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想努力時,你就想想他們

1

疲憊有時,崩潰有時,心碎有時,絕望有時,如果人生是不能承受之重,咱不努力了,行不行?

1998年,14名飛行員透過層層篩選,入選我國首批航天員。如今23年過去了,在這14名航天員中,有一人沒有執行過飛天任務,又仍在現役,他就是鄧清明。

不想努力時,你就想想他們

2010年,鄧清明成為神舟九號飛行任務備份航天員。備份和主份訓練的科目、時間、內容、強度以及考核標準,都是一樣的。遺憾的是,鄧清明落選了。

鄧清明相信,下次還有機會。他把“神九”的這次經歷當作是一次積累,覺得自己離飛天夢想又近了一步。然而神舟十號任務,鄧清明最後因為微乎其微的分差再次與夢想擦肩而過。

如今,55歲的鄧清明依舊堅持訓練,時刻準備著。他說,“任務的成功即是我的成功,我寧願做一塊默默無聞的基石,也絕不容忍自己在號角催徵時,還沒有準備好。”

雖然不一定會實現個人的夢想,但你的努力,也許是成就偉大事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拒絕抱怨,堅持沉澱,放寬眼界,擴大格局,生命自會豁然開朗。

2

有一日跟朋友聊天,他感嘆人生看不到前途。我勸他努力,他悻悻地說,“我已經工作這麼久了,孩子也有了,一切都定型了,還能怎麼努力?”

於是,我跟他講了翻譯家許淵衝先生的故事。

當世界酣睡時,許老留給長夜的,是敲擊鍵盤的背影。北大暢春園,一間老屋,一臺電腦,執拗的他還在從夜晚“偷時間”:他打字很慢,眯著眼湊近鍵盤,堅持自己敲下每一個字,從夜晚十一點到凌晨三四點。這是他數十年的工作常態。

耄耋之年,許淵衝仍然制定了“每天翻譯1000字”的工作計劃,93歲時制定了

翻譯莎士比亞全集的目標。

他曾經說, “生命不是你活了多少日子,而是你記住了多少日子。

我不管還能活多久,認真享受每一天,做自己喜歡的事情就好。

今年6月,許老逝世。生老病死,世事沉浮,無改天真與痴狂、神采與熱愛。回望這百年“美的路”,人們才發覺他已活成“人間理想”:出走一生,歸來仍是熱血少年。

隨著年齡漸長,有些人對生活的熱情開始減退,少了逢山開路遇水架橋的闖勁兒。

但很多時候,決定我們狀態的並不是年齡,而是心態。

學會自我鼓勵,多點自信和篤定,只要保持不斷向上的力量,就能主動而持續地變得優秀。

3

人們常說,沒有人的生活是一帆風順的。

有些人,工作不順心,失眠到半夜,在朋友圈編輯了一大段牢騷話,最後卻一字一字地刪除了;

感情遇到考驗,猶豫再三撥通了朋友的電話,脫口而出的,卻是離題萬里的日常寒暄。

因為他們明白,與其呼天搶地訴說自己的不幸,不如低頭默默前行。

一位作家說過:“世間的人和事,來和去都有它的時間,我們只需要把自己修煉成最好的樣子,然後靜靜地去等待就好了。”

我也很喜歡一段話:“暴風雨結束後,你不會記得自己是怎樣活下來的,你甚至不確定暴風雨真的結束了。但有一件事是確定的:當你穿過了暴風雨,你早已不再是原來那個人。”

落魄時不怨天尤人,失意時不動搖方向,平淡時仍認真生活,經過命運的淬鍊,那些經歷終將變成你堅硬的鎧甲。