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產機床迎來突破, 關鍵零件告別海外進口, 核心技術實現100%自研

國產機床迎來突破, 關鍵零件告別海外進口, 核心技術實現100%自研

文/BU稽核/子揚校對/知秋

數控機床是“工業之母”,是製造產業的基礎,也是國人心中的一塊巨石。

國產機床的落寞

“十八羅漢”、“四大天王”是國產機床短暫的輝煌時期,彼時,中國機床企業大量湧現,國產機床產業一派繁榮景色。

但在如今,這些機床企業要不是已經破產,要不是瀕臨破產。

雖然我國是全球最大的機床生產國,但國產機床實力有限,只能在低端市場依賴低價競爭。在價格戰的泥潭中,中國機床企業盈利微薄,自然難以支撐。

在高檔數控機床領域,我國高度依賴進口,市場被日本、德國等國的企業所佔據。這樣的情況令國人憂心。

國產機床迎來突破, 關鍵零件告別海外進口, 核心技術實現100%自研

而在高檔數控機床的核心零部件——銑頭上,我國同樣處於受制於人的困境。作為高階產品製造的“金剛鑽”,銑頭的剛性、可靠性很大程度上決定著整個數控機床的效能。

因此,若是我國能攻下銑頭,那高檔數控機床的攻關程序便能夠推進一大步。

當然,高檔數控機床銑頭哪裡是那麼容易好攻克,否則全球銑頭市場也不會長期被德國與義大利這兩家企業所佔據。

國產銑頭困境與希望

作為複雜集合體的銑頭,技術、工藝都十分複雜。別看銑頭不大,但其實它十分複雜,構成五軸聯動雙擺件的機械加工構建達100到200個,零部件多且工藝十分複雜。

國產機床迎來突破, 關鍵零件告別海外進口, 核心技術實現100%自研

這讓許多企業拿五軸聯動雙擺件根本沒辦法,只能乖乖進口。而單個五軸聯動雙擺件的價格高達100萬元以上,價格十分昂貴,這極大地壓縮了國產機床企業的盈利空間,讓中國企業到手的利潤更是寥寥無幾。

在這樣的情況之下,有一家中國企業決心要突圍,並且實現了出眾的成績。這家便是中科伊貝格。

2003年,中科伊貝格走上了一條自主研發消隙齒輪箱之路;2009年,公司迎來里程碑式突破:打造出完全自主智慧財產權的首款機械消隙五軸聯動銑頭。

公司的三大優勢

不過,這只是中科伊貝格走出的第一步。在此後的十幾年裡,公司不斷精進自身技術、提升產品國產化程度,如今,中科伊貝格已經形成了三大優勢。

國產機床迎來突破, 關鍵零件告別海外進口, 核心技術實現100%自研

一是,大幅國產化。

五軸聯動雙擺件的零部件眾多,若是這些零部件都靠進口,那就算是研製出整機成本也會居高不下,還不如直接外購。

為此,中科伊貝格一直在推進自家產品的國產化程度。如今,除主軸軸承以及編碼器之外,公司的五軸聯動雙擺件零部件都做到了國產化,本土化程度達90%。

由此,中科伊貝格極大地拉低了產品的價格,原本超百萬元的五軸聯動雙擺件如今只要70-80萬元,而中科伊貝格的產品更是隻要50萬元。而且,這還保證了我國在這一領域的自主可控,帶動了整條產業鏈的發展。

二是,型號豐富。

中科伊貝格幾乎嘗試過所有型號的銑頭產品的開發,並且形成了全球最全的譜系,擁有10個系列的產品。

國產機床迎來突破, 關鍵零件告別海外進口, 核心技術實現100%自研

由此,中科伊貝格的產品能夠滿足不同廠商的需求,這極大地填補了市場的空白,補足了我國在銑頭產品上的空白。

三是,售後服務優越。

中科伊貝格看到了五軸聯動雙擺件在售後方面的痛點,並針對這一痛點,做出了努力,將售後服務做成了自己的優點。

因為工藝複雜,因此五軸聯動雙擺件一旦出現問題,維修時間至少就要一個月,有甚至更是能修理幾個月的時間。這對廠商來說無疑是一個巨大的損失。

國產機床迎來突破, 關鍵零件告別海外進口, 核心技術實現100%自研

因此,中科伊貝格建立起了售後服務體系,實現了全國48小時售後服務。而解決廠商的問題,中科伊貝格更是隻要一個星期的時間,極大地為廠商節省了時間。

如此迅猛的售後,讓中科伊貝格受到了不少廠商的青睞。

告別海外進口

中科伊貝格的努力,讓我國在銑頭領域告別了海外進口,中國補足了在高檔數控機床銑頭領域的空白。

據瞭解,中科伊貝格逐漸有了能與國外老牌企業相抗衡的能力,在中國形成了“三分天下”的態勢,搶回了大量的市場。

而在2022年裡,中科伊貝格還有更大的目標,那就是佔據半壁江山。

如今,我國掀起的一場國產替代的潮流無疑將成為中科伊貝格的助力。希望在接下來裡,中科伊貝格能夠進一步精進自己的技術,為國產銑頭贏得更廣闊的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