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經長期閒置的33噸級蒸汽彈射技術, 到底能不能出口?

已經長期閒置的33噸級蒸汽彈射技術, 到底能不能出口?

放眼當今全球,真正進行過蒸汽彈射器和電磁彈射器研發全過程,並且已經對其進行工程實用化的,其實只有兩大國。但是就算是超級大國本身,到目前為止,也仍然沒有徹底突破電磁彈射器的高效和高度安全可靠的難題,否則也不至於造成福特級的首艦福特號到現在仍然是“偏癱”的狀態而長期在原產廠泊位混日子。後面的另外3艘福特級新艦,自然都是同一個二把刀師傅教出來的,其最終結果將是災難性的。等於說超級大國並沒有徹徹底底的從蒸汽彈射時代進步到電磁時代。曾經一度有退回蒸汽彈射模式的想法,但是目前想退也退不回去了。因為BW的蒸汽彈射生產線早已經倒閉了。等於說在先進彈射技術上,超級大國在頂峰時代也不過處於1。5的最高水平線上,而現在卻只剩下一個0。5,把超級大國,

已經長期閒置的33噸級蒸汽彈射技術, 到底能不能出口?

海軍直接晾在了半空之中而無力掙扎。至於其他國家,到目前更沒有任何一家有正在開發蒸汽或者電磁彈射器的報道。就算最早把蒸汽彈射器實用化的英國人,卻再也沒有任何自研先進蒸汽彈射器的可能性;畢竟早年的蒸汽彈射器型別和後來彈射能力超過30噸級的大型蒸汽彈射器也不是同一個技術路線。至於蘇聯時代曾經研發過的30噸級的蒸汽彈射器,到目前為止,不用說實物和工程試驗設施;就算是原始圖紙恐怕都很難再找全了。而蘇聯繼承方更沒有在研任何蒸汽彈射器的計劃和工程實踐。看看其最近又推出來的七八個未來航母的PPT,基本仍然在滑躍模式上來回打轉,這說明在其一線海軍科研人員的內部,從最基本的思想出發點上,都不敢往恢復先進蒸汽彈射器或者其他更先進的電磁彈射器上去想。

已經長期閒置的33噸級蒸汽彈射技術, 到底能不能出口?

這樣一來,在當今的全球,真正徹底完成彈射發射系統,所有的技術細節的突破,並且在工程實踐中達到超一流水平的,實現2。0並存的,其實只有一家。而現在屬於全球超級領先的電磁彈射線已經被發現不止只有一種型號。未來5年內,極有可能在主戰航空艦艇和次級航空艦艇上都實現強力電磁彈射器的大範圍裝備。今後的領先幅度已經不可動搖。不過這裡面總有一點“幸福的煩惱”。這就是在超級電磁彈射器全面工程實用化後,曾經一度耗費了相當精力和財力,其技術實力完全可以看齊C13B2型蒸汽彈射器的、發射能力高達33噸級的自產蒸汽彈射器,只能處於長期封存狀態了。這套系統的研發過程就算再節省,十幾億的經費消耗肯定是少不了的。如果今後只能長期束之高閣,怎麼看都算是寶貴,

已經長期閒置的33噸級蒸汽彈射技術, 到底能不能出口?

資源的一種浪費。在內部電磁彈射器已經一統江湖的局面下,恐怕很難再找到蒸汽彈射系統的訂單。如果想部分或者全部收回投資,似乎只有對外出口一條途徑。但問題是想出口也不是那麼容易。首先自從冷戰以來,在全球出口過30噸級蒸汽彈射器的,只有超級大國給法國的戴高樂號上了2部,每部的出口單價是3000萬美元,2臺加起來只有6000萬美元。而超級大國海軍自用版單價才1000多萬美元。可見BW公司當年在對法國外銷的時候,是要了高價的。但是2部彈射器的出口,其總利潤頂天也不過三四千萬美元,只不過是一架早期F16的單價。對一個大國甚至是一家大公司來說,只能算是蚊子腿一樣的收益。可見單純出口蒸汽彈射器本身,包括後續的技術支援,就算是獅子大開口,也是沒多少油水的。

已經長期閒置的33噸級蒸汽彈射技術, 到底能不能出口?

這也難怪BW的蒸汽彈射器的完整生產線實在堅持不下去了。而現在如果同樣要對外出口自家的蒸汽彈射器,同樣會面臨出口數量太少,沒多少賺頭的問題。況且這個對外出口物件本身就全球難覓。在法國之後,還沒聽說過兩大國之外的、誰家的海軍工業正在為造新航母而專門對外招標彈射器。因此真正要解決蒸汽彈射器投資回收的問題。除非是把某型新航母上安裝多部蒸汽彈射器一併打包出售,這樣才有可能有可觀的經濟效益。但如此操作還有一個問題,這就是全球客戶都知道你家有現成的、而且是最好的電磁彈射器,你現在卻只對外出口裝蒸汽彈射器的航空大艦。總給人一種對客戶留了一手,不夠真誠的印象。所以說來說去,這蒸汽彈射器的對外銷售還真是個世紀難題,不知道大家有什麼更好的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