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一乳業巨頭倒下! 市值曾是蒙牛10倍, 如今被自己坑慘

又一乳業巨頭倒下! 市值曾是蒙牛10倍, 如今被自己坑慘

又一乳業巨頭倒下! 市值曾是蒙牛10倍, 如今被自己坑慘

文/ 金錯刀頻道

又一乳業巨頭倒下! 市值曾是蒙牛10倍, 如今被自己坑慘

前幾天,光明乳業高層又開始大調整了。

曾經的老將黃黎明繼任董事長,董事長羅海辭職。

這已經是光明乳業6年以來的第三次更換領導層,幾乎成了業績下滑時的保留節目。

誰能想得到,如今飽受發展困擾的光明乳業,曾是國內的第一品牌。

又一乳業巨頭倒下! 市值曾是蒙牛10倍, 如今被自己坑慘

有外資千方百計想將它收入囊中,反被它收購了其在中國的業務。

作為中國上市的“乳業第一股”,市值曾是蒙牛的10倍。

但如今,它的淨利潤僅相當於蒙牛的1/5,身價被蒙牛、伊利遠遠甩在身後。

曾經的乳業巨頭,為什麼會淪落到這步田地?

又一乳業巨頭倒下! 市值曾是蒙牛10倍, 如今被自己坑慘

網友心疼要涼的品牌,曾是行業最強霸主

2018年時因為利潤下滑,高管紛紛離職,讓網友一度以為光明乳業要倒了。

一篇《救救光明》的文章傳的沸沸揚揚,網友們紛紛開啟“回憶殺”,跑到超市野性消費,有網友甚至表示每月買兩三箱牛奶支援,光明無奈之下出來澄清:我們沒有倒,只是發展的不太好了。

又一乳業巨頭倒下! 市值曾是蒙牛10倍, 如今被自己坑慘

現在落魄的光明與曾經的風頭無二形成鮮明對比。

光明乳業的前身是成立於1950年的益民第一食品廠,在益民一廠生產光明牌奶粉和成本更低的代乳粉時,光明未來的對手伊利和蒙牛還要再等幾十年才成立。

在90年代,中國乳業屬於剛剛起步發展的階段,中國人均乳品消費不足5公斤。市場前景廣闊。

1996年,上海以“光明牌”為基礎,組建了光明乳業,憑藉上海及華東市場的購買力,光明的高價低溫奶銷路大開。

趁著大好時機,時任光明乳業董事長王佳芬決定進一步拓展市場。

又一乳業巨頭倒下! 市值曾是蒙牛10倍, 如今被自己坑慘

當時市場的乳製品市場都以低溫鮮奶為主。這種奶保質期短,不便長途運輸,因此乳企大多做的都是本地服務。

但光明乳業另闢蹊徑,採用“輕資產戰略”,解決了這個距離困境。

所謂“輕資產”,就是讓光明專注於產品研發、銷售、服務與品牌推廣,少投資硬資產。

光明先後與杭州喬司、金華佳樂等外省企業簽訂定牌生產光明產品的協議,控股併購天津夢得、江西英雄、鄭州山盟等諸多地方性乳品公司。

又一乳業巨頭倒下! 市值曾是蒙牛10倍, 如今被自己坑慘

經過戰略調整,光明乳業的市場銷售份額變為上海地區僅佔30%,而華東及華東以外地區佔到了70%。

除地域拓展外,光明乳業還加強了廣告宣傳。

為了能夠擴大影響,光明選的都是中央臺的黃金段位,在電視媒體極具號召力的時代,光明“百分百好牛,產百分百好奶”的宣傳語逐漸家喻戶曉。

又一乳業巨頭倒下! 市值曾是蒙牛10倍, 如今被自己坑慘

嚐到甜頭的光明加大了對廣告的投放力度,2003年,光明以9287萬元奪取了2003年中央臺的乳業標王,而當時的伊利只投了1940萬元。

這些投入,讓光明得到了很可觀的回報。

2002年,光明乳業上市,頭頂“乳業第一股”的光環,以50。22億元的收入凌駕於乳業雙雄伊利、蒙牛之上,成為了當之無愧的第一。要知道,同一時期的蒙牛,營收只有4。59億元。

又一乳業巨頭倒下! 市值曾是蒙牛10倍, 如今被自己坑慘

但沒想到,暢想著“全國一片光明”的光明乳業從此走了下坡路。

又一乳業巨頭倒下! 市值曾是蒙牛10倍, 如今被自己坑慘

錯失良機的光明,被對手壓制20年

有時候,優秀的產品也可能成為企業繼續前進的障礙。

現有產品賺錢太容易,讓光明錯過了一次次自我革命的機會。

2003年,如今的乳業雙雄伊利和蒙牛開始發力常溫奶。

靠著常溫奶具有保質期長、不需要低溫儲存等特點,可伊利、蒙牛迅速在全國市場進行拓展。

國產牛奶頭把交椅還沒坐熱的光明,很快被蒙牛和伊利反超。

又一乳業巨頭倒下! 市值曾是蒙牛10倍, 如今被自己坑慘

被昔日“小弟們”超越,光明卻毫無危機感。

“蒙牛、伊利是贏在常溫奶的銷售上。”時任光明乳業的董事長王佳芬說,“常溫奶不是光明的主營業務,不是乳業的趨勢。”

不僅不重視常溫奶,光明還把更多精力投入到了自己主營產品裡,並打出了“迴歸新鮮”的旗號。

又一乳業巨頭倒下! 市值曾是蒙牛10倍, 如今被自己坑慘

“我們的主營產品一直都是新鮮牛奶與酸奶,我們的基本戰略一直強調新鮮,沒有動搖過。現在提出來迴歸,更準確地說是聚焦新鮮,將全公司的資源進一步集中。”

2005到2014年,常溫奶十年裡的銷售額複合增長率高達10。6%,銷售額高達800億元。在這個過程中,伊利、蒙牛憑藉大規模鋪設渠道、不斷投入營銷,成為常溫奶市場的兩大巨頭,而光明完美錯過了風口。

最終,伊利與蒙牛憑藉常溫奶,拓展出了上至“超一線”,下至“三四線”的全國性渠道。

而光明乳業,則因堅持發展低溫奶,即使在“輕資產模式”的加持下,拓展範圍也極為有限,在市場範圍與蒙牛伊利拉開差距。

更讓光明雪上加霜的是,曾經幫助它開拓全國市場的“輕資產模式”現在反而成了隱患。

“輕資產模式”類似於連鎖店的加盟模式,品控是個大難題。

2005年,光明乳業爆發回爐奶事件,部分牛奶廠將過期牛奶拿回去重新加工,而這次事件的爆發讓光明乳業名聲一落千丈。

又一乳業巨頭倒下! 市值曾是蒙牛10倍, 如今被自己坑慘

2008年,光明乳業控股子公司,江西光明英雄乳業生產的嬰幼兒配方乳粉又被檢出三聚氰胺,光明牌乳製品也因此受到牽連,被消費者痛罵。

又一乳業巨頭倒下! 市值曾是蒙牛10倍, 如今被自己坑慘

一年後,光明乳業無奈以1塊錢價格出售江西光明51%的股份。

市場份額被搶,品牌名聲被毀,地位下降,受到刺激的光明開始奮起直追,但為時已晚。

2009年,光明乳業推出的明星單品莫斯利安,開創了常溫酸奶的先河。

但好景不長,2013年,伊利、蒙牛入局常溫酸奶市場,分別推出了安慕希和純甄,憑藉強勢的渠道和鋪天蓋地的廣告將莫斯利安迅速圍剿。

又一乳業巨頭倒下! 市值曾是蒙牛10倍, 如今被自己坑慘

莫斯利安毫無還手之力,零售額從最高時的約80億元跌至2019年的50。6億元,市佔率從2014年的11。7%下降至2019年的3。4%。

此後,不論光明出什麼新品,蒙牛、伊利都可以通過後發優勢,透過全國的分發渠道把自己產品迅速鋪開,對光明進行降維打擊。

如今,光明乳業的淨利潤甚至不及伊利的1/10。曾經的乳業巨頭,卻被曾經的手下敗將壓制了20年。

又一乳業巨頭倒下! 市值曾是蒙牛10倍, 如今被自己坑慘

掉隊的光明,並不丟人

如果說在這場戰役中,光明乳業還有什麼勝利的話,那就是自己的品質和口碑。

如今,光明乳業雖然不怎麼做營銷宣傳,但靠著優質的產品在本地積攢了優良的口碑。

反觀蒙牛、伊利,儘管銷售網路覆蓋全國,廣告鋪天蓋地,但多年來在產品把控上的問題,讓自己口碑一路崩塌。

在蒙牛創始人牛根生退出的評論區,卻是一系列的抵制蒙牛的言論。

又一乳業巨頭倒下! 市值曾是蒙牛10倍, 如今被自己坑慘

掉落神壇後的光明乳業,也並沒有坐以待斃,雖然錯失風口,但仍然在努力探索出路。

這些年,光明乳業做過類似光明優倍的高階奶,也做過高階餐飲渠道甚至還做過便利店,在不同的方向上不斷試錯,不斷嘗試突破。

如今消費升級,比常溫奶品質更高的低溫奶,再次迎來自己的春天。

當年光明乳業押寶低溫奶時,低溫奶的潛力遠遠不如常溫奶。

當時我國供應鏈仍不完善,全國絕大部分渠道商管理水平還不足容納保質期 7-21 天的低溫奶,而保質期更長的常溫奶,運輸、儲藏就容易得多,所以很容易鋪遍全國。

又一乳業巨頭倒下! 市值曾是蒙牛10倍, 如今被自己坑慘

然而到了今天,人們對高品質牛奶的需求大幅增加。

據天貓商城提供的資料,2020年常溫奶的銷量同比增長了50%,而低溫奶的銷量同比則增長了150%。

這些資料背後,很多主打品質的品牌在飛速發展,例如網紅品牌“認養一頭牛”,2015年成立,現在已經實現單月營收1。3億!

在這個風口裡,從一開始就選擇發展低溫奶的光明,不論是產品品質還是品牌影響力,都使得它很有機會東山再起。

隨著人們對高品質牛奶的需求越來越大,原本不完善的冷鏈勢必更加完善,原本沒能力承接低溫奶的渠道商,也勢必有動力升級去適應。

這些都是光明的機會。

這也是為什麼,雖然光明乳業被打得節節敗退,只能做一個地方性品牌,但是在低溫奶市場裡,它仍是一家獨大,市場佔有率達到15%。

堅持品質,給使用者帶來更大價值,在這個時代,一定是一條正確的路。

就算暫時不能像伊利、蒙牛那樣做成全國性企業,但是能圈粉一整個區域的人,它就永遠有翻盤的資本。

堅持品質的道路,過去的條件不允許,所以註定它是一條難走的路。

現在的消費者,一定不會辜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