎都欠他一張票錢?

如果您也曾經在某個時刻悄悄鑽進一個叫做錄影廳的小房子,然後讓老闆給你們放一些好看的影片的話,那麼你也應該欠他一張票錢。因為當時放錄影的機器基本都是它發明的東西,而且他沒能夠收到一分錢的專利費,他就是世界第一臺vcd的發明者,中國人姜萬勐。

30年前的晶片大戰, 中國人發明了VCD, 為何卻淪為國外的代工廠?

曾經的回憶——錄影廳

他創造了一個100億人民幣的產業,卻在第二年就被山寨打倒了,繼而催生了步步高,oppo,vivo等等今天的著名企業,然後讓你今天拿在手中的國產手機也和那個時代有關,那瘋狂的vcd時代是如何終結的?為何說30年前的VCD悲劇在今天的晶片封鎖上再次上演?

VCD技術的發明

1992年4月,姜萬勐在美國參加展覽會時候,看到美籍華人孫燕生展示的一項mpeg解壓技術,可以解碼影片,於是他想,既然現在的CD可以儲存播放聲音資訊,而這個mpeg可以編碼解碼影片資訊,那麼結合起來不就可以製造一種專門播放影片的裝置了嗎?

於是他和孫燕生一起建立了萬燕公司,發明並製造vcd,一經推出,橫掃八荒,因為當時錄影廳使用的是鐳射影碟機,一臺影碟機近萬元,而且使用的鐳射影碟體積龐大,造價高昂,售價高達4、5百元一張,要知道那是8、90年代的一萬元啊

30年前的晶片大戰, 中國人發明了VCD, 為何卻淪為國外的代工廠?

昂貴的鐳射影碟機

然而當時人們迫切需要填充空虛的精神生活,所以即便如此昂貴,但僅93年一年,中國就賣出了100萬臺,可怕的數量!而在這個時候,萬燕推出了VCD,最高時候才賣5000元,便宜一半,而且碟片的價格更是隻有鐳射碟片的十分之一,幾十分之一,於是這個神奇的機器一經推出便引起了整個世界的反響。

30年前的晶片大戰, 中國人發明了VCD, 為何卻淪為國外的代工廠?

曾經的VCD碟片

火爆的VCD市場

據說當時他們嘗試生產的第一批1000臺機器,下線就被國內外家電公司搶購一空,帶回公司拆解研究,而後面下線的數萬臺VCD機器也是基本分分鐘賣完,而且不得不說,姜萬勐的大局觀非常強,那個年代就已經開始走向了生態發展的道路。

當時意氣風發的姜萬勐和萬燕公司一邊不斷地製造VCD售賣,一邊圍繞VCD構建自己的生態,收購出版社,出版豐富的影片,透過豐富的內容吸引更多人購買VCD,讓自己盈利,然後透過數量越來越多的VCD使用者作為籌碼,吸引更多的公司將自己的影片做成碟片來售賣,豐富生態,可以說他的市場操作在今天依然被全世界各個公司使用著,比較出名的有打造樂視生態的賈躍亭老闆。

30年前的晶片大戰, 中國人發明了VCD, 為何卻淪為國外的代工廠?

為了夢想

混亂的VCD生產市場

然而和李老師前面一期的中國人發明的隨身碟一樣,巔峰就是落幕,對於VCD而言,需要的兩個部分:CD技術是國外的,萬燕沒有,編碼的標準是美國公司的mpeg標準,也不是我們自己的(美籍華人),更關鍵的是,姜萬勐和那個時代的人一樣對專利沒有重視,並未申請,於是看著繁榮的VCD市場,國人一擁而上的跟風精神再次上演。

一臺CD機芯加上一個解碼器,然後固定到外殼上就構成了一臺vcd,更關鍵是VCD沒有申請專利,或者說當時中國申請了估計也沒用,於是僅僅95年一年,中國就多了90多家VCD製造廠商,甚至一家人拿著螺絲刀就可以組裝一個VCD品牌,一天生產幾十臺賣。

30年前的晶片大戰, 中國人發明了VCD, 為何卻淪為國外的代工廠?

簡單的VCD結構

到了98年,全國有近380多家VCD生產企業,年產量達到驚人的1500萬臺,僅僅不到十年時間,VCD就創造了一個100多億元的巨大市場,然後沒有技術含量的這些廠商們再一次走上了價格戰的道路,VCD的價格跌破了2000元,甚至1000元,幾百元,沒有底線的下跌,其中湧現出來的所謂大牌廠商,比如熟悉的愛多、新科、萬利達、先科、小霸王、步步高等,靠的也不是技術,而是投入大量廣告費打廣告而已。

30年前的晶片大戰, 中國人發明了VCD, 為何卻淪為國外的代工廠?

愛多VCD

而花了大量資金研發VCD和培養出市場的萬燕,卻因為成本抵不過奉行拿來主義的其它公司,在發明VCD後的第三年就退出市場,被收購了,VCD之父僅僅3年就倒在了群起而攻的價格戰爭之下,而在國內廠商正在不斷透過價格戰來賣出VCD的時候,國外並沒有閒著,他們聯合起來制定了一個新的標準,也就是後來的DVD。

破滅的美夢

相對VCD一張碟片僅僅650MB的容量,DVD可以達到4。7GB,幾乎8倍於VCD,儲存電影的數量,碟片的成本,清晰度等都甩了vcd十八條街,甚至還多了選單功能,字幕選擇,多聲道,防盜系統等等,於是DVD一經推出,當時還在打價格戰的國內公司直接傻了,什麼都比不過dvd,vcd註定只有死路一條,還爭什麼爭?於是VCD大戰迅速結束,再一次地一擁而上,用國外的技術標準製造DVD機賺錢,管他的呢?只要能賺到錢就行。

但是這次想賺錢就不是那麼容易的了,DVD各項專利一共掌握在6個公司和聯盟手中,每一個都要專利費,最後每臺DVD僅僅專利費就高達10美元,甚至是20美元,而當時DVD的出口價格不過是30-40美元一臺,也就是價格中絕大部分都是專利費,當時中國佔據了全球90%的DVD產量,每年僅專利費就高達15億美元,至於利潤,當時有一句話,“生產是死,不生產也是死”。

30年前的晶片大戰, 中國人發明了VCD, 為何卻淪為國外的代工廠?

我,專利,打錢

數年後,中國DVD生產企業基本死絕,留下的也只是賺點代工錢,一次註定沒有結果的科技發展終於落下了帷幕,在這場發展中,當時的中國人沒有cd技術,也沒有解碼標準,有的只是簡單的組裝結合和沒有專利意識的經營理念,同時面對利益時候,一擁而上打價格戰的老套路讓所有人走入死路,而國外則是聯合開發更先進技術,最終一舉將VCD全部摧毀掃入歷史垃圾堆。

被掃入歷史的塵埃

當然最終VCD和DVD一起被網路,電驢,迅雷給送進了歷史,然而30年過去了,DVD專利費的傷痛並沒有讓人們警醒,同樣的操作在今天的晶片戰爭中再一次被使用,只是這一次不再是公司和公司,而是國家和國家之間,這一次不再是收取專利費,而是直接禁止中國使用專利,沒有掌握真正的技術,底層的技術,一時的靈光一閃,或者單純地靠著市場手段終究無法長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