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米深的地下, 乾燥的泥土裡挖出一條大黑魚, 為啥沒被渴死餓死?

小時候你有沒有聽到一種故事,故事的主角不一樣,主角一般是黑魚、鯰魚、泥鰍、黃鱔等魚類,故事大體相同,一般是從乾涸的池塘中,或者乾涸的排水渠中,或者是田邊的地頭裡,取土的時候挖出這些魚類。

有些甚至已經乾涸幾年的窪地,取土的時候挖出這些魚類,小時候一般是當個故事聽,但是你有沒有考慮過,這是真實存在的?

數米深的地下, 乾燥的泥土裡挖出一條大黑魚, 為啥沒被渴死餓死?

點選載入圖片

近日在河南鄭州一工地,師傅在施工的時候,竟在數米深乾燥的泥土下挖出一條“潛伏”的大黑魚令人驚歎,這是一條貨真價實的本土黑魚,體型健碩,有半米多長,在黑魚裡算是巨物,比較少見。施工師傅:“太不容易,放生了”。——來源《漁業觀察》

這離奇的一幕在社交平臺上令網友大感震驚,有人表示是擺拍,有人表示不稀奇,自己在農村填埋的池塘內,也挖出過大黑魚,還有人戲稱這是一條“非洲肺魚”。

在小時候經常聽大人在乾涸的排水渠、池塘、窪地等挖出黑魚、鯰魚、泥鰍、黃鱔等魚類,很多人以為這是天方夜譚,其實並非如此,我也遇到過幾次。

數米深的地下, 乾燥的泥土裡挖出一條大黑魚, 為啥沒被渴死餓死?

點選載入圖片

一次是小河內,老家責任田在小河邊,但是這條河比較淺,有時候有水有時候沒有水,每年都會在小河內種植農作物。在一個秋季,就拿著鐵鍬在小河內翻地,翻完後種植大蒜,翻地的時候挖出一條黑魚,這條黑魚在泥土內就像蠶繭一樣,並沒有死去。

另外一次是村內的池塘,村內有4個池塘,這些池塘是以前燒磚取土留下的,池塘連線村外小河,以前池塘內各種各樣的魚類都有,很多小型魚類都不認識,後來降雨明顯比較少,幾年後池塘乾枯了。前年家裡要建房子,就去池塘取土,沒想到的是挖出很多黃鱔和泥鰍,池塘內最少3-4年沒有水,被種植了農作物,沒想到它們並沒有死去。

數米深的地下, 乾燥的泥土裡挖出一條大黑魚, 為啥沒被渴死餓死?

點選載入圖片

其實這種情況在農村很常見,因為農村的池塘或者小河內,水位的漲落和降雨關係很大,如果長時間不降雨,小河或者池塘就乾枯了,泥鰍、黃鱔、黑魚、鯰魚等魚類,它們就會進入泥土內,暴雨來臨水位上漲後,又從泥土內鑽出來,很多網友也遇到過這種情況。

網友(傑子)說:“幾年前工地工人挖出過黑魚,旱地活的,方圓幾里地沒溝也沒河”。

網友(就夠了)說:“我零六年在北京望京幹基坑,在地下16米的地方挖出一個老鱉,三斤九兩”。幾斤幾兩這麼清楚,估計下鍋了。

網友(年)說:“只要是農村愛捉魚的都知道,黑魚在沒有水的時候躲藏在泥土中,可以幾個月不死。”

數米深的地下, 乾燥的泥土裡挖出一條大黑魚, 為啥沒被渴死餓死?

點選載入圖片

網友(無名之輩)說:聽老一輩講,有個大窯坑,不知道多少年沒幹過,後來幹了,趕會的人多,炸油饃的把攤子擺在窯坑裡面,從早炸到晚,地下的大火頭(黑魚)被燙到了,翻了翻身,把油饃鍋都掀翻了,在河南是真有的事。

網友(一見鍾情)說:“很正常啊,以前老家幹了很多年的河,拉土回家墊宅基地,經常能挖到黃鱔,黑魚和泥鰍”。

網友(成熟河流)說:“這個下面應該是水塘或者水溝,應該是最近幾年周邊開發,土地被回填,時間不會太長,看看土就知道了”。

這麼多網友遇到過在泥土中挖出黃鱔、黑魚、甲魚等魚類,那麼這些魚類為什麼能在泥土中存活這麼長時間?為什麼會被渴死甚至餓死?它們在地下是如何生存的?原因有4點。

數米深的地下, 乾燥的泥土裡挖出一條大黑魚, 為啥沒被渴死餓死?

點選載入圖片

01呼吸方式不一樣、能夠長時間存活的魚類,呼吸方式和鯽魚、鯉魚、鰱鱅等這些魚類不一樣,它們能直接呼吸空氣。比如:黑魚雖然也能靠魚鰓過濾水中的氧氣呼吸,但是它鰓腔上方左右各具一有輔助功能的鰓上器,能呼吸空氣。

比如:黃鱔的鰓退化,由口咽腔及腸進行呼吸,沒有魚鰾這類輔助呼吸的構造,而是由腹部的一個鰓孔,口腔內壁表皮與腸道來掌管呼吸,能直接自空氣中呼吸。這幾種魚類都能在缺氧,或者無水的情況下長期生存。而鯽魚、鯉魚、鰱鱅等魚類則不行。

02面板能夠分泌黏液、除了能直接呼吸空氣外,黑魚、黃鱔、泥鰍這幾種魚類的面板能夠分泌黏液,在沒有水的情況下保證面板的溼潤,不至於面板乾燥。而鯽魚、鯉魚、鰱鱅等魚類,渾身佈滿鱗片,雖然也能分泌黏液,但是遠遠不能和泥鰍、黑魚、黃鱔相比。

數米深的地下, 乾燥的泥土裡挖出一條大黑魚, 為啥沒被渴死餓死?

點選載入圖片

還有一個問題是,並非能分泌黏液就能生存,最大的原因是要有一定的溼度,如果在非常乾燥的環境下,它們的生存也是個問題。而泥土內本身溼度比較大,再加上平時下雨,增加泥土的溼度,短時間內能夠存活也就不足為奇。

03身體構造不一樣、黑魚、泥鰍、黃鱔、甲魚這類魚類的身體構造和鯽魚、鯉魚、鰱鱅不一樣,黑魚、泥鰍、黃鱔的頭部比較尖,而甲魚有利爪,這種構造讓它們能鑽入鬆軟的淤泥內,並且體表分泌黏液,讓它們在淤泥中就像一個蠶繭一樣進入休眠狀態。

數米深的地下, 乾燥的泥土裡挖出一條大黑魚, 為啥沒被渴死餓死?

點選載入圖片

其實大家都能發現,在泥土中挖出來的魚類,沒有鯽魚和鯉魚、鰱鱅,這類魚類在水域內乾枯的時候,不能進入泥土中,很難存活。但是黑魚、泥鰍、甲魚、黃鱔等,這類魚類進入泥土中短時間不會死亡,水位上漲後還能再次甦醒。

04耐飢餓、魚類耐飢餓程度有多大?這個並沒有科學的研究,但是可以肯定的是幾個月內不吃不喝對它們並無多大影響。今年10月份《澎湃新聞》報道:廣西崇左,黃先生髮布一段影片稱,叔叔養殖的鯰魚被遺忘在家中,接近1年沒有投餵,影片中的鯰魚瘦的幾乎只剩下一個頭,形似“巨型蝌蚪”。

從這裡不難看出,魚類忍受飢餓的能力遠遠超出我們的想象,而影片中的這些鯰魚並沒有進入休眠狀態,被餓了一年只是瘦了一大圈,如果魚類進入泥土中休眠的話,估計不會這麼瘦,並且還能堅持更久。

數米深的地下, 乾燥的泥土裡挖出一條大黑魚, 為啥沒被渴死餓死?

點選載入圖片

最後:並非所有的魚類,長時間在泥土中還能保持活力,而是能夠呼吸空氣,面板能夠分泌黏液,土壤溼度比較大,並且比較耐餓,這幾個方面合適的話,確實能在泥土中長期生存。而為什麼鄭州建築工地,數米深的泥土內有黑魚的存在,其實前面網友已經給出了答案

“這個下面應該是水塘或者水溝,應該是最近幾年周邊開發,土地被回填,時間不會太長,看看土就知道了”。這個答案我認為最合理,您覺得呢?您有沒有遇到過類似的情況。或者聽到過類似的傳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